公司文化气氛是否与个性相吻合。
综合以上价值取向,或许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判断一个公司的好坏,其标准是个人的工作价值观、公司的价值观、公司发展现况、企业文化等相互构成之交集的多少。
综观今日美国,薪水高低绝不是雇员衡量一个公司好坏的惟一标准了。职业问题专家杰弗琳最近对全美500余名男女雇员作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证实,雇员心中“好公司”的定义,除了收入较丰厚外,还包括下列几方面。
让雇员有充分的信任感。
这意味着一方面公司管理层有能力、有水平使得雇员信任;另一方面公司重视雇员个人的创造力和贡献,并给予每个雇员平等的竞争机会和公正的回报。可以说,良好的雇佣关系是建立在双方充分的信任之上的。
有友好、宽松的工作环境。
如果一个公司的员工之间关系紧张,那么大家很难开展工作,更不用说热爱公司了。心理学家也指出:友好、宽松的环境有利于发挥员工的创造力,由此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你喜欢和你共享的伙伴为伍;自己以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员为荣,工作时就会感到精力充沛、神采飞扬,而非精力耗尽。
使雇员满怀自豪感。
如果雇员都能为自己的工作自豪,那么这个公司必然有极强的凝聚力,即使遇上困难或挫折,雇员和管理层也会同心同德地携手走出阴影。
最近,《财富》杂志评选出一年中100个全美最受雇员喜欢的公司。当选公司与往年一样,自然少不了向职工提供最好的经济待遇(包括正常薪水、股票分红、医疗保险、节假日等),但与以往相比更看重的评选条件还包括属于薪水和福利以外的“好处”,如培训机会、妇女和少数民族的就业机会、公司对雇员本人和其家庭的关心程度、公司允许雇员参与公司管理的机会等等。
大多数人并不懂得,真正的好公司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的,要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追求的不同阶段而应有所区别。
深浅:公司大小之别
不同行业收入水平有差距,但是收入差距往往更直接体现为公司的不同。相同的行业,做相同的业务,不同公司之间的收入差距相当大。人们习惯于选择那些能够提供更高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的公司,这似乎是合情合理的,但是依然有一些因素需要我们在选择时仔细考虑。
一些公司可以增进我们对于某一行业的喜爱,而另一些公司则使我们满腔热情化为乌有。如果说美好的人生需要一个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来实现的话,那么职业生涯则需要一个个公司的工作经历来完成--我们不可能在一家没有前途的公司实现自己的理想。公司是我们职业生涯的舞台,只有选择一个好舞台,才可能将我们的人生之戏唱好。
求职者大都倾向于将规模较大的机构作为衡量职业市场起落的标尺。如果报纸上大量报道通用汽车公司等大公司成千上万裁员的消息,人们就会推想,就业形势欠佳。这从侧面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求职者只将目光和赌注押在有名的大公司。这是一个很常见的、代价极其昂贵的错误。为了提高你找到工作的速度,要特别注意那些雇员在20人以下的单位。
事实是,总有一些公司--不过常常是小公司--雇用100名甚至更少的员工。自1970年以来,正是这些公司创造了2/3的新职位。以美国为例,在20世纪80年代,500家大公司的工资名单上裁减了370万工人,而与此同时,小公司却创造了1900万个新工作岗位。
因此,如果你想加速自己的求职进程,务必将注意力集中在个人喜爱的领域的每一家小公司上。就我个人而言,我更愿意从雇员少于20人的小公司着手找起。
当然,小公司的利润和福利(如医疗保健)比不上大公司,但另一方面,它们更易于接近,你更容易看到老板,而没有个人保安或人力资源部将你拒之门外,更为重要的是,那里有更多的工作机会。
你不妨走访一下任何一个令你感兴趣的小公司,但是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那么就专门找那些生意兴隆、发展势头好的和正在扩大业务的小公司。本尼特·哈里森(《倾向和限定:弹性时代社团力量的变化图》一书的作者)认为,“长期以来,新的就业机会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新兴公司创造的”。苹果计算机公司是从一家杂货店开始起家的,许多大公司也都经历了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总而言之,你要每天注意阅读报纸的商业信息版,尽可能多地与人交谈,以便找出那些发展势头好、正在扩展业务的小公司。
现在,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去不同公司的好处:你可以直接学习大公司的思维方式、办事风格和管理理念。大公司的视野、经验是小公司远远不能比的。而在小公司里,你可以快速地从管理者的角色上来制定规则,也就是说,由你自己来左右公司的一部分的发展,这种机会在大公司是没有的。
在大公司,你可能学到很多管理规则和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后面隐藏的原理、适用范围,你不一定能够领悟到。而在小公司,你可以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一般而言,到大企业工作的优点在于:职务分工清楚,能获得公司系统化的教育训练,在团队合作的氛围里,学习沟通与协调等组织运作能力;缺点是工作范围较狭隘。中小企业的优点是员工需要身兼数职,强调独立作业的能力,可以获得较多的实战经验;缺点是公司风险较高、职务变动频繁,教育训练可能较薄弱。
一个公司所有的管理规则都和它的具体情况息息相关,和它从事的事业、公司成员、外部环境息息相关。在大公司,你很难体验到这一点,因为公司已经发展成形,它的各种问题其创立者都已经遇到并解决了,你是在该公司的前辈所建立的框架里行事,而在小公司很多框架是要依靠你去建立的。
因此,很难断定到底哪种选择更合适。也许在不同的'环境中都去体验一下,肯定要好过单一性的经验。实际上,自身的素质也许是更重要的。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在任何地方都是必要的。反之,无论去哪里,都很难有所作为。
一般来说,大公司注重发展潜力,小公司注重实际技能。同时,小公司更注重效率和回报,一般不会长时间地等待一个人的成长,所以喜欢招收有经验、能很快上手的人。而大公司喜欢把你培养成为和他们风格一样的人,为此,他们愿意付出很多。
我有一位年轻的顾客--罗杰,他在大学毕业时曾经受以上问题的困扰。在我的建议下,他选择了小公司。至少现在看来,这个选择是对的。在他升为公司销售部经理后,他打电话向我表示谢意。
大学即将毕业的罗杰,同时收到两家公司的录用通知单。一家是知名的国际计算机软件公司,另一家是相对规模较小的计算机软件公司,两家公司的职位、待遇相仿。是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困惑之间,他专门向我咨询。我详细询问了两家公司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我对罗杰说:进入大公司工作,可以感受到较规范的公司管理和企业文化等等。福利好,制度完善,还能得到各种培训机会,甚至还能短期出国学习。大公司还能为你提供在不同环境中与不同的人共事的机会,有利于结交朋友……
但是,由于大公司组织庞大,繁文缛节比较多,运作不如小公司灵活。新进员工必须从最底层的工作岗位做起,竞争对手众多且都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所以,想在其中脱颖而出很难。大公司分工又过于细致,工作时间一长可能会感到单调,同时也不利于对整个领域技术的全面掌握。而且有被裁员的可能。
而小公司最直接的好处是参与公司从小到大的创业过程,能奠定个人事业和经济基础。由于小公司人员少,升迁机会大,甚至你有可能一开始就被委以重任。在小公司里,你的一切都是有价值的且是必须的,不会被视为“附属品”。可能薪水会稍低一些,但更具挑战性。公司期望每个职员都竭尽其能,因此你将能接触到如何运作一个企业的全过程。
在对这两家公司的发展方向、核心价值、经济实力、工作氛围、发展潜力以及该行业发展前景、该职位的晋升空间和转型的可行度等方面综合分析后,我建议罗杰,那家小公司能够提供给他扮演各种角色的机会,更符合他的个性需求。
当然,这种判断也包含了一些我个人的经验。以前我在shell石油公司工作,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业务,但是我很快意识到,像我这种没有背景的年轻人,缺乏经验,最好从事顾问工作。于是,我去了费城,而且轻松取得企业管理硕士。然后我加入一家著名的美国顾问公司。上班的第一天,我领的薪水就是在shell石油公司时所领的四倍。在我这个年龄层的小伙子中,80%的收入集中在20%的工作上。然而顾问公司里有太多比我聪明的同事,于是我又转移了阵地,到其他较小的美国顾问公司。比起前一家公司,这家公司的成长更快,而真正聪明的人员却少了很多,在这家公司我很快就得到了提升。
从以上经历可以看到,我选择的池塘越来越小,但是钓到的鱼却越来越大。因此,选对池塘并不意味着一定是大池塘,而应该关注: 这个池塘是否有自己想钓的鱼
这个池塘的鱼我们是否能够钓起来。
选择的池塘越来越小,但是钓到的鱼却越来越大
工作可以不从最底层做起
“我从楼梯的最低一级尽力朝上看,看看自己能够看到多高。”这是美国五大湖区上的运输大王考尔比在最初进入社会做事时所说的一句话。
他一无所有,而他希望的却是那么高远。他是根据什么来实现自己的希望的呢?他非常贫穷,最初是从纽约一步一步走到克利夫兰,后来在湖滨南密执安铁路公司总经理之下谋了一个书记的职务。
但是他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就觉得这个职位的视野过于狭小--除了忠实地、机械地干活以外,没有任何发展前途可言--已不能满足其远大志向了。同时,他也意识到,矮梯子并不一定就安稳,坐在一个矮梯子的顶上更容易跌倒,不如爬到一个看不见顶的梯子,一心朝上爬。
于是,他辞掉了这份工作,在赫约翰大使的手下谋得一个工作。大使后来成为国务卿、美国驻英国大使,而在此之前,考尔比就已经想像到,与前者在一起不会有发展,与后者共事则会有很大的造就。
一个人要有眼光才能进步,但眼光也必须时时改进。考尔比说:“我最初到克利夫兰,不过是想做一名普通水手--这是一种儿童追求冒险的浪漫思想。但我没有当成水手,而是每天与美国最伟大的人物之一接触,深受他气质的感染。”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如果永远处在底层,与一些小人物为伍,很难学习到什么东西,而位居高位,则能给自己一个更高的理想。我们必须知道自己未来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如果你并不觉得不满意,你便不会想改进你的现状,也就不会有一种前途光明的理想。但是,如果你有了理想便满足了,把理想作为实际生活失望中的一种安慰,那就错了。理想的用处,就是因其能实现的事实,衬托出其将来的可能性。
惰性使许多人丧失了追求的动力,虽然只要多付出一点点努力,就可以有一个更高的起点,但是却不愿意付出,甚至抱有这样的疑问:为了得到区区的一份工作,真的有必要花那么大的力气吗?
面对这样的提问,我的回答是:只要某种努力能够为我们带来更高的提升,那么再多的努力也不算多余。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刚刚毕业的年轻人,在母亲的帮助下,精心制作了一份《个人完全推销手册》,仅面试一次就被一家大公司录用了,并且获得了超乎想像的高薪水。
需要说明的是,年轻人并不是从底层一步步做起而获得了高薪,而是一开始就获得了副经理的职位。
也许有的人还是不理解,仍然认为“没有必要做那么费力气的努力”,那么我应该再从另外一个角度做一下回答。假设是从普通的一名公司员工一步步做起的话,那么要得到副经理的职位要花费不下10年的时间,所以可以认为,那本《个人完全推销手册》实际上使那位年轻人节省了10年的宝贵时光。
从底层做起,一步一步前进,看起来很务实,但是也可能会前途灰暗,不可预期,使自己丧失最初的希望和热情,迷失了方向。我们称之为“陷入固定模式者”,就是指那些每天被一成不变的工作追赶着,马不停蹄的人,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已习以为常,就会慢慢地被这种僵化的生活吞噬掉,最终连从这种生活方式中逃脱出来的愿望都丧失了。
因此,一级也好,两级也好,总之在职位上努力向上攀登十分重要,对一个人的长远发展来说也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只要你能登高一个职位,就有机会将周围模糊不清的东西看得很清晰了。
另外一个事例也能印证我所说的这个“跃级”理论。哈尔大学时代一直担任诺特尔德姆足球队的经纪人,这支球队曾在1930年全国比赛中夺得冠军,当时球队的教练是已故的诺特·路肯。
哈尔大学毕业时,处于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期,社会经济状况非常糟糕。他到投资银行、电影公司等多家公司应聘,结果无功而返。后来,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工作,做助听器的代理销售。
这是一份普通人都能做的工作,对此哈尔十分清楚。但是,正是这份看上去平凡的工作却给了哈尔通向人生成功的绝好机会。
最初,哈尔始终对这份工作心怀不满,不过他还是坚持做了两年时间。后来,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的现状。现在看来,倘若当时哈尔没有做出那个影响其一生的重大决定的话,恐怕也许终身要在无奈中度过了。
为了摆脱现状,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一名销售助理!后来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他的这一目标终于实现了。这次成功使他获得了比其他销售人员高出一头,脱颖而出的机会。虽然他只升了一级,但对他来说,一级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够了。因为凭借着这仅仅升了一级的“优越条件”,他获得了在那之前从未有过的机遇。可以说正是这一个级别,才使幸运女神开始眷顾他了。
哈尔取得了优异的销售业绩,这使他开始进入了自己所在公司的竞争对手--迪科特·格尔夫公司总经理安德律的视线。安德律经理对哈尔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于是,有一天,他宴请了哈尔。在宴席上,他就把哈尔纳到自己麾下,让他出任迪科特·格拉夫公司乐声助听器销售部的销售经理一职。
为了考试哈尔,看他究竟有多少实力,安德律总经理特意把他送到佛罗里达州,让他在那里工作三个月。此时,对于哈尔而言,一切又归回到“零”的状态,需要自己一个人重新开始。挑战一份新的工作,成功与否全凭他自己。尽管压力很大,但哈尔并未因此灰心丧气,最后,成功终于属于他了。
已故的诺特·路肯教练生前一直把“世界在召唤成功者,失败者不受欢迎”这句话作为口头禅挂在嘴边。一想起这句话,哈尔就以十二分的干劲拼命投入到工作中去。没过多久,哈尔被召回总公司,他这回被擢升为副总经理!若是普通人,要达到他那么高的职位,即便是付出了所有努力,恐怕最少也要花上十年时间吧。而哈尔做到了,他得到了让众人艳羡不已的职位。而他也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做到了这一点。
通过这个事例,我想表达的是,只要你愿意,高的职位也好,低的职位也好,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从底层做起,一步一步前进,看起来很务实,但是也可能会前途灰暗,不可预期,使自己丧失最初的希望和热情,迷失了方向。
【选择一家适合自己的公司的方法】相关文章:
如何选适合自己的领域投资08-16
如何选择良好的期货公司11-15
选择物流合作伙伴的方法02-07
2015年计算机三级考试报考指南: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11-15
如何选择适合的词典及快速查词技巧10-17
选择高考英语听力材料的方法10-07
如何在1分钟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08-08
2017考研最适合女生选择的7大热门专业08-20
税务师考试做选择题的方法10-03
资产评估师《资产评估》重点:评估方法的选择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