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应棠

小学道德法治课程在小学阶段具有重要的地位,小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需要从小扶正其思想,建立其法治思维,让其得到全面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小学生的成长起着循循善诱的作用,在课堂上培养的道德品质以及法治思维,可以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托底。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教育观念的变更,道德与法治课程越来越被重视,其课程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教师队伍不断扩大,人才比例也在逐年提高,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小学生学好道德与法治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说,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出现如下问题。

(一)学生积极性不高

在新的时代背景以及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地位日渐凸显,但课堂实效性仍旧存在薄弱环节,原因之一在于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产生“左耳进,右耳出”的现象。

(二)教学手段单一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大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的课堂往往只注重说教,久而久之造成教学手段单一的局限。仍旧有部分教师并未能够接受新潮的教育手段,仍旧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只注重教材输出,没有兼顾学生的理解程度以及知识转化率。并且,这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找好切入点,也没有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介,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三)师生课堂互动性不强

师生课堂互动性不强这一薄弱环节,降低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吸收,影响其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正确的三观。因此,教师应该加强课堂的互动性,增强趣味课堂对小学生的吸引力。

二、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性激发小学生兴趣,丰富教学素材,创新教法,改革课堂形式,给小学生提供展示思考成果的舞台,营造活跃、互动型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有意识地联系课堂实际以及小学生的心理特性,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小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建立道德与法治的认知。

(一)情理相容,激发学生积极性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性,整合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小学生进行法治探究,提升自己的思想认知,教会小学生明辨是非,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给出一个明确尺度,让小学生明白法律的界限,自觉提高思想水平。与此同时,在循序渐进中调动小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积极性,让小学生明白学习与反省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选用典型事例,让小学生产生崇敬感,自觉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六年级“法律保护我们成长”时,课前先布置学生了解我国的法律制度,法律的作用是什么,违法要受到什么惩罚。课中我们可以播放现实中的有关未成年人犯罪和校园欺凌的教育视频,使学生们明白了法律的作用就是为了呵护我们健康成长。接着再重点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同时讲解其中的公平公正,又体现我国法律宽严相济原则,以情入法,引起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

(二)创新教学方法,倡导生活化教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偏向理论,教师应该对内容进行精炼,找寻小学生最容易理解的生活片段作为切入点,开展生活化教学。与此同时,注重理论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让生活的欢声笑语进入课堂,活跃氛围,同时也加深了小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生活常识、生活片段、社会趣闻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章节的教学主题,搭配不同的生活化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思考,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知行合一。如“生命最珍贵”中通过播放视频“生命的孕育”了解了怀孕妈妈的生活之后,进行“体验五分钟妈妈”的角色体验活动,体验到妈妈怀孕时的妈妈很辛苦,是孕育我们的大功臣。接下来让学生谈谈“为了呵护我个小生命,家人还做过哪些事情?”通过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人的养育和爱护,要爱惜自己的身体,珍惜自己的生命。在生活中更要懂得感恩,感恩呵护我们成长的每一个人。

(三)改变课堂形式,引进互动性课堂

小学生群体具有自己的性格特征,好动、外向、猎奇,这些特质需要教师加以观察、把握,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以此建立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用新奇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升其道德水平与法治素养。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探究、师生角色互换等互动型的方式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充分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的乐趣,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获得了知识以外的东西。例如,六年的“执法守法,依法维权”组织“模拟法庭”时让学生来当小法官,通过“模拟法庭”,组织学生模拟庭审涉及未成年人的典型案例,让学生认识到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体验和感受法律的神圣和威严, 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习法律知识,提高遵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此外,教师也可以引入联想机制,调动小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引导小学生联想角色化的感受,并分析思维过程,由学生总结,教师做最后的点评与升华,让小学生充分感受课堂的魅力。

时代在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手段必须与时俱进,社会对于小学教育的要求日益严格。小学教育不再像过去一样单纯注重学生的课业成绩,小学生的道德水平以及法治素质也受到同样的关注,我们在力求巩固小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关注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新课标的实施下,更加重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被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完善小学生三观,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课程,使小学生真正受益,切实提高道德水平以及法律认知。

(作者单位:海丰县海城镇城西小学)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