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活动经验交流_志愿服务典型经验_志愿工作的优质经验分享

青年志愿服务是团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抓手,是联系广大青少年的桥梁纽带。自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以来,共青团寻甸县委紧扣青年服务和服务青年的工作生命线,牢牢把握改革关键点,在工作中主动“求新求变”,充分依托党赋予的资源渠道,抓实四项举措,持续擦亮志愿服务“青”字招牌,在服务大局中“团”聚青年力量、展现青年作为。

志愿活动经验交流_志愿服务典型经验_志愿工作的优质经验分享

以党建引领为支撑点,推进志愿服务“规范化”

强党建,建强组织重引领。面对志愿服务形式和参与主体逐渐多元化的新形势,共青团寻甸县委把准航向、发挥效能,积极探索“党建+志愿服务”新模式,以党建引领推动青年志愿服务提质增效形成“最大公约数”。“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我们在团属社会组织、青年社团、西部计划服务项目、青年文明号中广泛建立党、团组织,在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团队、社会招募志愿者中建立临时党、团组织,依托组织建体系强引领,让广大青年都能够找到组织、联系组织,增强归属感与获得感。同时,紧盯思想教育和政治引领,严格实行“积分入团”和“推优入党”制度,实现对青年人才的梯队培养,创新开展丰富的主题实践教育,在志愿服务中锻炼青年、发现青年、引领青年。

强机制,完善制度重管理。当代青年生逢盛世、与人为善、甘于奉献,积极参与公益实践和志愿服务,希望从中掌握技能、丰富经验、收获友谊、涵养品德,寻甸以往的志愿服务多是临时起意、自发性的,一群青年小伙伴秉持奉献爱心的理念自愿组成队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缺乏组织领导、形式单一、成效不明显,有时还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为此,共青团寻甸县委坚持制度先行,从完善管理机制着手,明确一名领导主抓志愿服务,一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一盘棋统筹谋划。建立联动机制,联合县文明办、县民政局等部门利用“网上+线下”把紧“主入口”,抓实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管理;完善评估机制,由团县委直接负责,对单一或项目化的活动分类指导,事前研究可行性、事中把稳原则性、事后评估成效性,确保活动不泛化、不跑偏;健全责任体系,压实主体责任,明确具体职责,从制定方案、志愿者招募到服务保障、活动开展、宣传报道全流程抓实抓细,让青年志愿者服务有目标、行动有保障、成效看得见。

以青年需要为出发点,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

贴“紧”社会,做解决群众难题的贴心人。志愿服务实践中,一些活动脱离了原有的社会功能,“职工式”志愿服务脱离了群众难以长久,“横幅式”志愿服务只能“印在相框”难以“走进心里”。我们充分依托党赋予的资源渠道,把目光聚焦困境儿童、贫困青少年,以“党政资源融合、社会力量参与、多方共同发力”的方式开展志愿服务。在全县常态化开展“爱心助你上大学”活动,迄今为止已筹集爱心善款1287余万元,累计帮助3000余名贫困大学生圆梦大学;开展“暖冬行动”,组织志愿者到偏远山区的民族村寨、小学送爱心,发放的温暖包共计价值30余万元,让800余名山区的孩子感受到了志愿服务的温暖。自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以来,我们充分发挥团组织凝聚青年力量的优势,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持续开展各类关爱困境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60余场次,累计参加志愿者1000余人次,以活动为载体,把志愿服务做得更实在。

贴“紧”青年,做了解青年需求的明白人。一是丰富活动形式。大学生是青年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有助于锻炼和培养实践能力,丰富大学经历,在各自人生履历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改变以往单一的活动形式,不搞人海战术、不只搞环境卫生,结合培养就业能力、增强实践本领等常态化开展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兴趣爱好、专业特长、求职需求,先后招募384名大学生志愿者到乡村一线、行政岗位、金融行业实践锻炼,让他们提前感知社会生活。开展优秀毕业生交流分享活动,把优秀大学生志愿者“引回来”当老师、上讲坛,结合志愿填报、学习生活、实践活动、就业考研等,用青言青与交流青年心声,提出宝贵意见建议,述说见闻感悟,畅谈理想未来。不断扩大活动覆盖面,为广大寻甸返乡在校大学生搭建了一个实践服务、施展才干的平台,鼓励大学生在实践中强信念、长才干、练本领。二是畅通参与渠道。创新志愿者招募渠道,广泛在全县建立182个微信塔群,以县、乡镇(街道)、村进行层级管理,动员本地区青年人才加入微信群、拓展“朋友圈”。做强团属新媒体,持续增加“寻甸青年”的知晓率,扩大影响力,作为一家县级团属媒体,现有关注用户58467人,阅读量突破65.7万人次,推出视频号、微博等新媒体宣传平台,构筑强大宣传矩阵。强化协调联动,主动对接县属媒体,畅通信息渠道,不断延伸团的网上半径,彻底扭转了过去“团组织找不到人,志愿服务无渠道”的被动局面,真正实现党有号召、团有行动“一呼百应”的效果,让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以建强队伍为着力点,推进志愿服务“专业化”

创新载体,着力建好活动阵地。寻甸正走在高质量脱贫摘帽向乡村振兴奋进的路途中,农村社区占比非常大、青壮年外出务工较多、地域间交通间隔较远,阵地建设很难面面俱到。改革以来,我们结合寻甸实际情况集中有限资源,在全县各乡镇(街道)普遍建立青年之家实体阵地,着力打造倘甸中庆社区特色青年之家、民族广场小哥驿站等。结合地缘实际,创新开展乡镇(街道)结队模式,让各地之间能互助,阵地资源可整合,点面结合建强活动阵地。构筑“1+3”服务体系,即每一个阵地由团组织、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共同进驻、共同管理、共同服务,切实把阵地盘活,把资源用好。同时,针对活动阵地服务内容的不同,引入专业资源开展志愿服务,如倘甸中庆社区“华理相伴·青春起航”青年之家覆盖辖区内易地搬迁家庭子女较多,我们引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开展“七彩假期”“四点半课堂”志愿服务活动;县民族广场暖心驿站,我们引入美团外卖小哥与社会组织志愿者协同配合当好站长,让服务更契合实际需求。

注重引领,着力建好志愿队伍。绿芽志愿者协会作为一家团县委在本土孵化的志愿服务组织,已成为寻甸青年志愿服务组织中的中坚力量,活动常态化、群众知晓率高、组织运行规范是它的鲜明特色。有鉴于此,我们汲取绿芽协会运行良好的经验,充分动员和吸纳社会资源、青年人才孵化有活力、有口碑的社会组织,改革以来成功孵化寻甸云朵心理健康服务协会,引入北京、上海、云南知名高校心理咨询领域权威教授和学者担任名誉会长,在全县招募有心理咨询资质和专业技能的人才,着力破解日益严峻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同时,积极培育人才队伍,加强教育和引导,以志愿服务骨干培养为抓手,重点开展社会工作技能培训、项目孵化指导等,全面提高志愿者综合素质,夯实“人才库”,以志愿服务为抓手不断凝聚和吸引青年力量、展现青年作为。

形成合力,着力建好协调体系。为确保志愿服务活动能常做常新,志愿服务组织能保持强大生命力,我们立足团委自身资源有限这个现实问题,探索青年志愿服务长效发展的新路径。从项目扶持入手,推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把有限资源向优秀社会组织倾斜,如2023年团县委与团属青年社会组织签订合作协议,由社会组织派出2名青年志愿者骨干到团县委机关专职负责志愿服务工作,既扩大了团的工作力量,又加强了社会组织的资金保障。广泛发动各类青年群体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帮助社会组织“广交朋友”,把社会资源引流至志愿服务组织,形成资源双向循环。从激活“造血功能”入手,帮助社会组织完善体制机制,通过会费缴纳、爱心企业、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拓宽渠道、筹集资金、扩大影响,保障组织运行有专职业务骨干、有成熟操作流程,实现专业化运转。

以服务大局为切入点,推进志愿服务“订单化”

聚焦党政中心工作,发挥“青”动能。党有号召,团有行动。近年来,寻甸共青团围绕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创文创卫等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以志愿服务为主要依托,组织广大团员和青年积极参与、勇挑重担、冲锋在前,高质量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交办的“订单”。牵头负责昆明市第七届运动会、回族开斋节、彝族火把节、苗族花山节、新春文化大联欢晚会活动、“先煤杯”职工篮球运动会、塘子落灯节等大型活动的志愿服务工作,受到了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的一致认可和社会大众的广泛好评;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们在全县组织动员100余名团员青年组建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广泛开展排查登记、便民服务等志愿服务20余次;携手青年爱心企业向一线抗疫人员、医务工作者捐赠价值15万余元的抗疫物资和生活物资,以实际行动向战“疫”医务人员致敬;牵头开展寻甸县省级文明城市创建的志愿服务工作,组织动员注册志愿者80000余人,发布志愿服务项目1200余个,助力寻甸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我们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新时代寻甸共青团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实现志愿服务和担当作为同频共振。

志愿服务典型经验_志愿活动经验交流_志愿工作的优质经验分享

笃行不怠方至远,实干兴业终始成。下一步,共青团寻甸县委将坚持问题导向,紧盯改革目标,用新的视角认识问题、用新的思路解决问题,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纵深推进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不断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提高团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努力争当改革排头兵和生力军。

团县委 供稿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