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县大墅镇老岭村村庄规划说明书TOC第一章概述第二章规划总则第三章总体规划布局第四章道路与交通组织第五章景观绿化设计10第六章基础设施工程规划10第七章防灾规划12第八章村庄建成区重点整治规划13第九章关于村庄改造的建议与措施14第十章行动计划15附:村庄规划用地汇总表16第一章概述一.老岭村概况大墅镇地处杭州市西部的全国旅游强县——淳安县西南部,东接安阳乡,南依千里岗山脉与衢县接壤,西邻枫树岭镇,北濒风光秀丽的千岛湖,属风景秀丽的千岛湖沿湖乡镇,距淳安县城千岛湖镇36.5公里,环湖公路淳(千岛湖)杨(杨旗坦)线由东向西穿境而过,对外交通便捷。老岭村地处淳安县大墅镇西南部,村域面积达6.3平方公里。老岭村下辖4个自然村,分别为半坞坑、老岭、中邵和胡家山自然村。2010年全村总户数126户,总户籍人口420人,其中有136人左右在外地打工。老岭村主要以茶叶、毛竹为主导经济山林资源丰富。村民收入除了外出打工,其他主要来源于茶叶和毛竹。老岭村山清水秀,环境幽静,民风淳朴,乡村公路直达各村,交通便利。二.村庄现状分析和经济发展条件1.地形地貌老岭村4个自然村集中在山麓平地带,四周均为山体,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为1019米。
主要道路南北向穿越村庄,将4个自然村串联成一体,成为村内的主街道,村庄沿路两侧建设。2.气候水文老岭村坐落在山麓平地带,这里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6.7度,湿润多雨,年均降水量1400毫米。土地肥沃,植物资源丰富,自然生态环境良好。3.村庄用地概况老岭村现状用地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通村道路串联4个村庄,新建农居基本分布在路两侧。村委会位于半坞坑自然村,占地面积95平方米,建筑面积220平方米。卫生室及活动室位于与村委会布置在同一栋建筑。现状村内无中小学,村民需到镇区就学。现状半坞坑建筑质量最好,老岭、中邵和胡家山自然村亦有少部分新建民居。根据村民意愿及对现状建筑质量的分析,故对胡家山自然村采取保留整治的方式,对老岭、半坞坑和中邵自然村采用拆旧建新的方式。4.经济发展条件老岭村2010年总收入为955万元,基本为第一产业产值。老岭村2010年人均纯收入为5424元。第二章规划总则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83、《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4、《建设部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建村〔2005〕174号)5、《浙江省建设厅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浙建村〔2003〕116号)6、《淳安县域农村住房改造建设规划(2009-2012)》7.《淳安县村庄布点规划(2010-2020)》8.《淳安县大墅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9.《淳安县关于以新型城镇化为主导进一步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2010)10.《淳安县关于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2010)11.与本规划相关的国家、省、市颁布的标准、规范、规定等。
二.规划期限与范围1.规划期限老岭村村庄规划期限为10年,即2010-2020年。2.规划范围村域范围:指老岭村行政管辖范围,村域面积为6.3平方公里。村庄规划用地:包括老岭、半坞坑、中邵和胡家山自然村,总面积60.4公顷。三.规划原则1.城乡统筹。老岭村村庄规划要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眼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统筹考虑村庄的功能、数量和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避免”就村论村”。2.可持续发展。规划要体现发展经济、集聚集约、保护生态的要求。坚持新村建设与旧村改造相结合,新增建设用地和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结合,坚持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并举,人居环境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力争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3.体现特色。规划要避免“千村一面”。既要体现要素集聚、功能完善的一般要求和基层村的一般特征,更要体现特色要求。不仅要考虑历史文化的传承保护,还要考虑各自的产业发展特色和平原、山区、湖岛等不同地形地貌的自然特色。4.相互衔接。按照“体现科学发展、突出特色优势、实现无缝对接、强化空间管制”的要求,规划要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符合城乡规划及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相关规定,并与其他相关专项规划协调衔接。
要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相衔接,并与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下山搬迁、农村公路建设、农民饮用水等工程项目建设有机结合。5.公众参与。规划要充分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切实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规划审批之前要履行公示和村民代表大会同意程序,规划依法审批后要张榜公布并广泛宣传。6.可操作性。规划直接指导村庄建设,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要综合考虑当地已形成的村规民约,充分尊重居民意愿,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确保规划的可操作性。四.规划目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重视自然人文环境、节约农业土地资源、优化用地布局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综合效应,按照“追求现代功能、鲜明地方特色、保护自然风貌”的原则,把老岭村建设成为一个以种植业为主导产业的新型生态村。1.远期目标与时俱进,加速村庄现代化建设,改善居民劳动生产条件,改善人居环境状况,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传统风貌建筑;将老岭村建设成为交通便捷、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自然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农村。2.近期目标通过规划整治和重点建设,村庄内部全面实现“七化”,即:环境美化——新建住宅要实用、美观、大方,有地方特色和个性,布局合理,并与周围建筑相协调;村庄改造中要拆除危房、破房和违章建筑;电力、电信、广播电视等设施的架空线路的布设要规范、整齐,宣传广告等的设置要符合有关部门的统一规划。
五.设计理念1.以实际地方性、地域性居住环境为主题,将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综合发展,只有将这三方面综合考虑,才能有效地促进老岭村发展目标的实施。2.本着合理利用土地,合理布局村庄各项用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和农副产品资源,根据本村社会经济发展特点,进行用地规划和设置各项设施配置标准。3.综合考虑近期和远期的发展关系,合理安排远期建设,树立规划的长远意识,对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和绿化用地在近期全面考虑,分期实施,滚动发展,做到“高起点、远目标、重实际、可操作”。4.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创造宁静、方便、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老岭村的可持续发展。5.生态型村庄环境的塑造。提倡居民进行绿色休闲活动,让居民生活在绿色的居住文化氛围中,同时还要把居民交往活动空间、妇女儿童游戏场、老年人聚集空间、休闲空间等影响安静的空间相对集中布置,减少对居住空间的干扰,并且保证居民的周围与绿地紧密联系,达到绿化环境的“均好性”,方便居民使用。6.对自然与生态的尊重就是对人类持续发展生存空间的尊重,充分利用现有的水体,绿化资源,回归乡土,赋予村庄居住空间以自然气息与生态环境,这不仅是村民的居住要求,也是今后建设追求的理想。
六.规划成果 本次规划成果包括规划说明书和规划图纸。规划说明书与大墅镇老岭村村庄规划图纸同时使用,两者不可分割。 第三章 总体规划布局 本次规划以人为中心,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质生态环境,强调全村建设的整体性,包括:功能布局、住宅分布、道路系统、绿化系统与市政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形成整体,为居民塑造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安全的怡然栖息之地。 一.村庄性质 老岭村是大墅镇的一个行政村,重点发展茶叶、毛竹种植的新型生态村。 二.人口发展规模及用地规模 1.人口发展规模 近几年来老岭村人口基本呈减少状态,人口自然增长率取多年平均值0‰公式: P—目标年,即2020年总人口P0—基准年总人口,即2010年现状建成区人口,为420人。 R—人口自然增长率,r=0‰ N—规划年限,n=10 M—人口机械增长数,考虑到本村环境优美,村庄建设也较好,同时考虑到本村在村庄撤并过程中将有少数居民搬迁至县城、中心镇或乡集镇。本次规划人口机械增长数M=0。 根据预测,到2020年,老岭村常住人口为到420人。 2.用地规模 现状村庄建设用地3.55公顷,人均建设用地84.5平方米/人。
规划至2020年村庄常住人口为420人,规划村庄建设用地3.76公顷,人均建设用地89.5平方米/人。 三.规划原则 根据保护当地特色风貌,合理利用自身区位,发展种植业的原则,通过对现状用地布局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之达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土地、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同时开发建设新地块,解决因不适宜建设的自然村整体搬迁产生的村民建房需求。合理引导村民住房建设集聚化,使村庄用地布局规划有利于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规划布局 村落布局将在原村落的基础上,进行整治、改造、撤并和建设。 老岭村规划重点为拆旧建新,增加公共绿地,整治梳理村庄内部道路,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形成集行政、教育、医疗于一体的基层村。 1.住宅区 旧村整治区村容村貌整治:充分考虑到现状和经济条件及可操作的原则对村庄建筑进行了总体评估,将建筑划分为三类; 三类建筑:对简陋建筑、临时建筑或质量较差建筑及因为规划需要改变功能的建筑,因为道路及其它市政工程和对村庄风貌有较大负面影响、建筑质量差的建筑,采取拆除的措施。拆除乱搭乱建建筑及危房土房,基本消灭“赤膊屋”,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及绿化空间,逐年置换拆除村庄南部的旧居。
拆旧建新区拆旧建新用地住宅采用组团——院落的规划结构形式,打破邻里交往僵化的现代冷漠生活,追求自然、和谐的组合形式。住宅布置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在原有地块内形成新型住宅区。通过采用不同的建筑形态,使各部分在空间结构上又完全融合在一起。既充分结合户型设计,也为住宅带来了更多的人性化色彩以及柔和的界面,构成村庄丰富的建筑轮廓线和空间环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