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份,受疫情多点散发、原材料价格高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小企业仍面临着不小的生产经营压力。为中小企业纾困解难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内在要求,对于确保经济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和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们公司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回款周期很慢,资金流转没有保障,这也是外贸公司普遍面临的问题。”山东淄博森邦化工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刘邦宇告诉记者,公司主营业务是医药及农药中间体化工原料的出口,“受益于行业出口贸易整体增长和产品单价提高,2021年公司销售收入和利润都有所提升,12月份销售额约200万元,全年销售额可达5000万元,与2020年不到4000万元的水平相比有所增长”。

即便效益尚可,但受外部环境影响,刘邦宇的公司应收账款周期由之前的90天拉长到120天。“外贸型小微企业对流动资金的需求很大,回款周期慢导致公司资金紧张,只能依靠银行贷款。”刘邦宇表示,前些年公司刚起步的时候,注册资金只有20万元,从银行贷款并不容易,近几年贷款规定逐渐放宽,加之疫情之后银行贷款流程简化,公司才有机会通过贷款缓解困境。

“未来,希望金融机构针对外贸企业的贷款业务能够更加普及,退税政策能够持续加码。此外,我们本地的小微企业都期盼当地的融资模式能向苏浙地区看齐,更便捷、更多元。”刘邦宇说。

近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和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若干措施的通知》《关于印发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的通知》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1+2”政策,全国各地针对当地小微企业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纷纷出台了各项帮扶政策。

以福建省为例,近日,福建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福建省加大力度助企纾困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从十个方面提出28条措施,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促进企业稳定健康发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若干意见》坚持助企纾困和激发活力并举,坚持长期和短期政策相结合,形成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组合拳。一是从财政资金纾困帮扶、融资支持、缓解成本上涨压力、加强要素保障、帮助开拓市场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措施,力求解决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原材料价格上涨、融资难、订单不足等突出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二是紧盯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长期目标,从技术创新、工业设计等方面,支持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三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引导有条件的市、县(区)安排中小企业纾困资金,一次性安排2亿元用于省级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资金贷款贴息,引导中小企业用好低息贷款。四是聚焦“专精特新”发展,省级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60%以上用于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由原来奖励10万元增加到20万元。

山东华盛果品股份有限公司财务主管赵明告诉记者,自疫情暴发以来,公司受社保部分返还、贷款享受部分贴息等政策扶持,融资成本有所降低。当前最期盼的是政府能够加大对企业农产品种植及销售环节支持力度,落地农业产品各环节的优惠政策。

除了帮扶政策之外,对于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应收账款拖欠问题,有关部门也持续出台政策予以监管落实。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投诉处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中有关要求细化落实,规范投诉受理、处理程序,为维护中小微企业合法权益提供了重要工作依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周学峰认为,《办法》明确了受理投诉部门和渠道,合理界定投诉范围,明确了处理投诉的分工和时限,强化全流程管理。除了对拖欠中小企业款项的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依法追究责任外,还可对典型案例公开曝光、对情形严重的拖欠行为实施失信惩戒等。(记者 祝君壁)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