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于《中国审计》2023年第19期,原标题为:开展系统性研究推动全行业规范治理——山东省沂源县教体系统相关政策落实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经验总结,作者为任道英、韩苗苗、郑小雀。

教育是民生之本、国之大计。2021年,山东省沂源县审计局组织实施全县教体系统相关政策落实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以下简称“专项审计调查”),坚持创新引领、质量驱动、成果多元的工作思路,围绕重大政策落实、改革任务推进、重点资金使用、工程项目建设等情况加大监督力度,共揭示问题61项,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问题线索5起,推动出台制度28项,助力教体事业高质量发展。该项目荣获2022年山东省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一等奖。

优质校建设方案_提炼优质校项目建设经验_优秀学校经验介绍

坚持创新引领 开展系统布局

教体系统涉及单位多、事项杂、资金量大,给审计工作带来诸多考验。为高质量开展审计项目,确保审计效果,沂源县审计局下大气力加强审计项目统筹谋划,优化审计组织方式和人力资源配置,做到有备无患、有的放矢。

谋划有新意。一是精准项目立项。近5年来,沂源县审计局虽然对县教体局开展过预算执行、经济责任、政府投资等审计,但未对教体系统进行过全面的“经济体检”,在监督覆盖面上存在盲区。加之往年延伸审计、县委巡察等发现的教体系统违纪违规问题较多,政策落实、资金管理等方面问题突出。县委对此高度重视,明确要求审计部门对教体系统进行“把脉问诊”“根除顽疾”。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沂源县审计局立项开展全县教体系统相关政策落实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并统筹安排了县教体局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系统化布局立项。二是科学开展项目。为实现有序推进、重点突破,县审计局着眼全局工作,先行对县教体局开展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通过“点灯探路”,着重掌握教育资金、工程项目等重点事项的底数和风险隐患,为纵深铺开专项审计调查提供方向指引、打下坚实基础。三是优化资源配置。在项目人员上,按照“专业、项目、核心”三个层面科学配置,以县教体局预算执行和经济责任审计组为基础,紧扣专项审计调查目标任务、需求,充实政府投资、电子数据等领域的审计力量,组建12人的审计组(占全局在职人数的37.5%),集中打好攻坚战。四是高效分工协作。审计组加强统筹协作,设置1个综合指挥协调小组、3个财务审计小组、1个工程审计小组、1个大数据分析小组。其中,以综合指挥协调小组为核心,负责整体协调、任务分工、重点事项研究,把审计内容、目标和时限精细分解,有机嵌入其他各个小组,根据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配人员展开攻坚,实现统分结合、联动协作,确保项目规范有序进行。

调查出新招。一是深入研究审计事项。项目开始前,围绕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教体系统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全县教体事业重点工作、群众对教体工作的诉求等方面开展系统性研究,形成研究报告,吸收往年审计成果,聚焦群众反映的教育领域热点难点问题,从决策、改革、资金、项目、资产、安全、内部控制等方面,梳理出审计调查清单7大项20小项,增强了审计现场实施的科学性、时效性和针对性。二是全面摸排问题隐患。审计组研究设计了政府投资项目、学区制改革推进情况、财政资金情况、食堂超市情况、房产租赁情况、各学校及幼儿园情况等6类问卷调查表格,下发至全县教体系统,进行摸底调查,研究分析审计重点,为后续筛选学区、学校、资金、项目等提供决策参考;开展入户走访,挖掘群众关注的幼儿园收费、大班额、校园食堂就餐、校车收费安全、教师队伍建设、课后作业等方面的问题。三是精细制订实施方案。聚焦“政治一政策一项目一资金”这条主线,结合对县教体局的审计情况、调查研究情况等,审计组把重点放在以前年度未审计过的普惠性幼儿园,偏远乡镇学区、学校、中心幼儿园,重点关注贯彻执行上级政策决策部署、重要发展规划和承担的改革任务执行效果、教育资金管理使用和效果、工程项目建设使用和后期管护、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校园安全管理,内部管理等情况,特别是将学前教育、大班额、教育收费、食堂管理、校长职级制改革等社会关切、群众关心的民生事项作为重点内容。

坚持精品意识 狠抓质量管控

专项审计调查点多面广量大、政策执行交叉分散,审计难度大、审计风险高。对此,沂源县审计局把质量意识贯穿始终,多措并举强化质量管控,着力打造精品项目。

技术引领,既互补又制约。一方面,坚持数据先行,对教体系统重点项目、资金、业务等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进一步关联相关行业数据进行建模筛查,快速锁定问题疑点。另一方面,深入分散核实,按照“厘清思路—筛选疑点—分组核实—推广方法”的方式,大数据分析小组将筛选出的疑点数据录入数据库,并发放到各小组进行核实。对重大违纪违法线索,综合指挥协调小组实行台账管理,抽调精兵强将深入查处,实现精确制导、靶向发力,坚决不放过任何疑点。

跟踪推进,既服务又监督。抽调法规审理、结论执行等业务人员,组成应急“小分队”,深入现场开展监督和审理工作,对工作底稿、取证单、证明材料、谈话记录等进行审核,规避审计风险,保障审计质量,推进审计成果转化。对问题定性不准、法律适用不当、揭示问题不到位等情况进行跟进指导,指出错误,督导审计组加大核查力度。例如,针对某学校专项资金拨付不及时的问题,指出截至审计日状态未明确,需进一步核实;针对人员超编的问题,指出表述不清,未明确哪类人员超编,需进一步完善问题描述等。

深挖问题,既“查病”又“开方”。对教体系统深入开展“经济体检”,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切实提高专项审计调查报告质量。重点反映了大班额、普惠性幼儿园乱收费、违规为死亡民办教师发放补贴、学生资助信息与实际不符等问题。针对审计调查中发现的国有资产管理不规范、资产流失、资金公款私存、套取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食堂资金坐收坐支未纳入单位账户统一管理等监管不严、履职不到位的问题,移送问题线索5起。扎实推动边审边改,促进教体系统开展自查自纠,追回多发的乡镇补贴27万余元。

坚持成果导向 赋能效益发挥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效能,沂源县审计局加大审计成果挖掘力度,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分门别类进行梳理,全方位、立体化研究,多渠道反映,实现成果利用最大化。

加强系统分析,服务宏观决策。强化全过程研究,纵深推进专题调研,以高质量调研成果推动行业规范治理。针对学校食堂专题,研究发现存在食堂管理机制不健全、内部控制不严格、伙食费管理不规范等方面问题,撰写《关于沂源县学校食堂运营管理情况的报告》,提出完善食堂管理、提高财务人员综合能力、加大学校食堂监管力度、加大设备资金投入等建议。针对工程项目专题,发现工程结算、项目招标采购、工期管控、安全质量验收等方面问题,撰写了《关于教体系统工程管理的调研报告》,提出加强程序控制和质量监管,加强对项目投资与工程结算的监管等建议。以上均报县领导决策井签批落实,推动行业内补短板、防风险、通堵点。注重成果转化,提升审计质效。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重大事项、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及时总结提炼,提出可行性建议,形成审计专报,服务领导决策。比如,审计发现教体系统在学区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亟须解决,撰写审计要情,提出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动各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真正发挥学区制管理作用等建议,县领导批示坚持问题导向,举一反三,解决事关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相关问题。审计中,针对国有资产管理、普惠性幼儿园收费、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问题,撰写审计要情9篇均得到县领导批示。

成立整改专班,推动问题解决。推动建立“五边”模式。在审计调查中,以规范教体系统各项工作为导向,坚持审计查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同步开展,探索实行了边审计、边审理、边反馈、边整改、边提高的“五边”模式。推动成立整改专班。紧盯教体系统审计整改,推动成立审计整改专班,由县分管领导任组长,县纪委监委、政府办公室等部门参加,召开全县整改推进会议,加大整改督促检查力度,将巡审联动作为推手,把审计整改情况纳入县委巡察重点内容,通过成果共享,形成监督合力,扩大审计整改影响力。推动完善整改制度。根据教体系统发现问题,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实施办法》《沂源县审计整改跟踪检查工作规程》等制度规范,明确压实被审计单位的整改主体责任、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责任、审计机关督促检查责任,健全审计整改督查机制,进一步充实健全审计整改制度体系,破解部门单位“重审计、轻整改”问题,打通审计整改“最后一公里”。

推动建章立制,促进“治病、防病”。本次审计调查揭示了教体系统改革任务推进迟缓、重要政策措施未落实落地等问题,在县级层面推动出台《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关于明确学区管理职责的实施办法》等制度7项,督促教体系统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校长职级制改革、县管校聘改革进程;给组织部门出具《关于县教体系统借调人员亟待规范的建议函》,促进有关部门制定了规范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借用人员管理及干部调配工作的有关制度。县教体系统针对自身及所属单位管理情况,出台了《教体系统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制度》《教体系统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关于规范学校食堂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等21项制度,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建立整改长效机制。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