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令人热血沸腾的年代,一切行为都与理想、美梦有关。
1983年,王石怀揣着热望来到深圳。在他的身边,很多志同道合者汇聚于此,他们从四面八方而来,和肩负历史使命的特区早期主政者一样,都梦想在这里横空塑造一座具有历史样本色彩的城池。
在前往深圳之前,王石一直想象能进入“神一样”的“深圳市特区经济发展公司”(简称“特发”),他后来对特发有过解释:“这是一家特别的企业,其前身是深圳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在初期的引资中,许多项目都是管委会负责谈判并签合同具体实施的。另一方面,这家公司在当时还行使着特区政府的一般职能。特区政府正式成立,管委会撤销后,其原班人马组建成了特发公司,但继续行使着政府审批进出口业务的权力。”
当时特发掌管的进出口审批红色章印上有个“(2)”字,当时有人就简称其为“政府(2)号章”,以区别深圳市政府的(1)号章。一家公司负责审批进出口业务,其权力之大可想而知。于是,王石便带着省外经委的介绍信找到了特发的主管领导。
过程似乎并不复杂,几番商谈之后,王石被当做具有体制内背景的“自己人”,以省外经委派出人员的身份挂靠在这家公司。具体合作方式为,特发提供行政审批平台,王石自己想办法解决资金,外贸生意赢利之后,省外经委和特发对半分。
很快,王石被分配到了特发贸易一科。尽管他的身份还属于体制内,但从事的活动却是实实在在的企业行为。作为一名创业者,王石是千万个代表中的一员,而这些充满了理想光环的创业者们都不曾忘记那个给予他们最初的商业制度启蒙的特区“老板”——袁庚。
当年袁庚为蛇口引入的市场经济,在中国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在逐渐平淡的过程中,他的那些想法和思路仍会引来一些非议。这位“文化大革命”期间坐过牢的“官商”,冒着巨大的风险,力排众议,搞起了中外合资的股份制,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甚至进行了历史性的基层民主选举。这些举措无疑是惊世骇俗的,袁庚就像中国近代商业发轫时期的洋务先驱一般,用先锋式的精神遗产激励了一代企业家。袁庚这一代蛇口人的精神也被深圳的企业家们所继承。他们尊重制度,有改革信仰,注重员工利益和社会责任,而这些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宝贵的精神。
王石曾经写道:“由职业经理人式的企业家主导,由管理层推动,是这些深圳优秀企业的特色。企业领导者有创业、变革的使命感和理想主义精神,又有市场化、制度化的理念和勇气。在他们的带领下,企业逐渐摆脱国有企业的行政束缚,又不像家族企业那样热衷封闭和权谋,公司管理相对透明规范,公司发展比较稳定,也更容易接受新技术和新管理的变革。”
这是中国改革最早、最经典的一批企业,他们大多脱胎于僵化的国有企业,又有别于过于依赖个人力量的家族企业。特区发轫的企业从创立者到基层员工普遍拥有基于制度的职业素养,还有一点特质——守法经营。房地产市场一度充斥着各类“潜规则”,但是万科始终坚持合法拿地,足额缴纳各项税费。这当然是万科管理模式的根本前提——保持守法经营,配合国家的房产政策和经济战略,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袁庚曾说过:“要引进外国的资金、技术、设备等,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而要创造一个适应这个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则要困难得多。”这种精神认知很自然地传承到了王石这里,他曾表示,进步的社会、进步的人,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经济起飞的大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