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聚焦当前政务新媒体出现的问题,划出8条“红线”,包括出现严重表述错误、两周内无更新、购买“粉丝”、强制要求群众点赞等8项指标,出现这8条“红线”中的任意一种情形,即判定为不合格政务新媒体。政务新媒体的发展迎来“清理规范”“优化提升”的新阶段。
与当初开张时的热闹与高调形成鲜明对比,那些“僵尸”“睡眠”“雷人雷语”“不互动无服务”的政务新媒体,正在被“关停”和“注销”。不得不说,政务新媒体的发展也经历了共享单车一样的“井喷式”增长的过程。《人民日报》曾刊发《强推关注公众号基层干群烦透了》的读者来信,文章透露,一些部门和单位要求前来办事的群众,先要关注公众号、下载APP注册并捆绑手机号,不关注、不下载就不能办事。这种“拉郎配”,耽误了时间、耗费流量,群众很有意见。基层干部也不堪其扰,每天一上班,就得打开各类APP和公众号,发朋友圈、点赞并截屏反馈……原本是提高工作效率、畅通表达渠道的政务新媒体,在一些单位和部门,反倒成了工作的负担,让前来办事的群众添堵。这一波关停潮,给虚假的繁荣泼了一盆冷水,它能够让政务新媒体重新审视、定位自己的职能,回归初心。
政务新媒体兼有政务属性和媒体属性,其核心在“政务”,是借助新媒体平台发布政务信息。所发布的政务信息,旨在推进政务公开、优化政务服务、凝聚社会共识、创新社会治理。也就是说,政务新媒体虽被冠以“媒体”之名,但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媒体,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告知以事”。此次江苏省政府办公厅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政务新媒体四大功能定位:强化政务公开功能、放大信息传播功能、增强政民互动功能、提升办事服务功能。定位明晰,发力精准,才能更多释放政务新媒体的新能量。
一些政务新媒体,辨不清“我是谁”,自说自话、自娱自乐、自吹自擂或者“装聋作哑”,背离了政务服务的初衷,损害了政府公信力,降低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其根源是政绩观出现了错位,错把开通的数量当做政绩,忽视了运营和质量。在信息时代,注意力成为最稀有的资源。要不断提升政务新媒体的“政”能量和含金量,注重内涵建设,精心设置议程,积极回应公众关切,让政务新媒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重要渠道,成为探索和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新平台。
所谓“语言是桥也是墙”,套用这句话,政务新媒体“是桥也是墙”,是一把双刃剑。扬长避短,实现规范化发展,需要守住初心、回归本源,认真践行网上群众路线,传递“指尖上的‘政’能量”。
(张国军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