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育儿那些事第十六篇#育儿读书笔记# #每日育儿感悟# #谈谈你的育儿经#
今天早课中东雯老师的一段话让我很有感触,她说:总会觉得有孤独感,在学习的这个群体中,大家都是很好的家人,但还是总感觉自己很孤独,感觉无法融入进去。其实我内心知道自己最受触动的应该就是最后面的这一句话"无法融入进去",由这一句话,我在探索自己,在进入幸福空间学习之后,我很少在早课中分享,写成长日记也是没有特定的要求,就是有什么感触或是心得时就多写一点,没有了就少写甚至不写,也很少把自己的成长日记、学习心得分享给大家,难道这就是不融入团体吗?我是不知道的,我只是想让自己尊从自己的内心,彭院讲的真我与假我的介定,我的理解是让自己愉悦快乐的就是真我,让自己感到不舒服的就是假我。就拿听早课来说,有的人喜欢听,有的人喜欢说,不管是听还是说难道不是让自己感到最舒服的状态吗?那为什么一定要进行刻意的练习去多听,或是练习多说呢?当对某一点有特别的感受时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说,也许说的不多,大部分时候都在听,这难道不是学习的一种模式吗?再有就是前几天,丹煌老师对我进行了第四次的辅导,当他问到我:"有哪一刻或哪一件事是最高兴的吗?"当时我是说不出来的,不是说没有高兴或心情愉悦的时候,只是我会不由自主的想哪一刻是最高兴的,这个"最"好像难到我了。过后我也进行了对自己深入的探索,我内心追求的是平和的状态,我觉得平和的状态最让我舒服。我理解的平和不是说没有喜怒哀乐,而是当悲伤、愤怒各种负面情绪出来的时候我能用很快的时间调整过来,把这些负面的情绪用正向的思绪解读出来,了解并打破这些负面情绪的点.当有兴奋愉悦这些好情绪时就欣然接受,我不喜欢用一些外在的行式来表现这些好的情绪,所以我很喜欢"平和"这个词语。没学习以前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情绪不稳定的人,面对很多事情的时候我情绪会大起大落,自己会想的特别多,通过这几次老师的辅导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庸人自扰,大道至简。最简单直接的就是最重要的道理,遵从自己的内心,看到自己,关爱自己,足够关注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的感知家人、朋友,甚至这个世界。所以我也一直在老师的帮助下在寻找自我,关注自我,探索自我。在这个过程中我很享受与自己相处的模式,我没有想过要融入哪个团体、哪个队伍,也没有觉得有孤独感,感觉这个过程就让我很充实。听了东雯老师的分享我在想我这个是不是不太正常的状态?是不是太追求自我的感觉了?
还有就是上周老师给我辅导之后布置了一个作业:让我每天都滋养自己、了解自己内心的感受、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给自己足够的空间。在践行的这几天中,我也试着在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但好像总感觉差点什么?但差什么自己又不知道。我也会常常在想,是不是我的这种状态属于一种情感淡漠呢?不能很激烈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也没有对别人情感很深的感受力,就像我不喜欢看爱情剧,但对警匪、悬疑很感兴趣一样.难道这些都是需要改正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