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原文化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实施意见》,提出以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科技馆和革命纪念馆为平台,稳步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志愿服务工作。
近两年来,首批61家示范单位担当领头雁,广大公共文化设施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着力加强志愿服务站点建设,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完善志愿服务制度,推动志愿服务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故宫博物院文化志愿者上岗宣誓
发力制度化规范化运作 各地建设如火如荼
《意见》下发后,以首批61家示范单位为代表的公共文化设施,第一时间研究制定工作方案,逐一明确招募志愿者的数量、岗位、条件和报名方式,一系列制度规范为相关工作的开展夯基立柱。国家图书馆建立了“志愿服务总队-各志愿服务分队-志愿者”的三级管理体制,整合了志愿服务资源,提升了志愿服务能力;重庆图书馆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发挥党员职工先锋模范作用;中华艺术宫成立了“志愿者管理中心”,由有经验的志愿者骨干进行日常管理,发挥志愿者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公共文化设施作为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承担重要的社会教育功能。以中央相关部署和《意见》为指引,各地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公共文化机构策划开展了一批立足中华文化立场,传播当代中国价值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增强了人民群众对社会主流价值的认同,积极营造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故宫博物院成立“故宫文化宣讲团”,走进社区、学校、文博机构开展主题宣讲,打造了“故宫知识课堂”“故宫讲坛”等品牌项目,受到广泛欢迎。山东省文化馆实施“暖阳春苗”文化志愿服务项目,组织文化志愿者走入乡村学校少年宫,设立文化志愿服务站,为农村孩子开展文化艺术辅导培训、演出和展览展示等志愿服务,将文化的根苗播入基层。与此同时,相关实践越来越多地得到“春雨工程”“大地情深”等国家级公共文化品牌的支持,一大批有特色、有文化担当的地方典型案例被列入重点需求项目,点亮志愿者们的智慧火花,激发全社会对志愿服务的热情。
贫困户、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农民工、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始终是公共文化设施的重点对象,更在精准脱贫、美丽中国、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中占据服务主位。有鉴于此,各地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进一步疏通渠道,促进优质文化资源在城乡、区域之间均衡配置,一系列富有“文化担当”的志愿服务项目根植基层,有力保障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2016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文化司联合中央文明办组织实施了“阳光工程”——中西部农村文化志愿服务行动计划,面向中西部贫困地区,招募了两批2671名农村文化志愿者和乡村学校少年宫志愿者,到村文化中心和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文化活动,受到热烈欢迎,今年还计划联合中央文明办组织实施“圆梦工程——农村未成年人文化志愿服务计划”,以非遗为抓手,帮扶中西部地区乡镇小学。就区域实践而言,上海图书馆在全国首创孤独症患者与公共文化设施签订就业合同的成功案例;福建省艺术馆实施了“艺术扶贫工程”,开放文化馆系统的艺术资源,为偏远农村小学免费提供艺术启蒙教育。
机制供需队伍存短板 业界共探破解之道
近日,在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文化司的组织下,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山东省文化馆、湖北美术馆等14家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首批示范单位汇聚北京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总结相关工作新机制、新做法、新成效的同时,也直面发展难点。
“国家级、东部发达地区文化单位的项目多元、运行规范、资源丰厚,与地方文化单位、中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的项目形式相对单一、运行失范、资金短缺,形成鲜明对比。政策杠杆还需考量各地截然不同的基本条件、群众需求和文化背景”广东省文化馆副馆长郑小阳在座谈会上表示。
美术馆志愿者
山东省文化馆社会文化服务部主任徐欣结合调研实践指出,当前文化志愿服务的项目、手段、方式与受众需求吻合度仍不够高,“仅以本单位为志愿服务基地,容易造成重体制内人员利用、重单位内活动组织的局面,导致辐射范围受限,社会参与度等问题”。
中国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宣传部志愿者工作负责人陈雯鸶则关注的,志愿者流失率高、队伍老龄化的问题,“如何稳固在校学生以及部分在职人员的服务营盘,如何建立更加人性化的高龄志愿者退出制度、更好的保障场馆内高龄志愿者人身安全,如何对志愿服务时长虚报瞒报进行监管和责任追究。一个个难点拷问的是我们的体制机制灵活度”。
面对发展现状,强化队伍建设频现示范单位任务“头条”。国家博物馆在2011年1月就成立了国博志愿者协会,并拟定了管理章程和工作细则,上岗服务采取承诺制,考核采取履约制,激励方面以服务时长获取相应积分。这一管理机制创新使单纯以“时长”论“英雄”的方式成为历史,国博志愿者管理步入“法治”。重庆图书馆建立起志愿者年会制度,每年召集各基地、合作机构和志愿者代表等齐聚一堂,总结服务亮点、探讨服务模式,商讨下一步工作重点,提升了志愿者的获得感和归属感。
专业力量与数字化建设的加持,也为公共文化设施走向深度开放提供了保障。“在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的过程中,专业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实现了知识奉献和自身提升”,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的古籍普查和宣传推广志愿服务岗,备受大学生青睐;四川省文化馆依托数字文化馆建设项目,创建四川省文化志愿者信息管理平台,开发志愿者注册、服务项目点单、志愿活动展示、服务绩效评估等功能,通过“互联网+”提高志愿服务组织管理绩效。
以落实《意见》为契机,到馆服务、流动服务和数字服务等不断创新的服务手段和日益丰富的服务内容,有效缓解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员不足和公共文化产品短缺的情况。
文化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成共识
一直以来,文化设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深受中央重视和社会关注,2016年5月,中央深改组第24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明确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服务完善、充满活力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作为贯彻落实《意见》的重要举措,经中央深改组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原文化部等七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实施意见》,提出以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科技馆和革命纪念馆为平台,稳步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志愿服务工作,并确定了首批61家示范单位。陆续出台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明确要求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建立文化志愿服务机制,组织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系列决策部署,为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指明方向。
作为相关工作主体,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文化司狠抓贯彻落实,将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党组的议事日程,经数次专题研究,分别确定了“服务年”、“推进年”和“制度建设年”等系列主题活动,并依托“春雨工程”、“大地情深”等重点文化工程,稳步、扎实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从小到大、从自发到自觉,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广大群众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志愿者
各地相关文化设施根据本单位职能职责和功能定位,因地制宜,在加强志愿服务基地建设、推进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和科技化等方面积极探索。志愿服务活动品牌效应逐渐凸显,在解决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和服务问题、提升服务效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志愿服务服务形式由分散型、临时型向组织化、规模化、常态化发展,服务领域多向拓展。丰硕的成果表明,公共文化设施学雷锋服务工作的推进有方案、有措施、见成效。
据介绍,下一步,各级各地文化行政单位和相关公共文化设施将严格落实相关法律和中央决策部署,把文化志愿服务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格局、纳入文化改革发展的工作大局;以文化志愿服务促进公共文化设施效能提升,补齐中西部贫困地区基层文化馆站的建设与使用短板,结合公共文化设施管理,着力构建专业化程度高、服务能力强、综合素质优的志愿者队伍,使其成为缓解基层公共文化机构不足、人员短缺问题的中坚力量。
相信,文化志愿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必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全社会学雷锋志愿服务的闪亮品牌,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载体,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