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忘了回家的路――段旭东

央视国际 2006年03月28日 15:44 来源:CCTV.com

春节回家几天,竟然没有看到多年的老邻居刘大妈,从前的时候,我只要回家就会看到她每每坐在自家门口,拿着针线忙碌的身影,大妈一见我就会高兴地冲着我们家亮着嗓门喊:你家儿子回来了!旭东回来了!仿佛比我母亲还要高兴。多年来一直如此,我早已习惯了大妈的热情,也很感激她和母亲相处得如同姐妹一般,帮母亲参谋柴米油盐鸡毛蒜皮之类的事情,甚至做一些针线,重要的是母亲多了一个说话的人!让我这个远在外地谋生的游子想起家,想起母亲,心里就会踏实许多。

突然没有了刘大妈的身影,没有了大妈的那个熟悉的喊声和笑脸,我猛然就心里感觉很不自在,我到家后就问母亲刘大妈的情况,母亲说着说着就落下泪来,大妈出事了!原来,刘大妈半年多前生病了,是那种坏病!一向乐观开朗的性格突然就变得封闭起来,和我母亲说起生病的事情就涕泪涟涟,饭也就吃不下去了。任凭母亲怎么劝都不成。后来,刘大妈在沉默忧郁了一段时间后,在村里就突然没有了踪影!

刘大妈到底去哪里了?她还好吗?她走的时候是北方的隆冬时节,她怎么样了啊?母亲爱莫能助却一直惦记着刘大妈。母亲说,人老了,一生气的话,头脑就会晕,好多事情都会想不起来,忘了自己姓甚名谁?刘大妈会不会走迷了,连回家的路也找不着了呢?

这让我想起我在2005年春天拍摄过的一个故事《扔进水里100万》,主人公叶理荣是浙江省开化县杨林镇青峰村农民,今年68岁,首先我要强调的是,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老人!尽管2005年里我拍摄播出了21个片子(一个与人合作),见识了各色人等,但是对叶先生我却一直难以忘怀!

叶先生从1996年开始养殖石蛙,之前在镇上的一家乡镇企业做厂长,在大家羡慕的位置上,顺风顺水为企业和职工创造了财富,甚至在我们采访的时候,好多乡镇领导还念念不忘叶先生的辛劳!但是,叶先生在走南闯北中发现,大小酒店奇缺石蛙这道菜,村背后深山老林里的石蛙,诱惑着他欲罢不能。石蛙学名棘胸蛙,又名石鸡,是我国最大的食用蛙之一,石蛙是我国华南丘陵山区名贵的水产品,营养价值可与野生甲鱼媲美。自古以来,石蛙是皇家宫廷的名贵山珍之一,被人们称之为“食之长寿,药用化疮”的珍贵野味。但是市场上见到的石蛙基本上靠上山捕捉,野生石蛙越来越少,市场价格不断上扬,在杭州一斤至少能卖80元甚至更高。捕捉石蛙难度很大,必须在晚上12点以后的深山老林并且有溪水的地方才会有它们的踪迹,而且有石蛙的地方,一定伴随着毒蛇的出入,就是在叶先生的浙江省开化县农村,每年都有不少因为捕捉石蛙,被毒蛇咬死咬伤的村民。

叶先生觉得只要能把石蛙人工能养殖成功,就等于开发了一个金矿,因为在我国还没有野生石蛙人工驯养成功的先例。想得很好,但是,就是连高校的专家教授都没能攻克的驯养难题,在他这样一个花甲老人的手里能够成功?没有人会相信叶先生,村里人对这样一个异想天开的老顽童并不看好,叶先生不服气,他告诉我,他是在用自己的后半生和石蛙做赌,成功了能够造就一个产业,不成功也不遗憾,因为自己已经竭尽全力去做了!上天把叶先生折磨了6年多,屡战屡败的叶先生已经在漫长的六年多时间里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倔老头,成了村里人眼中一个只花钱不赚钱的傻子, 石蛙把一个老人折磨得死去活来,好在苍天有眼,直到6年后的2002年夏天,叶先生才彻底走出了孵化、繁殖、变态、死亡的怪圈,孵化率变态率达80%以上,六年,2000多天的时间,一个老人把他的石蛙梦变成了现实,也把自己推向了一个山穷水尽的境地。

老人在饭桌上不擅言谈,但是,说起石蛙却是两眼放光,头头是道。闲聊中我问叶先生,当厂长不愁吃喝,何必费这个劲呢?他告诉我,开化县属于浙江西部山区,很穷,村里人很穷,如果自己能把石蛙养成功的话,他的两个儿子甚至村里、镇里的好多农民就可以不用到外边打工,就不用看包工头的脸色,就不会被拖欠工钱了。叶先生说不是我这个人给自己的脸上贴金,我真是那么想的。老人的真诚,老人的善良,你不用怀疑,不用找人印证,你从他的脸上就可以看到一个真诚的答案。我这才想起来,当我和摄影师马永刚第一天下午到达叶先生所在的镇上后竟然发现,镇里的街上竟然没有几个人,只有几个老人在几个小店铺看守着没什么人买货的小摊子!算得上劳力的人都到外边打工去了!叶先生不当厂长回到村里养石蛙,他是没有忘本,是没有忘了自己的根!

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叶先生从1996年开始试养石蛙,到2002年驯养成功,一直到我们拍摄老人的时候,他都没有从资金的困扰中得到解脱。一个农民,没有根底,没有关系,只是靠着一腔热情,一厢情愿在和自己和石蛙和自己未改变的命运作对,能有几个人能够成功突围呢?叶先生突围了,但是没有成功,因为他没有资金支持。砸锅卖铁,到处借钱是叶先生的必修课。他在农村借钱,是那种民间借贷,利息很高,一分五的那种。我问他如何还得了这些账啊。他说,一个是零星卖一些石蛙的钱,一个是两个儿子打工的钱。他说,即使自己死了,账也不会烂,因为自己还有房子,有儿子,他们都会还账的!叶先生的话,深深地刺激了我的神经!一个普通农民,一个社会底层的农民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村民们的命运是何等悲怆和勇敢!叶先生没有忘记家,没有忘记回家后利用自己的知识或者见识来改变贫困,至少他的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般农民所能做到的!叶先生没有忘了回家的路,尽管那条路跌宕起伏,曲折蜿蜒,而他还是抓住那个若有若无的希望,做着最后的抗争。

叶先生驯养石蛙成功的消息在2002年夏天就长了翅膀,县里市里都把他的这一个项目作为长脸的大事好事倍加推崇。浙江一所国内知名大学的几个生物学教授也知道这事并赶到了开化县参观叶先生的养殖场。因为县政协领导陪同,领导需要叶先生不要保留地讲给教授们听。教授们带着摄像机照相机一阵狂拍,百般询问记录,在叶先生面前,如同小学生一样。没有多久,大学教授们就率先在媒体公布,他们在我国率先将野生石蛙人工驯养成功!片子中因为篇幅没有涉及这个内容。但是在采访的时候,杨林镇的镇长非常气愤,对那些所谓的教授沽名钓誉,剽窃一个农民老叶的科研成果所不齿。叶先生却不生气,他告诉我,他们可以复制我的石蛙人工养殖的模拟生态环境,但是,核心的养殖防疫等技术我没有告诉他们!说到这里的时候,叶先生露出孩子般纯净甚至有些狡黠的笑,我们也为叶先生松了口气,否则会辜负了老人的一片心血!我套用小品明星范伟的一句话说给叶先生,一般人我不告诉他,特殊的人你也不要告诉他!

在我们拍摄结束的那天上午,开化县那里一直下着大雨,我和摄影师马永刚因为要赶晚上6点的火车回京,不准备吃午饭了,因为我们到衢州后要坐大巴到杭州,怕误车。但是叶先生死活不让我们走,必须要吃饭,否则他的心永远都不会安生。最后的结果是我们耽误了晚6点的火车,到杭州后临时买的是晚上11点左右的火车票。在简单的饭桌上,一向不沾烟酒的叶先生,喝了不少啤酒,先生非常激动,他说他没有想到自己一个快要70岁的人了,要钱没钱,要物没物,没想到央视的记者还会帮他一把!当时,我突然想哭,因为我们所做的是应该做的,而不是某一个人赏赐给谁的!算起来,叶先生和我的父亲应该是同龄人,他们的谦卑,他们的执著,他们的忍耐等等值得我们报以最大的尊重!虽然我和马永刚不胜酒力,但是我们还是喝下了先生的祝福和我们对先生的祝福!即使醉了,也依然认得回家的路,因为我们又一次在叶先生的精神下得到了灵魂的洗礼!

《扔进水里100万》在2005年5月24日晚22:07《致富经》栏目播出后获得了很好的收视率,排在2005年5月22日-5月28日当周中央电视台第七套共计42个栏目(节目)的第二位。片子还在栏目的季度评奖中获了奖,尽管有人评论说,片子的纪实风格表面上干预了生活,但是编导并不认同。忠实记录,忠实剪辑,忠实生活,真实表达就有了存在的基础!至于干预生活,其实任何问题都是相对的,因为只要摄像机在场,记者在场,就没有不干预生活的可能!记者可以不发表观点,不带情绪,要客观再现生活,但是在镜头前、记者面前的形形色色的人,都会上演真实的、虚伪的、荒谬的、二律背反的东西,都会展现给观众,而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说了假话,谁出卖了耶稣,一切都会昭然若揭!

播出一段时间之后,叶先生打来电话,感谢央视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转机,他的生活已经是另外一番模样!有好多人找上门去愿意和他合作,有好多人知道了他的事迹,也有好多人包括一些大专院校都愿意买他的石蛙种苗。更为重要的是,他一直为20多万元的饲料钱缺口而发愁的事情已经自行解决了!

我老家的刘大妈在我春节回京之前还是没有音信,但是我相信,好人一生平安!身体的迷失并不重要,因为我相信有很多的好心人会帮着刘大妈找到回家的路!祝福刘大妈的同时,我也祝福我的片子的主人公叶理荣先生,虽然他前进的步伐一度跌跌撞撞,但是他的精神家园已经绽放出了春天的花蕾,秋的收获已经可以期待!

我们什么都可以忘却,但是不要忘了回家的路;我们什么都可以忽视,但是不要忘了通向家的那条出发或者回归的路;我们什么都可以拒绝,但是不要拒绝回家的路上你的那份善良和关爱的情感!因为――――

只要你的情感没有迷失,通向家的路――再长都可以省略距离!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