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强公益基金会是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及联席主席杨惠妍于2013年创立的非公募基金会。基金会以“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做出贡献”为愿景,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在教育树人、文化育人、乡村振兴、社区发展等多领域推动国家民族富强、人类社会进步。扶贫,是基金会的责任、使命和良心所系。从早期的捐资助学扶贫,到现在组建一支近两百人的专职扶贫队伍,结对帮扶9省14县。至今,集团及国强公益基金会累计投入超过67亿元,直接受益人数超过36万人次。
国强公益基金会在深度参与结对帮扶县扶贫工作过程中,看到贫困地区或因为自然环境条件严酷,或因为缺少资金技术而导致经济发展发展水平落后。而发展水平的落后又进一步促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大量流失,贫困地区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留下妇女、儿童、老人,进一步加深贫困,陷入贫困—发展机会少—加深贫困的恶性循环。
究其原因是因为贫困地区当地没有适合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无法在当地找到适合的工作,而留下的人,由于没有劳动能力或缺乏相应劳动技能,不能实现自我“造血”,存在“久扶不脱贫”的困境。为提升贫困地区的自我“造血”能力,国强公益基金会充分分析自身业务特点,并深入结对帮扶县调研了解当地特性,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探索开展产业扶贫工作。
二、国强公益基金会产业扶贫项目实施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国强公益基金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帮扶模式。按照“两个结合”,即结合碧桂园集团自身优势产业和结合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开展产业扶贫工作。一方面发挥集团全产业链优势,推动集团苗木种植、现代农业等项目进驻贫困地区;另一方面根据帮扶县资源禀赋,培育打造特色产业项目,为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提供资金、技术、市场、渠道等资源,培养致富带头人,把贫困村特有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农产品资源等稀缺宝贵资源转化为商品、推向市场,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一)结合自身优势产业
1.结合集团业务需求,绿色苗木种植产业项目
2010年,碧桂园集团捐资2亿元驻村帮扶广东清远英德树山村。树山村下辖12个村民小组,共有347户(2010年户籍资料),总人口1582人,绝大部分农民是七十年代树山水库移民,产业单一,村民收入低,住房多为70年代初建的泥砖房,没有自来水,没有通讯网络,没有进行电网改造,村民生产生活条件较差。
2010年8月3日,碧桂园扶贫人员进驻树山村。一方面经过调研,发现树山村生态环境适合种植苗木,另一方面,集团房产项目开发园林绿化景观具有大量苗木需求。因此,集团决定将集团和树山的优势结合起来,在树山村因地制宜发展绿色苗木产业。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将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的苗木农场与发动农民房前屋后种植苗木等分散式种植相结合,成立苗圃示范基地,由碧桂园公司派驻技术人员,免费对村民进行培训,按市场价提供种苗,并引导村民成立合作社,村民提供土地和劳动力,苗木栽培达到一定条件后,由集团按市场价或保护价负责收购。
此外,按照“借本你种,卖了还本,赚了归你,再借再还,勤劳致富”的资金运转模式,碧桂园为农户垫付50%-90%的种苗款,农户卖了之后再还本,所赚的钱归农户,还本后种植下一批苗木时可以再借。在此模式下,只要村民勤劳肯干,一定可以脱贫致富;从而激发村民内生动力,促进树山村自我“造血”。经过近10年的发展,苗木产业为村民累计增收1200余万元,户均增收达7万元。
后来,国强公益基金会将树山村发展苗木种植产业成功经验推广至12个帮扶县。与村集体、农户民主协商,通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截至2020年7月,推广种植苗木近2000亩,通过租用土地、解决就业、财政资金入股分红等方式帮扶超10000名贫困人口。目前江西兴国县、广西田东县、湖南平江县、陕西蓝田县、河北新河县、广东英德市、河南虞城县、甘肃东乡县、河北滦平县、安徽舒城县等10个农场已陆续出货,产值7000多万元。
2.结合集团发展战略,优先在贫困县落地自身产业项目
碧桂园集团致力于为全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产品,除传统苗木产业外,国强公益基金会亦结合农业等战略新业务的发展,优先在扶贫县落地产业项目。
连樟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国强公益基金会帮扶英德市援建的重点农业产业扶贫项目之一,总占地面积74亩。连樟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共建设有10个温室大棚生产区,种植香野草莓、生菜、圣女果、西瓜、哈密瓜、水果黄瓜等产品。温室大棚配置智能化检测系统,可实时获取大棚内各项水文数据,并利用物联网技术按需调节环境各项理化指标,降低了作物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项目重视建立联农带农机制,通过引入专业农业技术服务公司,在5年时间内通过联合运营模式培养一批本村现代农业产业生产运营骨干团队和致富能手,激活村庄内生发展动力,实现村庄可持续自我发展。2019年6月,集团组织连樟村20名村民到碧桂园海南润达农业公司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村民上岗提供前置条件。目前项目已全面进入运营,直接带动30名当地村民就近就地就业,同时,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培训将作为该项目常态化机制长期贯彻下去,使更多村民掌握现代农业新技术,辐射带动更多农户一起增收。
此外,现代农业公司亦积极引导和扶持贫困村创办合作社,已在广东英德、江西兴国、陕西耀州和蓝田落地了无土蔬菜栽培、富硒水稻项目、贝贝南瓜等项目。
3.将用工需求与贫困劳动力就业相融合
除将集团业务拓展与贫困地区相结合以外,国强公益基金会还积极推动集团用工需求与贫困劳动力就业相结合。一方面,在贫困县落地的扶贫产业项目,优先聘用贫困劳动力,对缺乏技能的贫困劳动力提供相应技能培训。例如,结合各扶贫县苗木产业扶贫基地的发展需要,面向务工村民贫困户培训苗木种植技术,鼓励农户学技术搞创业。另一方面,联动集团内部子公司及外部合作单位等相关产业链梳理了超过一万条岗位需求信息,可开放给贫困劳动力,为贫困劳动力就业招聘提供稳定的后端资源支持。
4.结合集团资源优势,大力开展消费扶贫活动
碧桂园集团拥有近20万员工,有超过450万户业主选择在碧桂园安居乐业,集团内部即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2018年“双十一”,碧桂园集团提出“别人的购物狂欢节,我们的消费扶贫月”,发动集团员工、业主、战略合作伙伴等买买买,在享受优质生态农产品的同时,实现以“众人拾柴”之合力推动脱贫攻坚,活动期间共卖出10515只东乡羊,直接链接约3000户贫困户。2019年,进一步创新将“消费扶贫月”活动与企业文化活动相结合,在员工中发起消费扶贫代言人征集活动,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扶贫文化,代言人每推广销售一笔订单,碧乡公司将配额捐赠2%给国强公益基金会用于公益慈善事业,通过这种方式倡导员工热爱公益事业,获得了广大员工积极参与。“消费扶贫月”活动期间,有2100人加入消费扶贫代言人队伍,共销售东乡羊14204只,销售农产品近2580万元。
此外,国强公益基金会充分利用碧桂园社区全国性分布的优势,开展“社区+消费扶贫”。一方面,通过社区展销会,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同时借助集团旗下社区零售品牌“碧优选”进行销售。另一方面,国强公益基金会积极响应由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主办发起的“社区的力量”消费扶贫攻坚战专项行动,在碧桂园社区发动业主参与消费扶贫。2019年7月28日碧桂园社区启动会广东顺德碧桂园举行,发动碧桂园社区业主参与消费扶贫,通过“带一斤回家”的行动号召,以最简单的行动帮助最有需要的人,直接帮助贫困地区农户打开销售渠道,实现增收脱贫,实现认购农产品达100万斤。
5.创新消费扶贫模式,发起“益起买买买——520我爱您消费扶贫节”
2020年5月,在国务院扶贫办指导下,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承办“战疫战贫 与你同行”消费扶贫云上行活动,并发起“益起买买买——520我爱您消费扶贫节”,邀请中国男篮主教练杜锋、“淘宝第一主播”薇娅作为推广大使通过直播为消费扶贫实力“带货”;活动期间,联合多省“带货达人”、区域总裁、扶贫人等,推出11场专场消费扶贫直播带货系列活动,观看人数达2399万,助力扶贫农产品销售近60万件,销售额共约3011万元。
(二)结合当地优势产业
1.培养返乡扎根创业带头人
一些贫困地区在发展中最大的制约因素是人才匮乏。乡村本土人才与当地有比较紧密的地缘和血缘关系,有与家乡人亲近的天然优势,容易得到家乡百姓的欢迎和信任。因此,发挥乡村本土人才的带动作用,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可以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国强公益基金会在结对帮扶县选择“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返乡扎根创业带头人,为其提供“设基金、建工厂、造品牌、送技术、拓市场”等全方位的服务,提高返乡扎根创业带头人的创富带贫能力,链接更多贫困户脱贫奔小康。目前,国强公益基金会通过支持其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发展设施农业、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民俗民族工艺产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产品流通与电子商务等农村一二三产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增收脱贫。努力做到重点帮扶一人,广泛带动一群。已帮扶超10000名返乡扎根创业青年,间接带动近40000名贫困人口增收。
同时,国强公益基金会在国务院扶贫办、共青团中央的指导下,与清华大学、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一起举办“青创10万+”返乡扎根创业青年碧桂园清华研修班,选择结对帮扶县的返乡创业青年、致富带头人和种养殖大户等乡村本土人才,在清华大学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培训内容涉及政策解读、经济形势分析、优秀经验分享、产业基地现场教学等内容。针对帮扶的返乡扎根创业青年,国强公益基金会已联合清华大学举办五期“青创10万+”返乡扎根创业青年清华研修班,共培训来自26县(市)268名扶贫干部及创业致富带头人。
在为返乡扎根创业带头人提供培训的同时,国强公益基金会专门设立了一笔“返乡扎根创业青年专项扶持资金”,返乡扎根创业带头人可结合培训内容对自己的创业项目进行优化,申请“返乡扎根创业青年专项扶持资金”。专项扶持资金通过股权和债权方式投资创业项目,目前已重点帮扶14个项目。例如,在江西兴国县扶持灰鹅项目,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扶持贫困户开展灰鹅养殖。专项资金回收后可循环投放产业项目,实现产业扶贫可持续发展。
连续两年,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百县千红新农人”计划,旨在通过集中培训,为乡村培育一批具备社交电商基础技能、新媒体营销方法的“新农人”。国强公益基金会积极组织结对帮扶县返乡扎根创业带头人参与“新农人”计划,2018年完成700多名新农人培训。2019年持续扶持新农人,链接更多社会资源,帮助新农人打造品牌IP,助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通过微博大V深度探访县域原产地,为县域经济发展支招,助推结对帮扶县农产品销售。例如助力广西田东县桂七芒果销售,共卖出桂七芒果140吨,市场流通价达到800万元。
2.深度挖掘当地农特产品,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机制
国强公益基金会通过深入调研挖掘当地农特产品,推动“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例如在陕西耀州区,与当地专业合作社签订手工艺品采购协议,带动深度贫困地区手工艺产业发展。与陕西宁陕县的“疯婆娘”合作社、宁陕县政府共同投资“中蜂产业链”,借助碧桂园集团旗下零售品牌碧优选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是碧桂园重点帮扶的一个县,也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国强公益基金会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点,联合东乡县政府及当地企业,帮扶东乡羊、东乡马铃薯、东乡刺绣三大产业。帮扶东乡羊产业,为实现“东乡羊走出甘肃,助力东乡产业脱贫”的目标,我们帮扶东乡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共建养殖基地,打造精切割加工基地,直接解决冷链保鲜问题;联合碧桂园农业公司专家,协助建立东乡羊品质标准、品种标准、饲养标准和出栏标准。累计帮助销售东乡羊约29000只,直接链接约6000名贫困户,实现人均增收近5000元。
帮扶东乡马铃薯产业,碧桂园联合土豆籽种种植企业、甘肃省农科院,已连续两年出资320万元,免费为14个乡镇50多个贫困村5000多户贫困户提供籽种和种植技术指导;收购成熟东乡土豆,深加工制作东乡土豆饼干、东乡土豆曲奇等扶贫产品,提高土豆附加值。累计销售东乡土豆3000多吨,直接惠及约5000户贫困户。我们联合创作团队,制作东乡马铃薯公益广告,并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初步形成东乡土豆品牌效应。帮扶东乡刺绣产业,联合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等开展东乡刺绣设计合作,开发刺绣工艺品,提升产品、包装和品牌形象;扶持返乡创业青年,建立产业链,开展民族刺绣技艺培训,提高刺绣产业化水平。已带动超500名东乡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采购并助力销售刺绣产品近4万件。2020年我们联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在东乡县落地1个东乡刺绣产业枢纽,集生产、运营、培训、展示、交流为一体,打造为展示东乡文化和扶贫成果、东乡刺绣产业的示范和交流体验基地。此外,我们在甘肃东乡县拱北湾村建设总建筑面积2000多平米的产业加工基地,加工基地已建成,企业进驻后可吸纳100多名村民就业。
3.开展星火计划扶贫系列旅游
2019年以来,国强公益基金会围绕结对帮扶的9省14县,挖掘各县红色、绿色、古色、特色资源,进行旅游线路开发。在当地县委县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国强公益基金会旗下的国华文旅集团已完成江西兴国县、广西田东县、广东英德市、陕西耀州区、甘肃东乡县、河北崇礼县、河北平山县、湖南平江县等14条扶贫旅游线路的开发。通过“走扶贫专线、听特色党课、谈扶贫经验、看特色村庄、购农特产品、尝特色农菜、住乡村民宿”,将帮扶县红色资源、生态景观、扶贫项目等有机整合,搭建了一个集参观、教育、学习、体验为一体的游学平台,辐射帮扶县建档立卡户,助力当地经济发展。除开发扶贫游学线路外,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已积极鼓励内部单位、员工参与扶贫游学活动,并匹配了一定的游学补贴。已有超5000人次参加了扶贫旅游活动,让贫困户吃上“旅游饭”。
4.创立自有品牌,助力优质农产品品牌推广
针对贫困地区缺乏品牌的优质农产品,国强公益基金会专门成立了自有品牌“碧乡”。通过对贫困地区的农产品进行品牌升级和渠道搭建进行推广,为贫困地区农产品提供一个展示及销售的平台,提升产品附加值,并在第九届“广东省现代农业博览会”、首届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博览会等活动参展亮相。同时,国强公益基金会利用碧桂园全国分布的区位优势、多业态经营优势,打通酒店、食堂、社区等市场,推动各市场主体与贫困村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累计转化31个帮扶县超314个优质扶贫农产品,销售金额约1.5亿元,截至目前累计帮助超11.2万名贫困户增加收入。(供稿单位:国强公益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