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凯
图片上这位小伙名叫冯凯,是个90后农村娃,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他吗?摄影师曾在前年报道过他辞去主厨工作,投资5万元返乡在老家养殖草原兔子的事情,时过2年忽然接到了她的电话,邀请我们再次去他家看看的草原兔子养殖事业,听说他现在已经成为村子里的养殖能手,养兔子年赚20多万元,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创业青年,可是很多人对他的兔子养殖持怀疑态度,都认为家养兔子风险高,容易全军覆灭,能有如此高的收益似乎有点夸大的成份,随后我们一行人再次走进了他的养殖场进行了实地考察。
夏天割草的冯凯
冯凯养兔子要从前年说起,他说自己就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家住山西省万荣县黄土旱垣上的北涧村,自己小时候似乎对上学没有多大的兴趣,却对养小动物和做美食有所偏爱,18岁后独身闯进运城市学习厨师,后来跟着师傅在市里的大酒店里干了8年,工资都赚到了1个月8000多元钱,结婚后感觉每月的工资要是养家糊口还可以,要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还是有点力不从心,随后决定自己创业,干一番事业,便四处考察寻找致富项目,最终在朋友的介绍下选择了兔子养殖。
冯凯和他的兔子
兔子养殖在农村是个老项目,很多人因为没有专业知识,经常发生死亡现象,甚至还出现全军覆灭的事情,往往销售也是个大问题,刚开始不但村民们表示怀疑,就连家里人也很担心,几乎无人看好他的选项,可是冯凯却不以为然,依旧坚持自己的选择,外出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后,最终把目标放在了内蒙“草原兔”这个品种上,拿出媳妇陪嫁的5万元钱进行投资,在自家的3亩地上建起了建议的散养兔场,购回80只种兔,吃住在田间开始致富创业。
草原兔
“这种草原兔是内蒙一种杂交的品种,它不但繁殖能力特强而且适应性极强,对环境要求不严格,咱们当地的黄土高原气候很适合它的生长,一般一只母兔子3个月能繁殖2窝,一年能下50只左右,雌雄比例按照5:1搭配最好,前年就繁殖了1000多只,卖掉公兔,保留母兔,当年就收回了全部投资成本5万元,去年繁殖了2000多只,收入达到了10多万元,今年情况更好,收入已经过20多万元了,算起来3年赚了35万元。”冯凯高兴地给我们介绍了他的收益情况。
冯凯在给兔子准备红薯秸秆
我们对兔子发生死亡的事情专门对他提出了疑问,冯侃说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之一,以前农村人养兔子大多数都是家庭养殖,缺乏防疫技术,场地又小,兔子的各种传染病好多种,预防不到位肯定就会集体死亡,特别是长到1斤到3斤的时候最容易发生球虫病和肠胃病,主要应对的方法就是要保持场地的干燥,其次疫苗免疫要跟上,有了这两项的保护,兔子就不会发生死亡现象,在这方面我有成熟的技术和经验。
“近几年推广生态养殖,我家的兔子就是坚持这个路子,在田间围场地,并且把四周下挖1米多进行防护,这样可以阻止兔子打洞逃跑,3亩大的场地分成5个养殖小场地,对各个年龄段的兔子进行分开养殖,这样既能保证它们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又利于统一管理,喂养从来不用外边的饲料,前半年是青草,后半年有各种农作物秸秆,种植的玉米和豆子都是调剂的好营养,所以养殖出来的兔子,肉质鲜美,口感劲道。”
冯凯展示他的卤兔
冯凯的经营之道就是稳步扩大,他家的兔子出栏数量超过3000多只,销售上也是两条腿走路,主要是把兔卖到了南方大城市的老客户,一只商品兔长到4斤以上就能出售,价格是50元,由于他家的兔子是生态养殖,所以销售基本没有啥问题,为了增加自己的收益,冯凯又重操旧业拿起了自己擅长的厨艺,在家里自己加工卤兔子在当地进行外销,一只兔子卖到了100元钱,他说这是他成功的第二个秘诀所在。
小兔子和妈妈
“兔子养殖要想赚钱最基本的是繁殖的数量,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个选择优良种兔的过程,平时还要细心观察和记录,把一些繁殖能力强的种兔进行分栏管理,淘汰一些繁殖力稍差的兔子,如果条件允许还要适当从种源基地再适当购入一些,这样从根本上保证兔子品种的优良。”冯凯介绍说。
三口人之家
小冯今年又把兔子养殖场进行了扩大,办起了兔子养殖合作社,甚至把媳妇和孩子也接到了养殖场,他说这样便于管理,活忙的时候还有个帮手,平时也能和家人在一起。为了保证养殖场的安全,他在里边养了2条狗,还有几只大鹅,以对付野地里的野生动物对兔子的袭扰和侵害。
石门楣
冯凯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有2条,一是不断摸索积累出了成熟的养殖技术,第二就是不全靠市场,自己有独特的销售方式。当然了离不开世代相传的“勤和家兴”的家训家风,以及万荣人顽强地“争劲”,他说自己背后没有强大的资本的支持,只能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慢慢做大做强,心中有个目标将来就像办起一个现代化的散养场地,坚持把生态养殖做成大事业,做一个兔子大王。
憨厚老实的冯凯脚踏实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创业之路,给我们留下了一些人生启示,尽管他文化水平不高,没有能力去搞一些“体面”的事业,可是他把自己的目标放在了吃苦耐劳上,从艰辛的人工养殖做起,走上了人生的成功之路,他的事迹告诉我们,只要脚踏实地,能吃苦肯干,财富之门永远会朝你打开,成功永远属于那些勤劳的人们。您说是不是啊?【想看到更多的百姓的故事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