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 -----
----- 广告 -----
-----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
工厂化养殖是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021年10月15日-17日, 第七届水产工业化养殖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于湖北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数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出席会议并作主题报告,累计近300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从业人员参与了本次研讨会。
20年后“无人养殖”?农业数字化时代,智慧渔业前景无限
瞩目!新型模式、电磁保鲜、智能投喂等多项工业化新技术涌现,未来已来!
本次研讨会聚集“创新水产工程科技支撑渔业绿色发展”这一主题,采取大会主题报告与学术报告相结合的形式,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出席会议并作主题报告,重点围绕 绿色化池塘养殖工程、工厂化高效智慧养殖工程、水产冷链化优质保鲜贮运工程等方面的技术前沿和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交流和研讨。
此外,本次研讨会还安排了实地参观环节,现场观摩了新式工业化技术或产品在水产养殖中的生产应用。
主题报告
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 吴耀森研究员:水产品加工技术进展与展望
吴耀森在报告中介绍,产地冷库主要有5种,分别为果蔬预冷、果蔬保鲜、水产速冻、水产储藏和谷物(种子)储藏库。各类冷库的温度范围、机组功率/库容的差异较大。同时,产地冷库存在闲置率高、温区窄、功能单一等问题,行业需提高冷库的通用性,减少类型,增加功能,延长年使用周期。
基于此,团队对宽温技术、宽湿技术、节能技术-净吸热的融霜技术、节能技术-做功的自增压制冷系统等多项技术进行了优化或创新,并集成开发了多功能冷库。多功能冷库可应用范围广,可进行常规储藏、低温干燥和特殊物料储藏。
吴耀森表示,多功能冷库社会效益突出,可降低产地冷库的闲置率,降低社会投资总额。产地冷库由5种,变为2种,低温速冻库和多功能冷库。据测算,全国冷链综合流通率每提高1%,产地冷库投资总额约减少20~30亿元。近一年,已推广多功能冷库的容积约10万立方米。
中国海洋大学 李贤教授:北方地区工厂化海水养殖尾水工程化高效处理系统构建
李贤在报告中表示世界粮食计划署统计显示,全球仍有近7亿人挨饿,2.5亿人处于挨饿边缘。发展蓝色食品养殖,可减少土地和水资源使用。基于此,发展集约化工厂化水产养殖成为必然趋势,但在此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养殖尾水就是其一。
李贤介绍以天津地区为代表的北方工厂化海水养殖尾水呈现特征包括,含盐废水处理工艺复杂且效率低,含盐水中微生物难以培育,含盐固废高效处理技术仍在研究阶段;反季节高峰生产,尾水排放量及浓度高值点为冬季,温度低,不适宜直接开展池塘或人工湿地处理;工厂化流水及半循环模式为主,尾水浓度、盐度虽季节、养殖品种变化,各项拟处理营养盐浓度“不高不低”;已建及运行园区空间有限,尾水处理系统需根据园区已有建设情况“因地制宜”。
随后,李贤详细说明了养殖尾水处理工艺以及关于总氮、总磷的去除,含盐固废的处理与再利用方面的问题与展望。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 吴文锦副研究员:鱼片预处理和保鲜技术研究
吴文锦在报告中指出,目前淡水产品以鲜销为主,占比超过80%,但由于养殖区域和销售市场距离遥远,带水运输成本高,活运死亡率高。市场急需多元化销售形式。通过引导消费方式,逐渐实现向鲜销、冰鲜、冷冻、深加工共同发展的多元化产品销售方式转变。
预制调理食品一般是指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经适当加工(分切、搅拌、成型、调理等),以包装或散装形式于冷冻、冷藏或常温的条件下储存、流通和售卖,可直接食用或食用前经简单加工(微波加热、简单蒸煮等)的产品。而水产品进行预制调理加工的优势:第一、可以保障水产品安全;第二、集中加工有利于集中回收利用水产品副产物,减少环境污染。显然,预制调理品是未来的水产品加工主要方向之一。
随后,吴文锦表示其团队进行了原料新鲜度对鱼片贮藏品质的影响;预处理对鱼片贮藏品质的影响;高压静电场处理对鱼片冷藏品质的影响等方向的研究内容并得出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结果。
设施渔业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任效忠副教授: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水动力问题研究与展望
任效忠在报告中指出,养殖池入水动能+池水势能是系统运行的动力,流场特性不良会影响系统水力混合、死区容积、代谢物稀释、饲料分散、鱼类运动和行为。而养殖池流场特性现实生产中往往是事后评价,其升级改造困难、成本代价巨大、影响是长期的。
基于此,应开展理论研究,分析系统构建与影响流场的主要机理与参数,将养殖池系统建立由事后评价变为设计方案的事前评价与设计优化,并利用物理模型和数值计算模拟技术基于一定的理论和标准开展研究,得出设计方案预测评估。
任效忠表示,团队开展了系统流场优化研究、系统固液耦合排污研究、系统液气耦合问题研究、鱼类运动与流场耦合研究等系列研究,并总结出初步结论。
任晓忠最后提到,行业应加大对养殖池水动力学等研究以及与热点领域技术的集成应用;利用新型技术加强系统水动力学研究;基于养殖动物开展水动力学研究;加强水动力研究服务于养殖产业;探索水动力与鱼类行为的交叉结合研究等。
上海东方渔谷集团 郭益顿董事长:水产品安心产销解决方案
郭益顿在报告中表示,水产行业是利润最高、风险最大的农业,面临着食品安全、仓储运输、产品损耗、营销推广四个方面风险。产业的转型单靠生产模式的转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的是产业链各环的紧密结合。如何把生产端和消费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让生产端牟利,让消费端满意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养殖设施化是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
郭益顿表示,基于以上种种考虑,“喃嵘集团公司”为了产业转型成水产安心养殖全产业链解决方案的服务商,集团于2020年重新注册“东方渔谷”,肩负起集团转型的任务。目前,东方渔谷已开展了智慧渔业3D可视化交易结算平台、产业园区3D可视化管理、设施设备工程聚合平台项目、标苗仓净鱼示范推广基地、活渔养殖仓标准化建设、城市活渔暂养中转大仓、城市批发市场储鱼分销仓等系列项目。此外,东方渔谷还正在尝试渔文化产业园、活鱼储运中心等自建项目。
浙江大学 刘鹰教授:加强渔业装备科技创新,支撑现代渔业跨越发展
刘鹰在报告中强调工厂化养殖是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内陆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装备产业现状特点为:以养殖工程设施设备单元的开发为重点;以借鉴、模仿、集成国内外水处理设备为特征;发明创新了10余项新设施装备,在生产中应用日益广泛;工厂化养殖设施设备规模化生产企业50余家;关键设施设备已成批量生产,全部实现了国产化。目前,循环水设施设备全部实现国产化,但设备智能化、稳定性尚须提升。
刘鹰表示,国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装备技术发展趋势为: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车间无人值守;高新化、规模化、普及化、产业化、国际化养殖新品种的开发依赖循环水养殖技术;环境政策、食品安全及绿色消费要求进一步促进循环水养殖产业及装备技术的发展。
最后,刘鹰指出水产养殖的机械化正成为产业的自发性强大需求,通过开展渔业设施与工程装备研究与应用,构建海洋渔业装备技术体系,发挥工程装备的支撑协同作用,我国海洋农业将逐渐呈现出设施大型化、装备现代化、生产高效化、效益最大化的产业发展态势!
亚太水产养殖中心网络(NACA) Simon Wilkinson:智慧农业中的风险管理
Wilkinson在报告中提出,工业化控制系统曾主要应用于大型制造工厂、或公共事业等领域,但随着微电子学、网络通信和传感器技术的进步,使得控制系统几乎可以低成本运用到任何东西上,农场亦是如此。现在,越来越多的小型自主计算系统正在控制我们养殖场里的机器、流程和关键基础设施。
水产养殖可以通过智能养殖、精准养殖系统、物联网等技术控制系统,可以实现24小时全天候水质监测和预警系统、自动化的流程管理、更高效的能源利用。但同时,需要考虑到安全问题,例如服务器攻击,网络攻击、远程控制设备、勒索软件等。这对养殖户而言,可能是一个陌生领域,但也需要注意。
浙江大学 王朔博士:UV-电化学耦合高级氧化技术对海水养殖水体脱氮消毒效果研究
王朔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基于UV-电化学耦合技术循环水养殖应用的试验案例,其团队构建了UV-电化学耦合高级氧化水处理系统代替生物滤器,用于循环海水养殖水体脱氮消毒,养殖周期约30天,水温23-27℃,ph值7.5-7.9,溶氧6.0-9.0mg/L,盐度25千分比,监测pH、ORP、余氯、硝态氮、亚硝氮、氨氮、鱼类生长等指标,最后得出了一定的试验结论。
王朔还指出,可研制UV-电化学耦合水处理设备,应用于原水消毒和循环水养殖系统补水中。例如,在养殖原水经过沉砂池处理后,再经过协调消毒设备后,可补充进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缓冲池和生物过滤器中。
Dr.SONG Xingqiang:生命周期分析(LCA)在水产养殖系统环境评估中应用的进展与展望 (线上报告)
宋行强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生命周期分析(LCA)的概念,水产养殖系统中LCA案例研究结果,生命周期分析(LCA)在促进水产产业绿色发展的作用,以及推动LCA成为水产养殖行业的决策支持工具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宋行强在报告中强调了生命周期分析(LCA)的重要性,LCA对复杂技术系统进行结构化、定量的分析LCA可以为环境绩效提供一个整体尺度进行考虑,包括正面及负面影响。同时,能够避免部分潜在风险。所以,LCA只是一个决策支持工具,不能取代其他工作,而且通常是不同工具的组合。
渔雅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经理 田儒品:淡水鱼类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钱途”何在?
田儒品在报告中表示,当下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发展受到多个问题的影响。其一,鱼价行情影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鱼价和池塘养殖鱼价无太大差异性,缺乏有力竞争力。其二,病害防控,循环水养殖系统病害常发,防控手段不足,发病后经济损失严重。其三,宣传夸大,国内部分循环水设计与生产企业夸大循环水养殖的产量和优点,导致行业发展受到一定质疑。其四,政策影响,土地性质受政府的政策影响,波动较大,不敢轻易投入。
田儒品强调,这种现代化的集约化程度很高的工厂化养鱼,是摆脱气候、土地和水等自然资源条件限制的一种高科技、高密度、高质量、高风险、高投入和高产出的养殖模式。它是鱼类养殖业向现代化、企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而产生的新的养殖方式,也是降低天然水域养殖强度,缓解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压力,达到既保护环境又能满足人们对水产品“质”的需求、确保绿色食品安全的途径之一。
岩手大学农学部 Dr.Chunhong YUAN:日本水产养殖、流通和加工技术的最新进展(线上报告)
袁春红在报告中首先介绍了日本水产养殖现状及最新进展,日本水产总产量自80年代开始持续下滑,2019年跌至400万吨。目前,日本养殖业以海上养殖为主,鱼类生产量占1/4,产值占50%左右,有饵养殖以鰤鱼、真鲷、蓝鳍金枪鱼、银鲑为主,无饵养殖以扇贝、牡蛎、裙带菜、海苔、海带等贝藻类为主。
日本于2020年对渔业法进行了大修改,欲推动渔业发展;2021年日本农林水产省颁发《养殖业成长产业化综合战略》,致力于振兴日本水产业。基于此,日本水产业快速发展,行业中新型配合饲料、鱼类育种技术、高鲜度高品质加工保持技术、水产品品质无损检测技术、水产品鲜度无损检测技术、快速冻结技术、新型解冻技术、牡蛎低温保藏技术、高鲜度蓄养鲅鱼、利用通电加热技术提高水产品高品质化等产品或技术得以开发或涌现。
周超表示,投喂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影响鱼类摄食的因素多且相互耦合关联,难点外因主要为特殊的环境及养殖对象。简而言之,鱼类投喂需要克服水这一中间介质带来的影响,而且鱼类快速自由游动,还需要考虑无损、福利化要求,更因养殖密度、模式、品种而异。基于此,智能投喂相关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周超强调,智能化不可能取代原有投喂模型,而是应该互相配合使用,信息技术只是手段,希望可以用我们的技术,解决大家的问题,共同进步。
浙江大学 刘刚博士:生物絮团系统中细菌组装形成独特水体氮动态
刘刚在报告中介绍了生物絮团的概念,表示该项技术是当今水世界水产研究的热点。生物絮团技术具有多项优点,包括能够高效脱除高密度工业化养殖所产生的氮磷,减少换水量,有力地提升了养殖的安全性;本身作为营养元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养殖对象的健康水平;节约饲料,因为絮团本身为蛋白质,可节约饲料蛋白(5-10%)等。
刘刚表示设计相关研究试验后,得出生物絮团技术所造成的是一种有益菌属的富集,并从中提出科学问题:细菌之间的关系多样化,通过相互的关联起作用,协同作用于整个微型生态系统;此理论也可以运用在生物膜反应器、膜反应器的作用,同样是微型生态系统的运行。
刘刚最后提出,未来计划从微生态机理上解释生物絮团的作用,并尝试将这种污泥理论应用在养殖废水的处理。
会议尾声,浙江大学、工业化水产养殖与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刘鹰教授作研讨会总结
实地参观
聚焦 | 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