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种介绍

胖头鱼,学名鳙,又名花鲢,为温水性鱼类,生长在淡水湖泊、江河中,是我国主要养殖鱼类“四大家鱼(青、草、鲢、鳙)之一,肉质鲜美 (尤其鱼头),营养丰富,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分布广泛。

鳙鱼为鲤形目鲤科鳙属,体形接近同一亚科的鲢(白鲢),但头大,约为体长的1/3。眼比鲢更偏于侧下方,胸平,腹棱不完全,只在腹鳍之后,体侧有许多不规则黑色斑点。鳃耙发达,排列紧密,但鳃耙互相分离,因而耙间的空隙比鲢鱼的大,鳙鱼也具有螺旋形的鳃耙管。

鳙鱼栖息在水的中上层,性情温驯,不喜跳跃,易捕捉,栖居习性类似鲢鱼,生长快,但没有鲢鱼活跃。

鳙鱼属滤食性鱼类,滤水作用快,依靠鳃耙滤食水流取食,如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其次是浮游藻类(如硅藻和蓝藻类),也滤食人工饲料。从鳙鱼摄食特点可以看出鳙鱼是不断摄食的种类,在生长季节只要它的嘴不断张闭(呼吸也需要)食物应不断随水流入口中。它生活在中上层,鳙鱼的肠管长度一般为体长5倍左右。

鳙鱼的生长速度较快,一般2龄鱼体长50厘米左右,体重2.6公斤;3龄鱼体长达70~75厘米,体重3.5~4.8公斤,最大个体可达40公斤。鳙鱼性成熟年龄一般4~5龄,繁殖期在4~7月,绝对怀卵量20~25万粒左右,现我国家鱼人工繁殖技术早已突破,鳙鱼经催产受精人工孵化出鱼苗 (俗称水花)。

二、苗种培育

(一)鱼苗的饲养管理

鱼苗池面积1~2亩,水深0.3~1米为适宜,能排能灌,不渗漏,池底要求平坦。鱼苗池在投放鱼苗之前要进行清整和消毒,一般在下塘前10~15天干池,清除污泥,铲除杂草,修整池堤,采用生石灰和漂白粉进行消毒,以杀灭池中寄生虫、细菌和野杂鱼。生石灰清塘先抽出池水,保持5~10厘米的水,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左右,化开后均匀泼洒全池,再耙动池底,使石灰和淤泥拌和,若塘水排不干可加大生石灰用量,在消毒后7~10天即可放鱼苗。投放鱼苗前,清除野杂物和野杂鱼,然后再投放少量的鱼苗进行“试水”方可放养

鱼苗投放,刚孵化的鱼苗称为“水花”,卵黄囊消失,鱼苗完全靠外界食物为营养,因此鱼苗饲养前期,主要靠施肥培育小型浮游动物,每升水含轮虫5000~10000个。鱼苗放养密度每亩可放养15万尾左右,经20~25天,体长可达到3.33厘米左右,称为“夏花”,此时发生食性转化。为了使下塘鱼苗有足够的饵料,在鱼苗下塘前几天,要施基肥,施肥量每亩施牲畜肥200~300公斤;此后,可增加豆浆培育,通常1.5公斤黄豆磨成50公斤豆浆,第一次投喂在鱼苗下塘后5小时,以后每天喂两次,每次每亩喂豆浆50公斤,若池水水色过浓,可酌情减少用量。鱼苗培育阶段日常管理,主要应抓住巡塘、注水、防病和锻炼四个环节。

(二)鱼种的饲养管理

鱼种池一般面积在3~4亩,水深1~1.5米为好。鱼种的培育可采用搭配放养,主养品种是鳙鱼,可搭配少量青鱼、草鱼、长春鳊鱼。培养鳙鱼种时,应注意勿搭配食性相近的鲢鱼。放养密度与出塘规格有关,放养过密,养成鱼种的规格就小,一般每亩放养夏花10000~15000尾,池养5个月,可达到9.9厘米;每亩放养夏花8000~10000尾,出塘鱼种达11.7厘米;每亩放养夏花5000~8000尾,出塘鱼种达13.3厘米。

施肥与投饵方法与鱼苗塘基本相同,但由于鱼种塘面积大,水深,鱼体逐步增大,施肥可稍多放一些,除基肥外,追肥时间是在夏花下塘后5~10天追肥一次。用肥量每次每亩施绿肥100~150公斤,腐熟粪肥100公斤左右。对水质的要求,以鳙鱼为主的鱼种池,要经常保持较肥的水质,以早上间歇出现轻度浮头为宜。

三、成鱼养殖

(一)池塘养殖

1、池塘条件

每口成鱼塘的面积以5~10亩为宜,水深1.5~2.5米,塘底平坦,呈长方形。水源无污染,塘梗、塘底不渗不漏。

2、水体环境

水质要求对鱼无害,例如河湖水、溪流、水库的水都可引入池塘,防止有毒污水、有害污水,碱性和酸性过大的水流入。

3、多品种混养

多品种混养、增加鱼种放养密度进行立体生产,能达到增产的目的。如湖北地区,除了四大家鱼以外,还可以混养鲤鱼、鲫鱼、团头鲂、乌鳢、黄颡鱼、河蟹、虾类等;也可根据季节进行轮养,如鳙鱼放养密度,主养塘放9.9~13.3厘米1龄鱼种,每亩放100~200尾,搭配塘放养50~100尾;鳙鱼和草食性鱼或杂食性鱼类混养、或者和少量小规格肉食性鱼类混养,具体的放养密度和比例应根据水域环境因地制宜。一般水较肥的塘,鲢鱼应占混养品种的50%~70%,鳙鱼占10%~20%,草鱼占5%~10%,其它鱼占10%,鲢鳙放养比例在4~5:1。

4、投饵施肥

根据鳙鱼的食性,是属于滤食性的肥水鱼,需要适当施肥和投饵,以增加水体中养分,繁殖浮游生物,供其食用。但放养密度过高的池塘同时要注意控制一定的肥度,防止缺氧。放养的肥料主要以人畜粪、绿肥、混合堆肥等为主,保持水色呈茶褐色。

鳙鱼能够摄食人工饵料,包括粗蛋白含量30%左右的配合饲料、糠麸类加工副产品。可将绿肥打成浆,再加入米糠、食盐和苏打粉等,打成糊浆状,即可投喂,以少量多次,视鱼抢食的程度进行调整。

5、轮捕轮放

轮捕轮放是在鱼类混养和密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普遍可提高单产20%产量。轮捕轮放按照“一次放足,分批捕捞,捕大留小,捕大补小”的放养制度。

第一次6月初将0.5公斤以上的鲢、鳙鱼捕捞上市,6月下旬补放夏花鳙鱼,每亩100尾左右,为来年培养大规格鱼种。

(二)高产养殖技术

1.鳙鱼高产养殖中所出现的新问题

鲢、鳙鱼的搭配比例问题:传统养殖的鲢、鳙鱼搭配比例是3∶1,也就是3鲢带1鳙,分别是75%和25%,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鲢鳙鱼的放养结构中,鳙鱼的比例小于20%或大于80%,鳙鱼的生长速度都较快。当鲢的放养比例在20%~80%之间时会抑制鳙鱼的生长速度,因为鲢鱼和鳙鱼都是滤食性鱼类,但鲢鱼动作敏捷,争食力强;鳙鱼行动缓慢,食量大,如果把鳙鱼跟鲢鱼养殖在一起,鳙鱼就会因为争抢不到充足的饵料而使生长受到抑制,因此当鳙鱼作为主养鱼时,只能少量搭配或不放养鲢鱼。

鱼种规格问题:在现代技术条件下,要求0.15~0.5公斤/尾大规格鱼种,经过一年的养殖达到2公斤/尾以上的上市规格。

放养模式问题:传统的湖泊等大水体每亩产量很少超过100公斤,经济效益不高,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鱼种规格小,用20尾/公斤的大规格鱼种,回捕率低,成鱼规格小,一般1~1.5公斤/尾;二是1次放种,1次起捕,上半年水中鱼的现存量少,造成水体资源浪费,下半年鱼的密度过大,天然饵料供给不足;三是传统养殖的鲢、鳙鱼比例为3∶1的放养模式不合理。应加大鳙鱼比例,并与适当肥水相配合。

2.鳙鱼高产养殖技术

针对传统养殖的不足之处,现代大水体高产养殖技术:第一选用鱼种规格为0.15~1公斤/尾;第二应常年捕捞上市,即6~7月开始将部分长至1.5公斤以上的鱼起捕上市,剩下的鱼冬季起捕上市,成鱼规格有1.5~2公斤和2.5~4公斤;第三是鲢、鳙鱼比例是1∶4,甚至全养鳙鱼,价格高,效益好。养殖模式有湖泊主养鳙鱼;小型精养水体投饵施肥主养鳙鱼;小型精养水体施肥套养鳙鱼三种。

鱼种投放:冬季投放大规格鱼种,规格在0.5~1公斤/尾的鱼种,每亩水面放养100尾,鲢鳙比例1∶4,在鱼种放养前都要用2%~4%食盐水消毒或用0.02‰的高锰酸钾消毒。放养模式见表2-4-1。

野生鲢鱼的养殖技术_野生养殖鲢鱼技术视频_野生养殖鲢鱼技术要求

病害防治:4月20日左右使用杀虫剂1次,杀灭寄生虫;隔10天全池泼洒生石灰水1次,每亩30公斤;6月20日左右使用消毒剂1次,隔10天全池泼洒生石灰水1次,每亩30公斤,大水面常见的寄生虫为中华鳋和锚头鳋,其次要预防暴发性出血病。

肥料投入:主养鳙鱼对水质的控制技术要求较高,要求每升水含30毫克以上生物量的肥水,因此养殖水体透明度保持在20~25厘米。养殖鳙鱼前期以有机肥为主,后期使用生物肥;视天气情况在晴天每5~7天用肥1次,全年用肥30次左右,还可定期使用菜饼或鳙鱼配合饲料,饲料投放要搭设食台。

四、病害防治

(一)病菌性烂鳃病

病原:柱状黄杆菌

症状:鱼病先从鳃丝腐烂,而后蔓延至整个鳃瓣,有的鳃盖骨内壁也发生溃烂,病鱼体色发黑,呼吸困难。

防治方法:在发病季节,每半月每立方水体用生石灰20~30克全池遍洒1次;鱼种分塘时,用2~5%浓度的食盐水溶液浸泡10~20分钟;每立方水体用乌桕叶2.5~3.7克全池遍洒,(使用前用2%的生石灰水溶液2千克浸泡1千克乌桕叶12小时,煮沸10分钟后带渣泼洒)。

(二)小瓜子虫病

病原:多子小瓜虫(见图2-4-2)

症状:多子小瓜虫大量寄生于鱼的皮肤和鳃部引起。鱼得此病后,体表和鳃丝等处出现白色小点,故又名白点病;鱼体消瘦,行动呆板,以致死亡。

流行情况:小瓜子虫繁殖适宜水温15~25℃,流行于春秋季。

防治方法: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杀灭水体中的胞囊。每立方水体用辣椒0.55千克和干姜0.4克全池泼洒(将辣椒和干姜混合经水煮沸后泼洒)。

(三)车轮虫病

病原:车轮虫

症状:主要寄生于鱼类皮肤和鳃上,严重时鱼体消瘦发黑,呼吸困难,最后死亡。

流行情况:该病主要危害鱼苗、鱼种,严重寄生时可引起大批死亡。4-7月较为流行,适宜繁殖水温20~28℃。

防治方法:预防清塘,每平方米放苦楝树鲜枝叶25~30克沤水,隔天翻一次,每约8天换1次新鲜枝叶;发病时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约0.7毫克/升全池波洒。

(四)白皮病

症状:开始发病时,尾鳍末端发白,随着病情发展,迅速蔓延到鱼体后半部躯干。该病病程短,从发病到死亡只要2~3天时间。

流行情况:白皮病又叫白尾病,多因拉网操作不慎擦伤感染细菌引起,主要危害鳙鱼夏花鱼种,流行季节以6~7月最盛。

防治方法:在夏花和鱼种放养前或发病初期,每立方水用漂白粉1克或五倍子2~4克全池泼洒。

(五)指环虫病

病原:指环虫

症状:表现为鳃粘液多,鳃部分或全部苍白色,严重者鳃浮肿,鳃盖裂开。流行情况:发病季节在5~6月,主要为鳙鱼鱼苗、夏花、鱼种阶段。

防治方法:鱼池用生石灰清塘,鱼种放养前后用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15~30分钟,或10毫克/升溶液浸浴30~60分钟。水温20~30℃时,全池泼洒90%敌百虫晶体,使池水浓度成0.3~0.5毫克/升。

(六)锚头鳋病

病原:锚头鳋

症状:病鱼大量寄生锚头鳋时会焦躁不安,食欲不振。锚头鳋常寄生于鱼体鳃盖、皮肤、鳍条基部、眼、口腔、尾鳍等处。

流行情况:每年的4~10月为该病的流行季节,水温在20~25℃容易爆发。

预防措施: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杀灭虫卵和幼虫。②鱼种放养前,用高锰酸钾或者5%食盐水消毒10分钟。③鱼池内混养适量黄颡鱼,可摄食锚头鳋幼虫,减少病害。

治疗方法:用敌百虫挂袋或者浸泡。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