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产业是支柱。近年来,吴忠市借助肉牛产业传统优势和资源优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做好调转增融“四篇文章”,通过扩基地、强政策、育龙头、拓市场、增效益,稳步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发展转变,肉牛产业产值、产业聚集度、综合发展能力稳步提升,肉牛产业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助力脱贫攻坚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年,全市肉牛饲养量40.3万头,占全区的24%;产值达到1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同心县、红寺堡区肉牛养殖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
肉牛养殖让农民生活“牛”起来
6月15日,我们驱车驶入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看到移民新居鳞次栉比,一条条水泥硬化路向四面延伸,学校、幼儿园、医院一应俱全。在该村建档立卡户刘克瑞家的小院外,有一座简易的牛棚,棚顶用草席覆盖,四周有木头围栏,既遮阳又通风。棚内,3头西门塔尔牛悠闲地吃着草料。刘克瑞指着其中一头体格健硕的牛笑着说:“瞧,就是这头牛,还被习近平总书记摸过呢。现在大家都说它是网红牛,这些天,来看这头牛的人多得很呢。”
顺着刘克瑞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了那头网红牛。面对镜头,它似乎毫不关心,低头晒着太阳,十分惬意。今年47岁的刘克瑞一家2012年从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毛套村搬迁到弘德村,5年前,刘克瑞外出打工时不幸遭遇车祸,造成右腿严重损伤,手术后至今也没能完全康复。2018年,刘克瑞饲养了一头基础母牛,两年产下两头牛犊,获得2000元补助。除了养牛,刘克瑞还入股村养殖合作社。去年,他贴息贷款5万元,投到养殖合作社,托管代养,年分红8000元。今年,他继续贴息贷款5万元,自己又添了2万元,一起投了进去,年分红保底1万元。
掀开刘克瑞家的门帘,屋内干净整洁。他说:“我们家能脱贫全靠党的政策好。银行给我们贷了贴息贷款,买了几头牛,家里养了3头,其他的牛都在‘中烟’投资的养牛基地。自己养牛加基地分红的钱,日子是越来越好了。”
在红寺堡区鹏翔养殖场,不久前,从新疆买来的几十头肉牛成了伏聚鹏的重点看护对象。
今年31岁的伏聚鹏是红寺堡区大河乡人。2013年大学毕业后,他并没有像大多数同学那样留在银川工作,而是回到家乡当起了“牛倌”。
提及养牛的经历,这个模样憨厚的小伙子瞬间变得侃侃而谈。大学毕业后,家乡广袤的土地和种植玉米的传统,为发展养殖业提供了天然便利资源,也让伏聚鹏找到了创业的方向。他四处筹措资金,购买了12头肉牛,在摸索中踏上了创业路。
因为勤奋好学又能吃苦,伏聚鹏的牛越养越好、越养越多,成了村里小有名气的“养牛达人”。由于自家牛棚养殖条件受限,在政府的帮助下,伏聚鹏通过审批获得了一块养殖用地,创办了鹏翔养殖场,带动周边农户一起养殖。经过几年发展,伏聚鹏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增加养殖品种,养殖场目前肉牛存栏131头、肉羊存栏400多只,带动周边养殖户24户,其中建档立卡户11户,实现户均增收5000多元。2019年,养殖场纯收入达到57万元。
提及现在的产业发展,伏聚鹏说:“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发展,我的收益翻了几番。每逢制作青贮饲料的时候,我都会雇周边的建档立卡户来打零工。我还雇了几个长工,帮我一起饲养肉牛。我一个人富了不算啥,能帮助到更多的乡亲致富,才是真正的富。”
养殖有保障
产业发展更有带动力
尝到养殖肉牛带来可观收益的甜头,群众的养殖积极性高涨起来了,那如何做到规范化、规模化养殖?
首先钱不是问题了。过去钱少、牛少、挣得少,要想挣得多,牛的数量就得上规模,就需要更多的钱,可是大多数养殖户手里又没有足够的钱,想贷款门槛又高,只能在这样的“怪圈”里折腾。自当地政府积极协调后,金融机构加大了对肉牛产业的支持力度,为养殖户提供优惠的贷款和保险服务,农民购买优质肉牛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牛的数量增加了,养殖户却没有因此付出更多的精力。由于加入肉牛养殖合作社,合作社再加入到养殖园区,由养殖园区为合作社提供统一防疫、统一繁育改良、统一营养饲喂、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活畜交易和统一品牌销售的全程服务。这种服务不是“单打独斗”的养殖户花钱就能买到的。
当天,在红寺堡区肉牛产业联合体养殖基地,2200多头肉牛悠闲地吃着牧草。20多个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牌子在阳光的照射下,异常显眼。该联合体社会化服务部负责人王鹏说:“这都是和我们合作的养殖合作社,除了集中养殖,我们还会对合作社进行技术指导。”
在众多的合作社中,红寺堡区玉池村富众养殖专业合作社是其中之一。该合作社社员马贵生一家是从固原移民到红寺堡区的,家里小孩多且年幼,生活艰苦,一家人的开支仅靠他出去打工和低保维持。富众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建立,让他通过养牛来增加收入。“自从建了这个养牛合作社,我们的担心和顾虑都没有了。空闲时,我们还可以到合作社里打工。”马贵生说:“把牛养在基地,有专人负责喂养,并统一防疫、管理,年底出栏时比自己养的收益还要多。平日里还能出去打零工,一年收入近3万元。”
红寺堡区肉牛产业联合体的养殖基地是一个存栏万头以上的大型牧场,王鹏说:“为了防止肉牛产生的粪便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我们就近将粪便加工成有机肥料。”
当天,在红寺堡区中烟“飞地”肉牛养殖园区,在这里工作的大学生刘智涛说:“在这里打工,一年能收入6万元左右。我家的几头肉牛就在这里饲养,每年分红几万元。靠着肉牛产业,我不但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家里也增加了收入。”
刘智涛只是中烟“飞地”肉牛养殖园区建立后,众多受益者中的一人。据了解,该园区集中养殖了红寺堡镇15个合作社的1400多头肉牛。2019年,该园区和鲁家窑片区深度贫困村联合探索新型农村规模化养殖新路径,将养殖专业合作社组建成一个联合社,以“农户+合作社+金融机构+企业+基地”的合作模式进行集中饲养,聘请专业养殖公司统一防疫、销售、购进饲草料等。2019年实现增收440万元,入驻的10家合作社均收入44万元,户均收入1.8万元,为红寺堡镇和兴、兴旺、光彩、东源、上源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25万元。
红寺堡镇党委副书记黑茂林说:“2019年,我们镇养殖了1700多头肉牛,收益440万元,户均收入达到两万元以上。计划今年的养殖规模要达到4000头,目前正在补栏,预计今年1头牛的收益至少在2000元以上。这样一来,我们的户均收益至少可以保证在两万元以上。”
同心县河西镇旱天岭村曾是一个深度贫困村。土地干旱、种植业推广难度大,是养殖业给这里的百姓带来了希望。靠着养牛,村民户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建档立卡户户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
“搬迁下来以后,主要靠种小麦、玉米、马铃薯生活,有的人家里也养一些羊。但是这样的收入远远不够生活,很多人还是选择外出打工。”旱天岭村党支部书记丁建华回顾起那些贫苦的岁月, 直到2016年开始大力发展养牛产业,才逐步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
村民马国才就是受益者之一,他说:“我对牛好,牛也就对我好。靠着养牛,我脱了贫。曾经的苦日子再也不想过了。以前,刚搬出来的时候,大家心里都没有底。如今,靠着养肉牛,碗里有饭,锅里有肉,日子过得踏实得很。”
起初是农户自发养殖,规模小,品种也不统一。2016年,自治区人大帮扶旱天岭村筹措担保资金100万元,让银行放贷给农户。2017年,中核集团进村对口帮扶,为鼓励农户养牛每户奖补两头牛到5头牛,每头牛补2000元,最高可补10000元。自治区人大针对中核集团未补农户养两头牛以上的,每户补5000元。
2018年,旱天岭村以“中核集团+党支部+致富带头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建档立卡户”的模式搞起了集体经济。目前,园区内共养殖1000头来自黑龙江的西门塔尔牛,统一采购、统一喂养、统一销售。像旱天岭村这样的移民村,同心县一共有24个,“十一五”期间移民18642户72055人,“十二五”期间移民8869户43624人,“十三五”期间移民1532户7150人,配套完善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实行产业配套、就业保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四个跟进”。从山里到山外,从山上到山下,从当时的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到2019年突破9000元。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已经实现了大半。
近年来,我市主攻基地建设,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坚持典型示范,抓点促面,探索推广“小规模、大群体”适合我市发展的肉牛养殖模式,重点打造建设标准化、规模化肉牛牧场,不断念好“牛字经”,做强牛产业。建成运营年存栏50头以上肉牛养殖场391家、100头以上肉牛规模养殖场99家。培育千头以上肉牛养殖专业村21个,肉牛养殖户2.7万余户,基本形成了以农户养殖基础母牛、大户育肥肉牛、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带动的产加销产业发展链条,同心县、红寺堡区跻身“肉牛大县”,成为“致富牛”“扶贫牛”。
抓实产业
让脱贫致富更有底气
在红寺堡区肉牛产业联合体养殖基地, 提及肉牛产业发展的经历,王鹏说:“两万多元买一头牛,很多村民说是不是‘疯’了;习惯了家庭饲养的村民,也不理解为啥要把牛送到养殖基地集中饲养。”经过8个月的饲养,当得知出售价格后,在场的养殖户纷纷感叹:“养几头牛不如这一头牛产生的效益。”一传十、十传百,几天工夫,越来越多的养殖户“退役”了本地黄牛,开始养殖肉牛。
为了完成本土黄牛向优质肉牛的逐渐替代,市、县两级技术部门强化与科研院所技术合作,积极推广西门塔尔、利木赞、安格斯等优质肉牛冻精改良技术,实施肉牛标准化技术集成与示范,大力推广母牛低成本饲养技术、优质犊牛培育技术、肉牛快速育肥技术等节本增效技术,显著提高了肉牛生产水平,肉牛育肥期日增重从1.35千克提高到1.8千克,节约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各县(市、区)成立肉牛协会,组建了70多家肉牛专业合作社,推行散户养母牛、小牛,合作社、企业集中育肥的分段化管理模式,提高了肉牛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产业持续发展能力。
在肉牛产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我市充分发挥农村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有想法、有能力、有技术的群体当“牛倌”办“牛社”,做致富带头人。鼓励龙头企业发展精分割、小包装等精细化、高端化牛肉产品。涝河桥在全国20多个省市建立了销售网络,产品已进驻沃尔玛商超及京东商城。宁夏壹加壹农牧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与广东粤牛投资有限公司强强联合,在广东东莞建立牛肉合作专供店——金垠地连锁品牌店,将壹加壹高品质牛肉不断推向市场。
养牛需要草料,是因为草料属于粗饲料,能够利于牛正常的反刍,避免引起胃迟缓等疾病。所以,在农村都说想养牛就先种草,有多少草料就决定养多少头牛。为了让肉牛吃到可口的饲草,我市推进饲草基地建设,种养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通过实施“粮改饲”试点和优质高产苜蓿示范创建,加强种植结构调整,扩大青贮玉米、苜蓿、苏丹草等优质饲草种植;支持肉牛养殖户和牧草加工企业建立产销对接机制,促进优质牧草订单生产销售,推进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家庭牧场实行种养结合、草畜配套,促进了种养一体化协调发展,推进饲养到加工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全市以苜蓿和青贮玉米为主的饲草面积28.8万亩,为草畜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饲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