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美食、徒步游园、乡村振兴展览……今年9月,在东源县丽亮板栗种植专业合作社举办的船塘镇第六届板栗节暨美丽乡村欢乐行活动,吸引近1000名各地游客前来参加,让人们感受到农旅融合的活力。
鸟瞰鲜绿态农场。受访者供图
近日,记者走访位于河源市东源县船塘镇的“丽亮板栗合作社”,该农场秘书长张俊超介绍,目前农场共有社员136户,板栗种植面积达2100多亩,创建500亩板栗示范基地、100亩水晶梨基地、30亩苗圃基地,带动周边1000多户群众致富。
作为一名返乡创业大学生,张俊超发挥接触新鲜事物较多、知识面较广的优势,对农场的运营管理、品牌建设、电商销售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提升,经过多年努力,走出一条“基地+品牌、线上+线下”的发展新路径,2020年合作社总产量达220吨,产值达528万元,实现了低投资绿色环保、高产值高收入目标。
两代人坚守农场20多年
张俊超说,现在创立的鲜绿态农场的前身是丽亮果园,由其父亲张伟亮、母亲何丽琴于1997年返乡创立,“当时父母在东莞开了一件小餐馆,一年利润超过10万元。但我们兄弟俩都小,都在农村。”张俊超介绍,为了陪伴子女成长,父母放弃东莞的餐馆,回乡创业。张伟亮夫妇返乡创业之初,经历了诸多选种失败,经过十多年摸索,鲜绿态农场才最终选定板栗和水晶梨作为主打农产品品种。
2014年,由于常年劳作加之年岁增加,张伟亮夫妇相继生病,合作社无人管理运营。“当时恰逢合作社水晶梨上市,没人打理,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对农村很有感情。选择回家乡帮助父母创业,是为了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2014年,还在深圳电信担任业务经理的张俊超辞去高薪工作,返回家乡创业。由此,一个由家庭成员组成的创业团队逐渐形成。“我父母负责农场的生产管理,我和弟弟负责市场营销、品牌推广、文案策划、电商直播等。” 张俊超说。
鲜绿态农场获“广东省示范家庭农场”、丽亮合作社获“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国家级示范社”等称号。黄敏立 摄
返乡不久,张俊超去韶关参加了一场由省农业厅举办的农技培训活动,培训内容涉及家庭农场运营管理、品牌建设、政策动向、财务管理等方面。“这次培训对我影响很大,让我及时了解农村创业有哪些优势、从什么方面入手。”回河源后,张俊超马上着手合作社的品牌建设、商标注册、成立企业、申请专利、产品绿色认证、产品包装重新设计等工作。创建了“丽亮”“鲜绿态”两个品牌并进行了绿色认证。经过一系列的改进,合作社真正走上了“基地+品牌”的发展道路,先后获得“河源市菜篮子基地”“河源市农村创业青年示范基地”“广东省巾帼示范基地”“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国家级示范社”等荣誉称号。目前,已承接《东源县2014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建设“一镇一品”500亩板栗示范基地建设专项资金项目》《2018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兴村强县示范项目》《东源板栗现代农业产业园板栗苗圃繁育基地项目》等项目。
鲜绿态农场板栗苗圃繁育基地。受访者供图
在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鲜绿态农场和合作社事业蒸蒸日上。2016年,张俊超一家被评为广东省十大最美家庭和全国最美家庭。
以农技培训带动农户发展
“丽亮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带动周边农户发展,除了为农户们提供果苗、肥料,分享20多年的种植经验外,还举办免费培训班,提高社员的种植管理技术和市场营销能力。”张俊超介绍,农民耕种土地少、分散广、缺少种植技术经验和欠缺市场销售能力,很难进行有效的宣传和销售。“我们的发展宗旨是‘整合资源,共同发展’,将社员手中的小资源整合起来,变成可以衔接市场的合作平台,统一管理,提高品质,提升市场竞争力。”张俊超说。
张俊超的直播间。黄敏立 摄
据悉,丽亮合作社每年都会举行4-5期60—80人的培训班,培训对象以社员和周边的创业青年为主,主讲人是张俊超。从返乡创业至今,张俊超参加过上百场政府部门组织的农技培训课,在全面发展个人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的同时,将最新的政策分享给社员和创业者。
近年来,农村电商的兴起为农业发展和农产品销售带来新机遇,张俊超趁势创建了自己的电商平台、玩起了直播,他给自己取了一个直播头衔——新农人梨子哥。他用一部手机、一个手持云台,向网友推介自家产品。同时结合线下线上销售,多渠道拓展销售市场,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和快捷性,为社员提供强有力的推广,培养电商团队打造微信小程序商城,让社员有自己的网店,并邀请电商合伙人为社员提升电商知识。
目前,张俊超正计划将农场往乡旅文创方向发展,融合第一二三产业。“丽亮合作社不但创建了办公接待区、技术培训室、包装加工区、冷库保鲜区、仓库仓储区、游客停车区等基础设施。” 张俊超介绍,“如果合作社社员单靠生产农产品获取效益,利润比较低。我们合作社要紧跟时代步伐,不但生产优质板栗农产品,也要将板栗园转化成更好玩、更有趣的现代产业园。”与此同时,丽亮合作社还延伸产业链,自主实验研发板栗酵素、板栗黄酒等产品。正筹建的现代农业科普景观长廊和后期规划的餐饮和民俗,能够有效引流,增加经济效益,发展旅游项目。
【策划】蒋才虎 朱映真
【撰稿】全媒体记者 黄敏立 通讯员 蓝天明 程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