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笋壳鱼养殖实用技术

泰国笋壳鱼养殖实用技术

_吴霭仪等

随着江门市推广工作的开展,当地的泰国笋壳鱼的养殖引用了高密度养殖模式,经过总结多年养殖经验,亩产达到1 500~2 500千克,利用完善而成熟养殖技术,将技术融入日常管理并贯穿整个养殖过程中,提高了成活率,减少了病害的发生,从而达到高产丰产,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一、养殖前期的准备工作

池塘面积以3亩为宜,通常不大于6亩,水深1.5米,淤泥20厘米左右为宜,水源良好。放苗前要进行清塘消毒,除去野杂鱼,清塘目的是杀死池塘中的野生杂鱼以及病原菌、虫卵等,使用溴氯海因或高氯精等氯制剂清塘,还能“氧化”池塘发酸发臭的还原性底质,增加底泥营养元素,保持pH稳定。清塘后,对养殖用水进行纳水,进水时用 60 或 80 目的筛网过滤,纳水至1.5~1.8米,使用筛网过滤主要作用是可以隔断外源带入野杂鱼和外源水体中的虫卵。

纳水、进水后,为了清除水体中不利于笋壳鱼养殖的各种不良因素,尤其水体中的虫卵和病原菌等有害生物,使用碘制剂或氯制剂进行水体消毒。对清塘消毒、除杂所用药品的余氯或其他农药残留毒素进行降解,以免影响肥水培藻和试水的成活率;解毒净水3天后,进行定向肥水培藻。肥水培藻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施基肥、培养藻类,另一种是追施肥、稳定水色。有条件者添加藻相水,引进藻种。加开增氧机,水体流动后藻类繁殖快。使用氨基酸肥水素3~4亩/桶浸泡全池泼洒,肥水培藻培菌以达到菌藻平衡,水质稳定。

在笋壳鱼苗没有下苗前,放养第一批饵料鱼。饵料鱼的规格,主要是根据笋壳鱼放苗的规格以及下苗的时间决定,一般原则是饵料鱼要适口,适合笋壳鱼苗的摄食。如在华南地区养殖,投放饵料鱼的选择一般情况可参照:放10厘米的种苗,饵料鱼规格为1 600尾/千克;放 3 厘米的种苗:饵料鱼规格为 4 000尾/千克(鲮花)。

二、投苗

由于现在养殖水源污染比较严重,放苗前解毒和抗应激非常必要,一般建议在笋壳鱼放苗前1天,使用解毒爽水露2亩/瓶+应激安1亩/瓶化水泼洒稳定水质,减少笋壳鱼下苗时的应激,增加放苗的成活率。放苗入池前,要检测养成池塘的水质指标(水温、盐度、pH、溶氧、氨氮、亚硝酸盐等)以及饵料鱼是否适口、充足;要尽可能使笋壳鱼养成池的水质条件与育苗池保持一致。

三、养殖周期的管理工作

养殖笋壳鱼特别要注意寄生虫的滋生,大部分笋壳鱼的病虫害发生,主要是因水体环境不良,造成大量寄生虫和病原菌的滋生。笋壳鱼体表和鳃部受伤会造成继发性感染,所以定期对鱼体进行检查,发现寄生虫寄生要及时杀除,并进行水体消毒。

四、越冬管理

泰国笋壳鱼为暖水性鱼,适温18~35℃。江门的10月早晚的温差比较大,所以在日间和夜间的管理不一样,日间天气暖和的时候需要把鱼塘前后两边的胶纸掀起、开启增氧设备,以便通风换气、保证溶氧。晚上温度下降,或者遇到冷空气南下和雨水天气,则把胶纸全部盖好,可以视情况关闭增氧设备,必要时,要投入一些增氧产品,以便最大限度保持棚内的温度和水体的溶氧。

笋壳鱼的养殖技术_养殖笋壳鱼成本与利润_笋壳鱼养殖技术视频

在盖上大膜进行保温之前,应先把塘水加满,盖棚后,越冬棚内外温差大,养殖期间不能直接从河道或白水塘里抽水,以免水温相差大,造成鱼的应激反应,应尽量少换水,实施封闭式的养殖,否则笋壳鱼会过度应激而冻伤,引起烂身病、水霉病和皮肤感染等病害。

如果在棚内发生病害或者水质的变化必须要换水,可使用其他塘棚内的水,如果没有棚内水,可以适当增加井水。冬棚内水温要控制在16℃以上,如低于该温度,应及时采取加温处理,如放置锅炉、油桶烧炭等方式。

五、成品鱼收获

笋壳鱼成品鱼的收获一般分两天进行。第1天采用装笼入池的方式,该方式可以保持鱼的表面黏液,不用抽低水位,整个鱼塘两个对角放置帆布池,池内用笼与养殖塘相连,经过一昼夜的时间,笋壳鱼就会从笼里钻到帆布池里。合规格的上市,小鱼放到另一个已经备好的鱼塘里。第2天就全面抽干池塘的水,进行人工捕捉。笋壳鱼有钻泥不动的习性,干塘收捕时应注意捕捉干净。笋壳鱼离水后只要保持湿润、阴凉可存活数天,非常有利于鲜活产品的运输。为了降低运输过程中因应激反应成活率下降的可能性,可通过泼洒应激安等抗应激产品而对上市无害的方法,来增强笋壳鱼的活力和抵抗力,减少因运输而造成损失。

请关注,点击我的头像进入个人主页可以查看我的更多作品,今日头条会对关注者推送我的更新。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