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野生灵芝的价钱_野生灵芝价钱_致富经野生灵芝

野生灵芝价钱_纯野生灵芝的价钱_致富经野生灵芝

蔓越莓| 九月,是收获的季节。抚远市红海植业蔓越莓种植基地荡漾在红色海洋之中,一颗颗圆润饱满的“红宝石”陆续浮出水面,4200亩蔓越莓成为了托起美好生活的“致富果”。 “蔓越莓每年采收时间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现在是人工采收阶段,接下来我们将进行大面积的机械水收。今年进入结果期的面积有2000亩,产量预计在2000吨到2200吨。目前,市场鲜果价格是每公斤300元左右。未来2到3年,基地将迎来盛果期,鲜果产量也会大幅度提高,有望突破万吨产量。”红海植业总经理李峰说。 本报见习记者 张春雷摄

致富经野生灵芝_野生灵芝价钱_纯野生灵芝的价钱

灵芝|时下,正是灵芝成熟的季节,也是收集孢子粉的繁忙时期。今年龙江森工东京城局公司依托东方红林场当地良好的自然资源,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共新建了70个标准化灵芝种植大棚。同时,基地安装了远程监控,通过网络与电脑、智能手机连接,实现了基地大棚科技化管理。龙江森工东京城局公司现已建成集种植、初加工、仓储集散为一体的绿色生态标准化灵芝产业基地,年产孢子粉25000斤,干灵芝50000余斤,总产值可达千万余元。本报记者 李健摄

纯野生灵芝的价钱_致富经野生灵芝_野生灵芝价钱

蓝莓|素有“中国野生蓝莓之乡”的大兴安岭,蓝莓、红豆越桔、蓝靛果等野生浆果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蓝莓储量占全国90%、世界的30%,是我国唯一的“中国北极蓝莓”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目前大兴安岭农林科学院浆果研究室已总结出蓝莓苗木的组培、扦插、种子繁育技术,现正开展蓝莓增产技术研究,并列为今年的攻坚克难行动。通过栽培基质试验和促进结实座果试验,综合评价影响蓝莓生长、结实的相关因素,总结出增产技术方案,初步筛选出适合大兴安岭的最佳种源,集成并推广蓝莓人工驯化种植技术。任志强 本报记者 张磊摄

纯野生灵芝的价钱_致富经野生灵芝_野生灵芝价钱

松子|偃松是大兴安岭独有的松树品种,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果实要历经三个冬春夏秋才能成熟,因其生长环境具有局限性、数量稀缺、果实的成熟期需千日,故又名“千日果”。每年8月开始采摘,这是当地山货采摘里面难度最大的一项。翻山越岭、攀高爬树,沉重的松塔需要完全靠人力背下山。自然生成的偃松松塔精干、细小,松子也较小。 任志强 本报记者 张磊摄

致富经野生灵芝_野生灵芝价钱_纯野生灵芝的价钱

平贝|日前,平贝产量占全国总产量一半以上的铁力市迎来平贝丰收、农民增收的好年景。铁力市约有40个村屯从事平贝种植业,拥有全国产量最大的平贝种植地,掌控着全国平贝市场的议价权,全市从事平贝种植、加工销售的农户约1300户,直接带动当地就业5000人。今年,铁力市共种植平贝1.1万亩,收获成品平贝超1000吨。 本报记者 贾红路摄

致富经野生灵芝_野生灵芝价钱_纯野生灵芝的价钱

木耳|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塔河林业局盘古林场八个黑木耳养殖大棚现已采摘5000斤。因地制宜、因场施策,当地部分基层林场把做大做强黑木耳产业作为职工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大力发展棚室吊袋黑木耳栽培。收获时节,一排排整齐的吊袋耳大棚里,每个大棚内的菌袋上都结满了“肥嘟嘟”的黑木耳,职工们有序地进行着采摘、晾晒,虽然忙碌,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笑容。 任志强 本报记者 张磊摄

致富经野生灵芝_野生灵芝价钱_纯野生灵芝的价钱

森林马养殖|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加格达奇林业局那都里林场成立合作社,发展森林马养殖业,带领职工共同致富。2023年共养殖森林马178匹,现存栏97匹,出栏81匹,实现产值81万元、利润25万元。任志强 本报记者 张磊摄

野生灵芝价钱_致富经野生灵芝_纯野生灵芝的价钱

牧草|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加格达奇林业局不断探索牧草资源开发有效措施,大力推动牧草经济的发展。截至目前,各林场共打收牧草10885亩、1295吨,实现产值77.7万元。 任志强 本报记者 张磊摄

□本报记者

丰收时节,龙江大地姹紫嫣红。在佳木斯市抚远市,一望无际的蔓越莓田,火红果实汇聚成海;在“林都”伊春市,高耸入云的红松树上,沉甸甸的松塔压弯了枝头;在哈尔滨市通河县,茂密连片的榛子林中,金色果实坠落满地;在牡丹江市东宁市,色如墨玉的黑木耳在阳光的沐浴下蜷缩成片片花朵;在七台河市勃利县,宝石般的蓝靛果喜迎丰收;在乌苏里江、松花江等江河沿岸,欢腾的鱼儿跃进渔民的网兜……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 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提出要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打造出“九珍十八品”“寒地龙药”“龙江冷水鱼”等无数美名远播的龙江特产,处处呈现富饶丰收景象。

据调查统计,我省黑木耳年产量达300万吨以上,占全国产量的44%,位居全国第一;红松子年产量5万吨,位居全国第一;猴头菇、刺五加、平贝和松杉灵芝等品类资源蕴藏量位居世界第一;野生浆果产量位居全国第一;是全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和山野菜人工栽培基地。在“寒地龙药”方面,我省野生中药材资源丰富,有1500余种,蕴藏量135万吨,载入药典的药用植物有168种。部分优势品种在全国市场占重要地位,刺五加产量占全国总份额的80%以上、人参占70%以上、板蓝根占50%以上、平贝占40%以上,均居全国第一。2022年,全省水产养殖面积达640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73.5万吨,味道鲜美的龙江冷水鱼正逐渐游向全国人民餐桌。

(参与采写:本报见习记者 唐海兵 本报记者 张磊 刘大泳 马一梅 李健 贾红路)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