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邮三垛镇港河村,只有小学五年级文化水平的农村妇女薛怀英,将一条小小的鳜鱼做出了大文章,形成了一条养殖、捕捞、运输、加工、销售、鱼病防治等一条成熟的“鳜鱼产业链”,实现鳜鱼年销售3亿元,提供了5000多个就业岗位。
巾帼更有须眉志,农家女成养殖能手
“要让养殖户发家致富无后顾之忧,解决养殖技术是关键。” 高邮永顺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金牌鳜鱼经纪人”薛怀英说。日前,薛怀英在高邮三垛镇港河村组织了一场鳜鱼养殖知识的集中培训课,邀请高邮市农业农村局水产站站长吴志强,给当地养殖户上了一场主题为“鳜鱼防病治病注意事项”的技术辅导课。合作社搭台,技术专家指导,养殖户受益,薛怀英创建的这种“1+1+1大于3”的“共富模式”受到了养殖户欢迎,也获得了主管部门好评。
巾帼更有须眉志。薛怀英这个昔日的农家妹,从种地农民转身为养殖能手,再转身为“鳜鱼经纪人”,带领越来越多的乡亲走在发家致富的金色大道上。
薛怀英1971年出生在高邮三垛镇。由于家庭贫困,读到小学五年级的薛怀英就早早辍学务农。1989年,婚后的薛怀英从事过多年的薄荷种植,再后来又进入到镇服装厂上班。2007年,薛怀英第一次接触到鳜鱼养殖, “当时无疑是一场赌博,压上了全部的家当,承包了村里43亩水面养殖鳜鱼。”薛怀英说,推土挖塘,购买鱼苗,添置设备等,一共投资13万元,全部是从亲戚朋友处借来的。哥哥虽然帮助她借钱,但心底还是希望她不要冒险;一起反对她的还有舅舅,理由是她“连鱼种类都分不清楚”,更谈不上养鱼技术了。但是,薛怀英还是一意孤行踏上了她的养殖路。
当年,靠着误打误撞,薛怀英竟然把鳜鱼养殖成功了。看着养殖成功却卖不出去的鳜鱼,薛怀英横下一条心:去上海推销。在上海铜川路水产市场,她每天在市场上转悠,寻找客户,脚上都踩出血泡,依然咬紧牙关,一瘸一拐坚持跑市场。就这样,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闯劲,薛怀英慢慢打开了上海、苏州、常州等地的市场,同时也结交到行业内的不少客户和朋友。
变身“金牌经纪人”,年销售突破3亿元
几年的顺风顺水之后,一场灾难正悄悄向薛怀英和养殖户们袭来。2010年,薛怀英和养殖户的鳜鱼遭遇到了可怕的虹彩病毒,这是一种沿海地方鱼虾养殖经常遭遇到的病毒,十分可怕。灾难之后,薛怀英和养殖户所养的鳜鱼几乎全军覆没,经过这次打击,有部分养殖户退出了鳜鱼养殖,但薛怀英还是坚持了下来。此后,她也完成了从“鳜鱼养殖能手”向“鳜鱼金牌经纪人”的完美转身。
2016年,薛怀英接手高邮永顺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同时力邀原本从事运输行业的曹文明加盟进来,共谋发展。现在,薛怀英的两个女婿也成了合作社的顶梁柱,一个从事鳜鱼销售,一个则正在摸索刚刚起步的鲈鱼养殖销售。
2019年,永顺合作社帮助养殖户销售鳜鱼1200多万斤,销售额已经突破了3亿元大关,业务范围覆盖上海、南京、广东、北京和东北三省。
去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又一次将薛怀英推上了风口浪尖。面对停滞的市场和积蓄的货源,薛怀英心急如焚,但她更担忧养殖户池塘里的鳜鱼,她明白,一旦挫伤了养殖户的积极性,恢复起来会很困难。
“虽然我们亏损严重,但一直不停地出货,保证了养殖户的利益。所以,今天我们搞这个养殖辅导课,自发来了一百多名养殖户。” 薛怀英说,最艰难的时刻挺过去了,合作社成为养殖户信任的娘家人,只要大家抱团,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她告诉记者,今年鳜鱼市场行情一片大好,又是一个丰收年。
靠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薛怀英带给家人富裕的生活,从过去的“勉强糊口”到现在“农村城里都有房”,女儿女婿也靠着苦干实干发家致富,在苏州、扬州购置了房产和多部车。
带领村民走上共同致富路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这是薛怀英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三垛镇大卢村张国兵从小家境不好,经济基础薄弱。在薛怀英帮助下,他开始养殖鳜鱼,此后一发不可收拾,生活水平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目前,张国兵一家人已经在城市购买了房和车。去年底,薛怀英帮助他寻找到一个合适的鳜鱼出售时机,销售掉他所养殖的鳜鱼,张国兵净赚60多万元。在当地,有越来越多像张国兵这样的养殖户,在薛怀英带领下走上了养殖鳜鱼发家致富的道路。
吴志强介绍,高邮去年鳜鱼养殖水面近16000亩,带动了产业链上约20000人就业。鳜鱼销售覆盖了长三角、东三省、北京等市场,与南方沿海地区鳜鱼养殖形成了南北呼应的格局。希望有越来越多薛怀英这样的“金牌鳜鱼经纪人”,带领乡亲们开拓市场,将高邮“鳜鱼产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