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发布

《关于推介第二批全省乡村治理典型案例的通知》

共精选了42个案例

作为第二批推介的全省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供各地学习借鉴

详情如下↓

各州、市农业农村局:

近年来,我省各地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决策部署,积极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涌现出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

为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省农业农村厅面向全省征集乡村治理的好做法好经验,并在各地推荐的基础上,从强化党建引领、完善治理体系,发挥“三治”作用、健全治理体系,创新治理方式、提升治理能力,聚焦突出问题、实现治理有效等方面精选了42个案例,作为第二批推介的全省乡村治理典型案例,供各地学习借鉴。

各州(市)农业农村部门要认真学习全省各地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做法,因地制宜吸收借鉴典型经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工作方法,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路径方法,切实提高治理水平。要加强乡村治理经验的总结和宣传,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推动乡村治理各项任务在基层落实落地,确保治理成果真正惠及农民,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附件:第二批全省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名单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2023年8月23日

哪些典型案例获全省推介?

和小编一起来看

第二批全省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名单

一、强化党建引领、完善治理体制

(一)曲靖市宣威市东山镇八大河村:激活基层治理“末梢神经” 绘出乡村善治崭新画卷

(二)玉溪市江川区白石岩村:治理振兴不放松 金山青山同发展

(三)保山市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让幸福的地方更加幸福

(四)昭通市威信县罗布镇青龙村:建强三支队伍 共创善治乡村

(五)丽江市华坪县船房乡华荣村:党建引领 统筹治理 铸就美丽蚕乡振兴路

(六)楚雄州南华县五街镇咪黑们村:共建秀美彝村 共享美好生活

(七)文山州富宁县田蓬镇下寨村上寨村小组: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 打造现代化边境线上的小康村

(八)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仑镇城子村:强化党建引领打造和美家园

(九)大理州大理市南五里桥村:“小基金”“小网格”做活乡村善治大文章

(十)怒江州兰坪县河西乡共兴村:党建引领乡村治理 “三心”推进乡村发展

(十一)迪庆州德钦县羊拉乡:坚持党建引领 共创和谐交界

二、发挥“三治”作用、健全治理体系

(一)昆明市盘龙区滇源街道:党建引领乡村高效能治理 “六招”护航绿色高质量发展

(二)昆明市石林县石林街道小箐村:“六治融合”促基层治理新提升

(三)曲靖市罗平县旧屋基彝族乡:“五式治村”出实招 彝乡治理显成效

(四)玉溪市江川区江城镇侯家沟村:善做“治理加法” 彰显“巾帼本色”

(五)保山市施甸县老麦乡茨桶村:山川如黛村如画

(六)丽江市宁蒗县红桥镇黄腊老村:“红石榴”工作站助推乡村善治

(七)普洱市思茅区:“三治”委员会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

(八)楚雄州牟定县江坡镇:以“五全治理”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九)红河州元阳县全福庄村:实施“七个一”工作法 探索乡村善治新路径

(十)临沧市云县幸福镇丙凤自然村:“四小举措”释放基层治理大能量

(十一)怒江州泸水市老窝镇崇仁村:“一约四会”扬文明新风

三、创新治理方式、提升治理能力

(一)曲靖市沾益区炎方乡:突出“实”字谋创新 办好实事开新局

(二)玉溪市元江县澧江街道龙潭社区者嘎居民小组:做实“三好”多措并举同向发力

(三)保山市昌宁县:新“五组一联”治出农村新气象

(四)普洱市宁洱县黎明乡岔河村:善治善为 激发乡村振兴新引擎

(五)临沧市临翔区忙畔街道青华社区忙岗村:“六微”模式共创文明生活新风尚

(六)楚雄州牟定县蟠猫乡古岩村:党建引领“十户一体”新模式让小山村大变样

(七)文山州丘北县腻脚彝族乡:诚信体系建设铺就乡村治理蝶变之路

(八)大理州宾川县鸡足山镇:数字化赋能绘就乡村治理新画卷

(九)德宏州梁河县河西乡平易村:“四治”联动提升乡村善治水平

(十)迪庆州维西县中路乡:花小钱办大事 聚散沙成宝塔

四、聚焦突出问题、实现治理有效

(一)昆明市嵩明县:依法调解土地纠纷 助推全县乡村善治

(二)曲靖市沾益区:以“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 让基层治理有力度更有温度更接地气

(三)昭通市彝良县柳溪乡白虾村:创机制抓集中整治 亮旗帜做治理航灯

(四)楚雄州元谋县老城乡丙月村:干群同心谋发展 治理有效促振兴

(五)红河州河口县:“1445”治理模式筑牢国门发展安全屏障

(六)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打洛镇打洛村:党建引领筑牢战斗堡垒 党群齐心建设示范边防

(七)大理州巍山县永建镇永安村:“小试点”破解乡村治理“大难题”

(八)德宏州盈江县昔马镇:下好移风易俗“四步棋” 弈活乡风文明建设“全盘棋”

(九)怒江州泸水市:用巧用活激励机制 打造美丽宜居新农村

(十)迪庆州维西县保和镇:一“网”情深 种好防返贫“责任田”

石林县石林街道小箐村

为什么能被评选上?

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

党建引领 创新“六治融合”促基层治理新提升

摘要:近年来,制发了《石林彝族自治县关于探索实践“六治融合”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石林街道小箐村创新“六治融合”手段,以政治引领统揽全局,法治保障固本利远,自治强基激发活力,智治支撑便捷高效,德治教化涵养底色,美治添彩扮靓乡村,将基层社会治理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相结合,促进小箐村基层治理工作提升,取得了明显成效。

小箐村隶属于石林县石林街道小箐村委会,是一个彝族聚居的村落,距石林县城9公里,毗邻石林风景名胜区,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全村共有158户566人,202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50余万元,村内水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保护较好、彝族文化浓郁。2008年11月19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来到小箐村,他指出,“做好民族工作,关键是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落后面貌”。小箐村全体党员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将基层社会治理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相结合,以“六治融合”为抓手,促基层治理新提升。

一、政治引领统揽全局,推进社会治理一体化

一是高位统筹推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明确了打造小箐村“六治融合”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试点的工作目标;制发了《石林彝族自治县关于探索实践“六治融合”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工作专班、细化了各责任部门的职责任务,高位统筹推进试点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及批示,2022年在小箐村召开专题推进会1次,现场观摩交流会4次,为打造小箐试点村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是合力攻坚推进。县委目督办将小箐社会治理试点工作纳入重点督办事项,每月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各责任部门也明确了责任领导,列出任务清单,细化工作措施,合力推动基层治理工作。

三是党建引领促进。积极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小箐村党支部组织动员27名党员,提出了打造“民族团结 锦绣小箐”的目标,喊出了“不吃老本、再立新功”的口号,将社会治理作为“三会一课”的重要内容,加强党员教育和引导。2022年,小箐村党支部成功创建成“春城先锋”示范党支部,今年建成小箐村党群服务中心,融入了“一家亲工作站”和党员驿站,通过不断强化党的领导,有效推动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四是发展经济带动。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关键在抓发展。小箐村积极申报全国乡村振兴试点村,盘活村里闲置农房,大力发展彝族刺绣产业、乡村旅游、特色餐饮等第三产业,培育一定规模的餐饮门店23家,刺绣加工企业40余户,从事专业刺绣人员158人,村民就地就业,就地增收,答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小箐提出的“最根本的是解决贫困问题”时代问题。

二、法治保障固本利远,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

一是防范化解社会矛盾。抓实“网格”单元,动员引导网格长、十户长、“红袖标”志愿者,企业、商会、社会组织以及群众等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群防群治,开展应急演练、疫情防控等工作,加强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生产生活、经济问题等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及时发现、有效处置苗头性风险问题,构筑群防群控严密防线。

二是法律服务进村入户。建成小箐村巡回审判室,定期组织法官到小箐村开展审判工作,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一站式诉讼服务、一站式多元解纷。积极推行“一村一法律服务员”制度,配备法律服务员,聘请滇石律师事务所为小箐村及村民提供法律服务,同时加强了对村“两委”班子成员、人民调解员的法治培训,培育了一批“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守法示范户”。

三是普法强基入脑入心。由辖区派出所、司法所组织力量,结合群众需求积极开展专题普法活动,精准推进送法上门、普法入户,实现按需服务、多元推动,全面增强村民的法治观念。同时,政法系统还组织政法干部深入农户家中,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解决法律问题,引导和帮助群众依法解决矛盾纠纷。

三、自治强基激发活力,推进社会治理社会化

一是建立“小箐网格+三张清单”工作机制。设立小箐村网格,根据居住区域划分为6个子网格,分别是刺绣街网格、共同体意识馆网格、彝寨公园网格、同心亭网格、美食街网格,建立3张清单为:责任清单、制度清单、考核清单。由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任总网格长,村民小组长、党支部委员和部分村民代表任网格员,定期组织网格内党员、村民代表、退伍军人、老年协会负责同志开展村庄治理工作。在网格治理中,突出“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引导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凸显党员的先进性。

二是建立联系服务工作制度。建立十户长联系制度、党员联系困难党员、老党员和困难群众制度,将及时响应与定期上门相结合,组织党员和十户长围绕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开展主动服务、精准服务,促进村内治理工作。

三是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由网格员+党员+十户长组成互助小组,对老弱群体和群众提供解困救济;由刺绣能人+致富带头人+电商人才组成刺绣产业发展小组,搭建生产和推广同步服务平台;由老年协会会长所王友带领老年协会成员组建团结进步一家亲志愿服务队;村内3名毕摩组建非遗文化传承人(毕摩)多元社会治理志愿服务队;村内13名退役军人组建退役军人联防联治志愿服务队;所金等致富能人组成致富能人文旅融合志愿服务队;王爱国等3名刺绣名人组建成刺绣名人品牌推广宣传工作志愿服务队;由村内有代表性的家庭妇女组建成家庭妇女儿童乡风文明工作志愿服务队。各志愿服务队根据分工,各自牵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形成齐抓共管,共建共治的村内治理格局。

四是创新社会治理制度实践。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健全村级组织运行机制,规范和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议事决策机制,做到决策公开、结果公开。推行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红黑榜”公示制度。实施积分制管理,出台《小箐村积分制管理办法》,将村内治理工作细化成积分细则,以户为单位每月进行考核,利用集体经济分红兑现考核,充分调动村民的参与积极性。

四、智治支撑便捷高效,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

一是建强综治中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县公安局的大力支持下,探索和完善民警“警格+网格”模式,建成小箐村综治中心,配备综治中心电子显示屏,在村内主要道路和路口新增高清摄像头,治安防控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实现村内连续3年零发案。

二是分色管理出租屋。由辖区派出所负责,针对小箐村出租房屋进行摸排,核实出租房屋情况的同时,向社区群众宣传“通过微信申报出租房屋备案登记”相关内容,并现场指导群众使用微信进行出租房屋备案登记,对登记过的出租屋实行分类管理,推进管理智能化。

三是安装电子门牌。在村内统一安装电子门牌,电子门牌的二维码信息包含该出租房屋具体地址及房主、租住人等人员基本信息,民警可以通过配发的“警务通手机”进行现场登记、注销、查询等操作,信息的修改和维护更加快捷,有效提升辖区出租房屋巡查效率。

五、德治教化涵养底色,推进社会治理人文化

一是倡导乡村文明新风。将习近平总书记“小箐嘱托”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规章制度、融入群众生产生活、家风家训,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等主题活动,运用刺绣、文化墙绘等形式,打造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典范点位。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故事汇“牢记嘱托建新功——小箐这些年”,村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回顾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真情讲述2008年以来家乡发生的新变化,畅谈美好未来。

二是用制度规范行为。发挥“一约四会”(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积极作用,实施乡风文明培育行动,开展乡风评议,推行移风易俗。

三是强化民族团结示范带动。举行村民故事汇、座谈会,畅谈发展,共话未来。在主要节日举办摔跤、斗牛、大三弦等别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将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融入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实现村内矛盾纠纷在“大三弦”的舞动中得到化解,村民的关系在摔跤斗牛的比赛中得到进一步融洽,部分村民的不良品性在密枝节的活动中得到批评和指正,民族文化成为“致富经”的同时,也成了社会治理德智教化、凝聚人心的好方法。同时,还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编入彝族歌曲,将抽象理论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彝族歌”,让群众听得懂、记得牢。

六、美治添彩扮靓乡村,推进社会治理精品化

一是推进绿化美化示范创建。深入开展“美丽庭院”“美丽街巷”“美丽小菜园”创建评比,2022年度小箐村2户被授牌“美丽庭院”示范户,带动村民持续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实施道路庭院美化、房前屋后绿化、坑塘沟渠治理等乡村治理行动,新建4座3A级公厕,3000平方米老旧房子进行了墙面粉刷,村内池塘种上了莲花。结合风俗民情、民族文化、生产生活特点,开展外墙彩绘、景观打造活动,让游客、村民享受优美人居环境的同时,感受体验乡愁记忆。

二是开展爱国卫生专项行动。组织动员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拆除腾退村内公共空间2000余平方米,清理“五堆”建成房前屋后的小花园,共建美丽宜居乡村。

三是统筹推进小箐村整体景观打造。围绕打造“民族团结 锦绣小箐”目标,整合部门资源力量,加强项目扶持,进村道路铺设了柏油路面,建设了民族团结同心亭,村民休闲初心亭,打造了民族团结进步广场,绘制了民族团结大型墙体。结合刺绣产业发展特点,将刺绣图案以写实的手法绘画在墙面上,不仅展示了刺绣的精美、装饰了村庄,还成为游客的打卡点,治理效能在小箐村得到了具体展现。

640 (1)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