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6月24日消息(记者王利 通讯员洪永亮)小龙虾做成了大产业,托起了群众致富梦。截至2019年底,安徽霍邱县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达到51万亩,全年产业综合产值达19亿元,稻渔综合种养增加农民收入13亿元。32万群众实现增效增收,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直接带动1.2万户贫困户发展稻虾产业实现稳定脱贫。全县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2.31%,降至目前的0.24%。
霍邱县位于安徽西部、淮河中游南岸,面积3239平方公里,人口164.5万,是农业大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安徽省深度贫困县、沿淮行蓄洪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2014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86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2万人。
如何稳定脱贫、绿色脱贫?霍邱县不等不靠,勇闯新路,利用沿淮水资源丰富的资源禀赋,变水患为水利,在传统种水稻的基础上,创新种养模式,积极探索“以渔促稻、稳粮增收、质量安全、生态环保”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大力推广“稻田+龙虾”轮作、共养模式,提高了稻田的利用效率,促进了农民增收和稳定脱贫,注重稻虾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涌现了一批带动性好、拉动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
2019年5月,中国渔业协会授予安徽霍邱县“中国生态稻虾第一县”称号,“霍邱龙虾”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成为该县一张响亮的名片。
创新种养模式,一田双收,走可造血发展之路
近年来,霍邱县将发展产业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积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千方百计解决农村稳粮、增产、提质、增效问题,在湖湾区和畈区积极探索“以渔促稻、稳粮增收、质量安全、生态环保”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绿色、集约、高效的现代农业新路子,探索出了绿色脱贫、稳定脱贫的好途径。
做活水文章,变“资源劣势”为“产业优势”。霍邱湖湾区和畈区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33%,地势低洼,很多是薄田浅滩,极易受涝、受淹、受灾,传统水稻种植收益低。如何向土地要效益?如何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向土地要效益?如何稳定脱贫?如何绿色脱贫? 成为摆在霍邱群众面前的现实问题。行蓄洪区水质优良、水草丰富,霍邱县因地制宜,利用资源禀赋,设法变水患为水利。思路一变天地宽,在湖湾洼地进行稻虾综合种养,保障了粮食安全,劣势资源转化成了优势资源,自然优势转化成了产业优势,稻虾综合种养,不能使用农药、化肥,水稻变成了生态稻、绿色稻,粮食品质大大提升,霍邱县的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
念好发展经,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一直以来,引导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收效甚微,尤其是贫困群众,缺技术、少资金,发展产业更难。稻虾种养易学易会,成本低,风险小,适合贫困群众发展。综合种养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每亩年收入又增加3000元左右,亩均收益几乎“翻了两番”,保证了脱贫群众收入的稳定性,有效防止了因灾返贫,得到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的欢迎。
打好生态牌,变“大路货”为“抢手货”。霍邱传统农产品,大多是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大路货”。原生态稻虾,绿色、优质、营养、味美,深受市场青睐。由于不使用农药、化肥,稻米生态环保,销路好、价格高,市场上十分抢手,增收优势明显。
创新工作机制、服务跟进,走可复制发展之路
霍邱县委县政府把“稻田+龙虾”特色种养作为产业扶贫的一个重头戏,出台稻渔综合种养实施意见,加强对种养户的帮助、扶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推动稻虾产业发展、扩张。
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发展。2016年以来,该县财政对稻渔综合种养万亩示范区、千亩示范片等示范基地予以奖补。对稻虾综合种养的贫困户,最多可以奖补3000元。县财政先后投入7亿元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田改造40万亩,新修维修排灌站126个,治理河渠285公里,修建当家塘2160处,整修农业生产道路1307公里。虾田发展到哪里,基础设施就配套完善到哪里,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群众种稻养虾。
二是创优服务平台,助力发展。支持成立龙虾产业协会和虾田米产业协会,搭建“霍稻虾”“霍虾稻”等品牌展示经销平台,与省农科院、安农大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对种养大户、水产技干开展稻虾综合种养新技术培训。邀请专家教授、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实地传授种养技术,手把手讲解指导。2016年以来,先后举办培训班129场次,安排养殖大户外出考察学习647人次,组织农技人员现场指导,组织种养农户互帮互学,有效解决了技术瓶颈,极大提高了风险防范能力,让种养户吃下了“定心丸”。
三是健全联结机制,抱团发展。全县成立稻渔综合种养合作社387家,吸纳贫困户以承包地、劳动力等形式折价入社,抱团发展。有些合作社常年用工,而且贫困户优先,不仅包吃喝,每天还有100元以上的工资收入,实现用工联结;有些合作社与贫困户结成对子,在稻虾综合种养技术上予以指导,实现技术帮扶联结;有些合作社在贫困户缺资金、缺物质时,伸出援手,帮助解决相关问题,实现资金物质联结。通过联结机制的建立,实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互通互享,极大增强了贫困户依靠稻虾产业致富的信心、决心。
创新思路理念、打造品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如何让群众走出发展产业“少了,一窝蜂干;多了,一窝蜂砍”的怪圈,避免“虾贱伤农”的悲剧,县委县政府坚持全产业链发展思路,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公共品牌,不断巩固提升霍邱龙虾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三产融合,延伸产业链。围绕全产业链发展,大力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目前,全县已有32万群众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其中1.2万户贫困户通过稻虾综合种养实现了稳定脱贫。引进安徽方硕食品有限公司,年加工小龙虾产能达到1.2万吨,年产虾仁2400吨、虾壳粉1070吨,部分产品远销欧美市场,年产值2.2亿元。在城区建成龙虾美食一条街,成为广大市民和旅游者休闲娱乐、亲朋聚会的好去处。
内外兼修,闯出大市场。积极拓展县内县外、线上线下市场。全县建成1000平方以上龙虾交易市场32个,龙虾交易收购点120个,从事龙虾产业经纪人1000多人。强化消费扶贫,支持经营主体发展,对在省会城市和省辖城市注册开设霍邱龙虾产品专卖店的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按照店面大小给予一定的奖补;对全县线上电商经营龙虾前10名的予以奖补。推进供需直接见面,通过与无锡等地水产行业协会对接,霍邱龙虾正跨越数百公里源源不断销往省外市场。
打造品牌,扩大影响力。先后注册“霍稻虾”“霍虾稻”等品名商标37个,“霍邱龙虾”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三品认证”养殖面积7.2万亩,认证龙虾无公害食品3家。积极组织参加第二届、第三届中国国际现代渔业博览会,共有12 家单位分获金奖、创新奖和绿色发展突出贡献奖。成功举办上海-霍邱龙虾品牌推介会、第八届大别山(六安)山水文化旅游节暨首届霍邱生态龙虾节,新华社安徽分社、人民网、中国新闻社、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到霍邱,对生态稻虾产业、龙虾节活动进行采访报道。“霍邱龙虾”已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
下一步,该县将咬定青山不放松,围绕稻虾综合种养全产业链发展,推动稻虾产业提质增效,走稳定脱贫、绿色脱贫道路,巩固提升霍邱龙虾品牌知名度,奋力谱写稻渔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新篇章,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