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上山放羊,晚上陪外侄孙写作业,这是正安县茨梨村新场组62岁老汉张维芳的日常生活。

“这种倒春寒的天气,羊群也要预防流感。”张老汉一边更换针头给隔离的羊群打针,一边对记者说。养羊一年来,张老汉已经学会了许多防疫、兽医方面的知识,怎么预防和治疗感冒、白内障、哮喘、产后流血等,药方都记在本子上,什么药物他都能分得清楚。只上过小学的张老汉,成为附近养羊防疫方面的“土专家”。

张老汉有一个女儿,早年外嫁,两三年难得回来一次。妻子在女儿出生后因嫌家贫,外出未归。张老汉把女儿拉扯大后,便过上了单身汉生活。因长期情感缺失,张老汉不仅变得好吃懒做,而且染上了抽烟、酗酒、赌博等习性,成了村民眼中不务正业的混子,致使土地荒废、房屋破旧,生活经常不能自给,成为了村中穷得响叮当的贫困户。

“年轻时还可以打点零工混日子,现在老了帮人都没人要了。”张老汉为今后的生活忧心忡忡。

2014年,时任茨梨村支部书记的张斌在结对帮扶时了解到张老汉家的具体情况,考虑到张老汉有过养殖的经验,便鼓励他发展养殖。经过耐心做思想工作,张老汉有了些信心,也觉得自己比较适合搞养殖。

张斌给张老汉制定了“三步走”养殖计划:一是利用充足的水源建鱼池养鱼,解决稳定增收的问题;二是利用山地生态环境养殖牛羊,解决长效致富的问题;三是建规模化的养殖场,成为养殖大户。

说干就干,张老汉扔掉酒壶,把自家屋后的一块800平方米的大田改建成鱼池。掏泥、硬化、蓄水,张老汉一个人干完了所有活计。当年便投放了2000多尾鱼苗,年底卖出了4000多元钱。

“见到了效益,我就对搞好养殖脱贫致富有了信心。”张老汉说。

第二年,鱼池已不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进行管理,张老汉便把自家的牛圈修缮一下,养了五头牛。“一年下来我卖了两头牛,净赚了7000元,更重要的是积累了一些养殖经验。”张老汉已经着手谋划规模养殖的事了。

转眼到了2016年4月,张老汉在村委会的帮助下,贷了5万元特惠贷,再筹借10余万修建了养殖场,搞起了生态养羊项目,一年内陆续养殖土山羊100只。

由于规模化养羊数量多、投入大,张老汉铆足了一股劲。白天在山坡上放羊,晚上配制饲料,遇有不懂的问题就经常向人请教。“夏季要抗菌消炎,秋季要清毒开胃,冬春季节要预防感冒。”张老汉在养殖技术上颇有心得,一般问题都能自己解决。“现在就等养羊项目通过验收,拿到补助款后,一部分羊就可以出栏了。”据茨梨村委会主任谭远星介绍,张老汉的100只羊通过验收后,仅项目补助款就有8万余元。

“今后一年能出栏山羊50只,净挣4万元;出栏两三头牛,净挣1万元以上;鱼池一年能卖一两万。”张老汉开心地向记者算收入账,“自己搞养殖,不再受人气;走上了正途,让邻居们刮目相看。大姐也愿意把孙子托付给我带,晚年生活也有个伴。”(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邬如国 赵永章)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