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24日电 (梁隆宇 陈雨)连日来,在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福华村3组的田间地头,处处都种植着绿油油的甜象草,村民文书寿抓住晴好天气收割甜象草运往组里的肉牛养殖基地切割备粮。

村民喂养饲料。陈雨 摄

村民喂养饲料。陈雨 摄

走进福华村养牛场,首先听到数头西门塔尔肉牛发出“哞哞”声音,不绝于耳。文书寿是该村的脱贫户,由于以前具有一定的养殖经验,被聘为饲养员在养牛基地喂草、打扫牛舍、观察每头牛的生长发育情况等。

说起牛,福华村的“牛”书记骆敏才是不认输的“老黄牛”。2018年,刚刚担任福华村村主任的骆敏,面对村里田少林地多、发展种植产业难度较大、村民收入低以及村集体经济弱等问题,认真思考琢磨,试想可否因地制宜,发展肉牛养殖产业。白节镇党委政府了解到骆敏的想法之后,经过多次实地调研,组织村两委召开座谈会,最终决定依靠当地林业资源,采取“村党支部+基地+农户”模式,开展试点肉牛养殖,借此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

2019年,白节镇整合项目资金100万元,在福华村建成标准化牛棚、干草棚、办公用房等面积约4亩的肉牛养殖基地,组织文书寿到周边肉牛养殖基地参观学习,2021年正式引进10头西门塔尔肉牛开始喂养。

“西门塔尔这个品种的牛生长速度比其它品种的牛更快、肉也更多,用青草加上少量的玉米秆、酒糟、玉米粉,纯天然原生态养殖,喂养出来的肉牛肉质更紧实,更有肉香味,深受客商们的亲睐。”文书寿说。

据文书寿介绍,今年养牛场一共喂养了33头牛,除了村集体经济公司喂养的24头牛以外,还有9头牛是村民王明秀自己购买的幼牛,以8000元一年的租金租用养牛场进行喂养。“这里最大的一头牛重量达1500多斤,过两天就要进行宰杀售卖了,不同部位的肉售卖的价格不同,这头牛大概可以卖到2万多元。”

经过两年时间的摸索,如今福华村的肉牛养殖基地发展日益成熟,不仅可以售卖肉牛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还将牛粪作为有机粪种植柑橘和刺梨,形成一个绿色循环经济。

据悉,白节镇严格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坚持党建引领乡村发展,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探索出白节样本。(完)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