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在中层干部会上何素联、柴春华、张娜三位主任分享了外出学习的感受,三位老师的精彩介绍让与会的同志们感受良多,现将部分领导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也希望借此机会引起全校教师的大讨论,希望老师们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我们将持续更新……….

柳文茂校长:

5月25日中层干部会外出学习交流有感:听了几位主任在北京学习北京八中亦庄分校、中国地质大附中和北京实验二小、天坛东里小学及重庆大足区游戏化教学现场会等先进办学理念和经验后,深感“新时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以文化立校、精细化管理”等紧迫性。值得考虑的是课堂的核心是学生,教学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固定模式可言,只要学生听得懂、学得会、会学了即可,让学习成为一种能力;管理的核心是什么,是服务,精心服务;关注全学科课程建设,关注上课的质量,让每节课都有生命和活力;成立由特级教师、名师、骨干学科教师、大学教法老师组成的督导团,提升学科建设实力,形成自己的课程体系。最后的一点感受,要辩证地看问题,既要看到自己长处,还要借他山之石善于补己之短,慎全部拿来主义不符合校情生情最后不了了之。改革必定会产生活力,不改革就会被历史所淘汰。

李杰书记:

听了三位主任外出学习体会分享,感觉到三位主任对外出学习机会的珍惜和重视。⑴各学校注重文化构建,特色引领;无论北京的学校还是重庆的学校,有自己显性的文化和隐性文化的构建,用发展愿景,凝聚成师生发展的共识和奋斗的动力。⑵有破釜沉舟改变现状的决心,积极进取的行动;几所学校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只有改变才能走出困境,否则就会坐以待毙。⑶我校制订了教师三年发展规划,有计划外出学习培训的平台已经搭建,通过学习提升自己同时,在一定范围分享交流学习体会,让更多的人受益,进而提升我们的办学水平,实现三年新的跨越;避免外出学习人员“听起来感动,想起来激动,回头却一动不动”无效学习情况发生,建议学习归来制定一个“改变行动计划”,不断提升学校或者部门工作水平。

刘兴军校长:

听了几位主任的外出学习的体会,结合工作实际,有两点感触:

1、文化立校,课程育人。尊重教育规律,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把教育与学生的需要、发展、价值、幸福有机联系起来。把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重点放在学校文化的呈现上。

2、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学校发展的愿景是力量的源泉。把老师们的思想统一到学校的发展上,在改变中让老师享受超越的幸福。

杨朝霞校长:

听完几位主任的学习汇报,有两点感触:

1. 名师在课堂。何主任提到了地质大学附中的一位老师的专业素养、课堂把控能力等让她叹服,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好的外科医生一把刀,好的教师一堂课。‘’写文章、做讲座,是老师的副业,课堂才是教师的圣坛。课堂主线、课堂效率、以学生为中心是不变的主题。

2.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学校发展的基石。教师是学科建设、特色课程开发、学校软实力提升的体。学校将创造机会让更多的老师出去走走,开阔视野,更新理念,促进学科建设,内涵式发展。

张战立主任:

参观北京八中亦庄分校、地质大学附中有感

5月14.15日跟随定州校长培训班来到北京大兴区参观了北京八中亦庄分校、地质大学附中两所学校,很匆忙,老觉得精髓没有看到,尽管如此,我觉得收获也很大。现分享如下

一、亦庄分校具有很强的忧患意识

教育越来越被重视,新学校、分校越来越多,生源大战越来越激烈。亦庄分校当时面临的情况是同区其他学校抢占生源,招生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求变,组成了具有改革魄力的领导班子、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模式、积极向上级要政策、要资金。形成了在大兴乃至北京领先的steam教学、真正的研学游等模式,改变了学校的地位。我校领导班子也具有这种意识居安思危,思索进取,使我校具有更强的创造力、竞争力、影响力。

二、地质大学附中全校统一办学思想发展思路

1.地质大学附中让每一位老师都写学期学年的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并取他们的共同愿景,统一办学思想发展思路学习目标。2.地大附中领导班子的任务下达,不会出现走样的声音。每个老师都进跟随领导思路,具有共同的目标。3.不做跟不上趟的教师,地大附中很重视教师培养,让每位老师都能紧跟时代步伐、学习新的理念。

三、地质大学附中大力改革打造全新的“Z”课堂

地质大学附中践行“自信,自律,自主,自强”理念,抓住课堂核心,把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学习落实到教学中,让学生接管课堂,形成了“”“Z”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主合作能力。我们发现地质大学附中的学生们敢说、会说、能说对,思维能力很强。地质大学附中这种改革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孙文杰主任:

听了几位主任的学习体会,我有如下感受:

第一,低头赶路和抬头看路一定要结合起来,只低头赶路就容易陷入闭门造车、坐井观天的误区,甚至会搞错方向,南辕北辙。但是只抬头看路,只看到别人家的路宽路广,也不会对自己脚下的路有实质意义,看多久不行动,还只能原地踏步。结合起来,我们就会乘上发展的和谐号,一路高铁,全速前进。

第二,学习先进经验一定要与自身实际结合起来,别人家的看上去很美,但是如果只是照搬人家的经验,一来可能外来经验水土不服,结果不理想,二来可能自废武功,把自己本来的强项削弱;但是不学习不改变肯定是不行的,严重的话甚至面临生死存亡。结合起来,我们就会发扬长处,补足短板,越来越强。

第三,学校行政要求要与教师群体的能动性结合起来。只有学校行政要求,老师们推一推动一动,行政人员虽然不至于像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一样劳而无功,但也是事倍功半,老师们很多时候也会劳而不得法,导致全校的合力难成,进步艰难;但是只指望老师的主观能动性,由于人固有的惰性以及其他的原因,整个教师群体会逐渐由行为的不积极到人心散乱,校将不校。学校是全校师生的学校,只有大家都行动起来,用统一的目标将大家的热情充分的调动起来,“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每个人都为了学校的发展尽心尽力,学校必将会步步登高!

于忠辉主任:

针对我校高中学生的水平,应充分重视对学生学情的研究。学情分析是伴随现代教学设计理念产生的,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教学设计理论认为,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可以更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老师碰到学生听不懂、学了就忘等的情况时,往往笼统地埋怨学生能力差。此言不假,但学生具体在哪里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采取什么方法能帮助学生学会?……。“能力差”三个字包含着太多太多具体的东西。

王磊主任:

听了几位主任的外出学习的体会,结合工作实际,我的感受如下:

1、通过几位主任的介绍,学校必须要发展。学校上下要统一思想,要继承更要发展,让老师们认识到要敢于改变,乐于发展。

2、良好的教学质量是学校立校之本,是素质教育的基础。“Z”课堂教学模式是地质大学附中结合本校特点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主合作能力。利用课堂这块教育教学主阵地,将教育融入教学,让教育促进教学,锻炼学生,保障了教学质量。我校可以借鉴外来经验,但更要结合本校特点积极总结出本校的模式。

3、 特色育人是名校的金子招牌,在巩固教学的基础上。要想提高、发展,学校一定要有有魅力的校园活动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投身的到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良好品质,磨炼意志,这也是刻苦学习学校的基本品质。但特色课程,如社团活动或兴趣小组的开展要有人员和课时来保证,还需并积极开展评比和竞赛,特别是参加市、省、国家的比赛,使活动质量得到保证和稳步提高。

张海南主任:

听了几位主任外出学习的体会,结合个人工作,我深有感触,尤其是对大家谈到的学科整合,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什么要做学科整合?如果不能回答这个问题,或者说不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那么所有的学科整合,都是“伪”学科整合,也就是说只是在走形式。当然,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所需要的篇幅是很大的,所以在这里只是简单的把我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

第一,学科整合的概念首先产生在国外,比国内要大概早几十年,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自19世纪以来的分科教学,慢慢地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十年,很多新发明、新发现,都出现在学科间的交融点。另一方面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种开放不只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接纳、交流与合作,更在于行业与行业之间、人与人之间达成高度的沟通与融合。从当前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看,不同行业之间的壁垒已经被打破,正不断地走向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型发展态势。这就要求人才的培养要打破学科界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说从社会发展趋势来说或者说从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来说,学科整合代表着教育的一个新方向。

第二,从人的发展来说,中小学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小学生形象思维,强过抽象思维,他们对事物的认知一定是从感性认知开始的,一定不会局限于一个方面,就目前的学生学习和探究而言,没有哪一项认知活动是单靠一门学科知识就能完成的。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和认知是一项综合性活动,需要多门类知识的参与,否则,这种认知多是片面的、浅薄的,无法走向丰富和深刻。因此从教育的对象来说,学科整合也是一种趋势。

学科整合也不意味着一定要抛弃分科教学,应该说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只是原来我们对学科整合教学认识不够,导致过于偏重于分科教学,因此适当的将力量向学科整合教学倾斜,使天平保持平稳,才是一种理想的教学设置。

秦琳主任:

通过几位教师分享的外出学习的心得体会,有几点感触:

1.“课比天大”,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我校本学期开展优质常态课评比活动就是这种理念的体现,应该继续坚持,使其成为我校的一项常规工作。

2.关于课堂模式的改变,我特别赞同柳校长的观点,我们不一定非要和其他学校一样把教学模式化,我们曾经尝试过杜郎口模式,导学案模式,但最后都不了了之。俗话说教无定法,课堂只要能体现出学生和教师的思维碰撞,有效,高效且充满活力就是完美的课堂。教务处一直在推行的“活力课堂”理念就是这样的体现。我们将继续将这种理念渗透下去,争取使其成为我校的特色。

3.何主任在交流时对一位年轻的语文教师大加赞赏,通过她的表述我自问达不到那样的水准。再结合这次常态课评比活动所反映出的问题,我觉得在年轻教师的培养上我们确实需要加强,我们除了要多给他们创造公开课、外出培训的机会,还要组建专家团给他们经常的指导,要想办法提高他们的主管能动性,提高他们钻研教学的内驱力。

4.其他学校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但是我们决不能照搬套用,我们不能故步自封,但也不可妄自菲薄。现在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我们不能只望着别人的背影,我们要做领路人,要做开拓者,要让别人淹没在我们扬起的尘土里。我校的领导班子是一个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团队,我们学校的未来大有可为。

杨松主任:

听完三位主任外出学习的感受,感触颇深,他们的行程,从北京到重庆,有小学有中学,有的学校以前在生存的边缘游走,有的学校有大学做背景,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压力。他们的校园文化和课程开发都结合了自身的特点,文化建设是学校的根,而特色课程的开发要本着一个要点——以人为本,一个优秀演员常说的一句话“戏比天大”,对我们教师来讲那就是“课比天大”,他们已将课堂提到高度重要的地位,因而高度重视教学工作。

几个学校的改革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不是看到他们怎么改我们就紧跟其后,一定要结合我们自身特色,走出一条我们自己的创新之路、特色之路、自信之路。

黄克震主任:

5月25日中层干部会外出学习交流有感:听了几位主任外出学习体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有感如下:首先,我们看到听到感受到的是“第三人称的事迹材料”,值得学习和借鉴,毕竟是全国非典型性的样板式案例,有他的示范性和引领性。但我们急于学习的不应是他们的模式或具体操作,更多的是借鉴他们的办学思路和改革精神,从我们已经有的方面、适合的方向着手,推陈出新,融合提炼,整合成品,有序传承,形成我们自己的样板,对内对外更有说服力,更能顺利推进,相信我们的师生会更自信更自豪的。其次,何主任交流提到”课比天大!”这个惊叹词句!如果常态课40分钟不能保证质量,那再多的创新方式、方向只可能是一个虚拟愿景吧。最后,要实现突破提升,形成鲜明特色,成为引领典范,这需要大团队精诚协作才能实现,即全员能主动围绕学校计划目标不懈努力奋进,这时我们就需要不断引导、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能使大家真理解、真认同、真去做。我想,那时困难就不再是难题了,而是我们的磨砺之石,能使我们更加紧密无间的协作拼搏,只要我们想做就没有做不成的事儿!最终会开创实验中小学的一个辉煌时代!现在,我们还在希冀的路上……

霍庆主任:

经验交流会有感:1、感受到主任们学习吸纳外校先进办学理念、办学特点、教学方法的紧迫性和积极性,渴望为学校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热情。2、外校办学好的经验点多面广,外出学习的主任包括教师可以结合本部门、本学科具体情况制定借鉴实施计划报主管领导,由领导商议后组织实施。3、抓好落实工作,不求贪多,借鉴一点,落实一点,避免“听时感动,讲时激动,做时不动”的无效学习。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