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勐连社区董保起家,却是一派忙碌的景象。两个十多米长的烘烤窑子正在烘烤着乌梅,散发着阵阵梅香味;3名工人在库房里对烤好的乌梅进行挑拣,将未烤干的梅子分拣出来。而主人家也忙着往窑炉里添柴,不时翻动着窑子里烤得半干的乌梅。

货车十点半左右到达了下勐连社区,邵爱萍夫妇和两个工人已经做好了下货的准备。年轻的货车司机李新权介绍:“这次拉的梅子有10吨,是三块四毛1公斤,都是从马站收购来的。我们马站梅子多,以前掉在地上都没人捡,现在还能卖到一块多1斤。”

邵爱萍家从事烤乌梅已经有7年了,是下勐连社区烤乌梅时间比较长的农户。乌梅一般从六月份开始收购、烘烤,每年烤40—50天。“一窑梅子,我们一般烤两天两夜,烤1公斤乌梅干需要4公斤青梅子。”邵爱萍介绍道。

烤好的乌梅卖到哪里去呢?下勐连社区支书姚永兆说:“我们下勐连社区算是发展比较滞后的一个社区,没有什么大的产业。近年来,我们社区以党建+发展的思路为指导,积极引进乌梅加工销售企业,主动做好对接服务工作,从而不断做大乌梅初加工产业。”

在下勐连党支部的带动引领下,下勐连社区从事乌梅初加工的农户在短短的几年内,已经从三、四户发展到了近20户,烘烤高峰期时甚至达到了24户。姚永兆高兴地说:“我们下勐连社区虽然梅子种的不多,但我们常年从事乌梅初加工的加工户有15户,从业人员近百人,每年对外销售400多吨的乌梅干,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有效途径。”

前来下勐连查看乌梅烘烤进度的腾冲航帆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经理李新增也向笔者介绍道:“下勐连的乌梅基本上都是由我们公司收购的。腾冲的乌梅主要是用于食药品行业,多数销往浙江一带。下一步,我们除了继续做强乌梅产业外,还准备研究青梅酵素的提取和青梅产品的深加工,不断带动腾冲青梅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今年的乌梅差不多能卖到近4000元一吨,虽然我们只是赚一点加工费,但在这样的雨季,能有这样的收入也很不错了。”同样从事乌梅烘烤的董书学对自己的收入也比较满意。随着乌梅烘烤尾声的接近,董书学已经开始清理窑子,将烤好的乌梅全部打好包装,等待收购老板前来拉运。

不仅如此,在清理完乌梅后,这些小作坊还要接着进行草果初加工。原来,除了大力发展乌梅初加工产业外,下勐连社区还依托林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草果林下种植和草果初加工,初步形成了腾冲南部一个比较大的草果集散地,在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既增加了群众收入,也增强了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