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不用换水,种菜也不用施肥……在五华区西翥街道老花铺村的昆明渔菜农业科技有限农场公司,映入眼帘的不只有长在水里的佛手瓜,还有游弋在作物根系间的“开心水族”泥鳅在水中惬意地撒着欢儿,漫步在大棚中的小羊不忘“制造惊喜”……一幅“生态和谐”的趣味画卷,活脱脱地跃然眼前。

新技术,鱼菜共生

顺着大棚往里走,黑色的种植槽放在养鱼池两侧,种植槽上长着青翠欲滴的薄荷、生菜。位于正中央的是鱼菜共生系统的“心脏”养鱼池,池中养着鲟鱼、鲫鱼、武昌鱼等多种类的鱼,靠近鱼菜共生区的是生态家禽养殖区。

“这就是我们的‘鱼菜共生’智慧农业生态循环系统,原理就是对大自然生态链的模仿。”

昆明渔菜农业科技有限农场公司总经理黄桂清介绍。整个农场全都是闭环生产的自循环系统,共分为水产养殖区、果蔬种植区、家禽养殖区几个大区。

所谓“生态循环鱼菜共生农场”既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鱼池就是鱼菜共生系统的“心脏”,每个大棚和鱼池都是连通的。在水培种植区见到了红薯苗发达的根系,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红薯属于培育红薯叶的阶段,过一段时间工作人员会用科技技术着重培育红薯果实。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农场有一个大循环。在传统的水产养殖中,随着鱼的排泄物积累,水体的氨氮增加,毒性会增大。但在农场,整个鱼池是连通的,鱼的粪便随着水流流向有不同微生物的功能池,依次流过矿化池、生物滤池、沉淀池,爆氧池和PH平衡池,让水变成营养水流到菜巢,根系将营养全部吸收,吸收以后就流回鱼池,形成一个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的生态平衡关系,是可持续、循环型、零排放的低碳生产模式。黄桂清笑着说,肥水不流外人田就是这个道理。

生态养殖致富鱼_养殖生态鱼的项目的实施方案_致富养鱼视频

“省”字背后的新农业

目前,中国农村普遍现状是土壤污染和地力下降,农村劳动力匮乏,耕地会被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依赖消耗石油能源的农业机械耕种。然而现代鱼菜共生农场跳脱了土壤的束缚,直接使用鱼粪转化的养分来做纯水培耕种,省水、省力、变废为宝。

为了更好地呈现农场的绿色低碳理念,除了“鱼菜共生”农场所有设备仅依靠电力和高压液氧外。鱼池采用高密度养鱼,节省空间。黄桂清介绍一个鱼池有22立方,相当于两亩的鱼塘,由于空间小,所有的鱼每天都会“被迫”运动,这样的鱼肉质紧实,没有传统池饲养的鱼的土鱼腥味。据了解,未来农场规划有24个25立方水体液氧高密度养鱼池,预计年产成鱼36000公斤。

在大棚中黄桂清直接拿起栽种的菊花,摘下花瓣就吃,由于水中的营养已经足够,每年可以省下一大笔化肥费,相较于传统农业鱼菜共生作物生长在水中,隔绝了重金属,脱离了病虫害的温床土壤,使得作物病虫害威胁降低 80%以上。同样,水培种植仅仅需要使用少量物理防治手段和生物制剂就能控制病虫害,作物生长在有孔的漂浮板上,杂草没有立锥之地,也节省了除草剂的使用。

而在人力成本上,由于不像普通农耕需要翻地,除地,要施肥、浇水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工作,不需要太大人力成本,“在我们这里80岁以上的老人,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以来种,女人穿着旗袍都可以来种。” 黄桂清笑谈。

致富养鱼视频_养殖生态鱼的项目的实施方案_生态养殖致富鱼

新发展环保又增收

自从 “鱼菜共生”理念企业走进花铺村,村民们的收入年年递增。村民王绍华回忆,村里的大部分土干燥,土壤不适合种植,村里60多户农户土地大多数是撂荒状态。

但有了土地流转后,农户每年有1700每亩的租地费,且租金每年都在递增。随着农场的扩容,周边留守老人还能在家门口找到工作,每月能有3000元左右收入。王绍华满脸笑容的介绍,孩子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只有自己和老伴,现在在农场工作,工作不费力还能赚零花钱,自己过上了“向往的生活”。

目前,考虑到保证销量和品质,老花铺渔菜园只能对会员开放,带着女儿来摘菜的洪女士表示,给孩子讲十本绘本都不及带孩子实地农间劳作,为孩子亲近大自然提供了一个特别好的环境。

在农场一个不起眼的角落,设置了虫子车间和鸡鸭的 “别墅”。据悉,基地全部建成后,将包括 32个标准农用大棚,19000平方的水培种植面积,蔬菜年产量 340000公斤,下一步农场将融合科技推广、生态保护、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