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5月18日讯(通讯员 李韵华)在零陵区水口山镇拱门村,提起王先跃与其妻子这对残疾夫妇,大家都不自觉地竖起了大拇指。王先跃是拱门村人,2008年与妻子结婚,夫妻二人皆是聋哑人,育有两个健康正常女儿,都在读小学,全家共四口人,其夫妻二人能用笔与正常人交流。
多年来,王先跃与妻子省吃俭用、勤俭持家,靠在外打零工赚钱,勉强供2人女儿读书。2016年以来,得益于党的扶贫政策,夫妻双方不等不靠,勤劳起家,大力发展产业,创办了家庭农场,靠着政府的关心及各级残联的支持厚爱,目前家庭农场存栏山羊200多头,年出栏200多头,年收入达10余万元。夫妻俩不仅稳定脱贫,正向小康生活和富裕家庭逐步迈进。
人穷志不穷,未来靠双手。“我不能选择出生,但是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创造未来,来改变生活。”王先跃在未脱贫前,虽然家里的日子过得很艰难,但党的各项政策帮助他度过了人生中最困苦的时期。王先跃是个开通、明理、懂感恩的人,在他的心里,自己始终是一名四肢健全的男人,虽然暂时贫困了,但要强的他始终在想方设法找出路,决心不能让党和国家再这么照顾下去了,就这样,身残志坚的他,打算走出一条创业之路。
选准好产业,马上就创业。为了摆脱贫困,改善生活,王先跃深知,自己是聋哑人,在外打工难不说,长期在外地也不是长久之计。2016年初,王先跃在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感召下,在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不等不靠,决心勤劳苦干,用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自主创业、自我致富,决心发展养殖产业。经过多方的考察、走访,山羊的肉香、价格、繁殖能力强等诸多的优势条件吸引着他,加上自己家乡气候、地理环境都很适合山羊的生长。于是,王先跃拿定主意养殖山羊。积蓄加上亲友的帮助,筹得了第一桶金,在市场上一口气买了60头山羊,进行集中养殖,从此开始了发展致富的养羊之旅。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到了2020年初,王先跃家的山羊已经从刚开始的60只已经发展到了200多只,在闲暇之余,王先跃经常向镇里的技术专员请教技术,这一来二去,他从“养殖小白”成了“技术专员”,目前,山羊的发展越来越多。
当上领头羊,增收“喜洋洋”。“我能够彻底拔掉贫根,不仅是有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也多亏了乡亲们的帮助。”说起自己的脱贫经历,王先跃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对于摆脱了多年贫困生活的他而言,深知贫困对每个家庭而言意味着不尽的艰辛与痛苦。因此,他致富不忘本,发家不忘父老乡亲。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他依托合作社为基础,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养殖发展模式,还想实现“抱团发展、共同富裕”的目标。在自费出资5万多元,在养殖基地修建了一条长约2公里的马路,小汽车可以任意出入,为村里乡亲发展养殖山羊和发展产业奠定了基础,获得了乡亲们的一致好评。
等靠无出路,实干能兴家。一直以来,王先跃一家通过养殖山羊产业增收,家庭收入大幅度提高。他自己很有感触:“党的好政策让我感受到了温暖,但我也不能躺在党的身上过日子,人活一世还得靠自己,只要我能劳动,我就能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