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每年收购桑叶300多吨,却不是用来养蚕,他说这些桑叶有大用处。平常的桑叶,他却像对待宝贝一样,采摘、收购都很是严苛。桑叶不养蚕,却是他赚钱的宝贝,一年给他带来800多万元的销售额。看王基兵怎样用桑叶另辟蹊径巧赚钱,在广东省英德市,撬动一个新的产业。
广东省英德市石牯塘镇2017年4月13日早晨六点
四月下旬,正是广东省的桑叶刚刚长出嫩芽的时节,早晨6点,记者来到英德市石牯塘镇采访时,王基兵正带着很多村民忙着采摘桑叶,村民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在这里忙活了2个多小时了。
记者文鹏鹤:您早上几点过来的?
村民:我早上3点多过来的。
记者文鹏鹤:那么黑能看见吗?
村民:看见了,拿个手电筒在头上戴着,就看得见了。
王基兵:最早是什么时候过来的?
村民:最早的时候,是3点多。
王基兵:你一般时间固不固定?
村民:一般不固定,大量的时候,我就早一点。等一会太阳一来了就收工了,全部收工了。
凌晨3点就开始采摘,是因为王基兵要求9点必须停止采摘,他告诉记者,这些桑叶可不是用来养蚕的,他有别的重要用途,这些叶子都是他赚钱的宝贝,因此收购要格外小心,如果过了9点采摘,叶面温度升高,桑叶变了样儿,他就无法使用了。
王基兵:这两堆叶子,一堆是好叶子,一堆是坏叶子,坏在什么地方,坏在这种,有烧黑的小点。这种就是我们标准的叶子,它嫩绿。
记者文鹏鹤:这上面没有小黑点?
王基兵:这是没有小黑点的,可以对比一下,这个有小黑点,这个没有小黑点,两片叶子是完全不同的。
记者文鹏鹤:这是怎么造成的?
王基兵:就是装在袋子里温度太高了,它不透气。
除了采摘的时间严格控制,摘什么样的叶子,甚至叶片的大小,王基兵都有他独特的要求。
王基兵:我们的标准就是,一个芽头,一片小嫩叶,一片不超过4个手指的嫩叶。这就是我们的标准,所以说这也是一个比较难的过程,经过了很多时间,大家的磨合,然后他们去理解,去感受之后,才到这个地步。
要摘下的叶片,必须要像这样,包含一个芽头,两片嫩叶,嫩叶的宽度不能超过7厘米,这样的桑叶才是王基兵需要的。
早晨8点,记者从种植基地赶到王基兵的工厂,不断地有农户赶到他的工厂来交货,王基兵还要像这样把桑叶打散,利于透气。就在记者拍摄的时候,王基兵突然发火了。
王基兵:返工,必须返工,我都说了几次了,你还这样做。
村民:我没有返过工。
王基兵:你没返工,这个就是大的,超出标准的了,超出标准了就必须返工,不返工的话,我就不敢收你的。
记者文鹏鹤:又怎么了?
王基兵:她这个随便选选都有那种不标准的叶子,像这种就是不标准的叶子,这要返工,必须返工。
记者文鹏鹤:返工是怎么返啊?
王基兵:返工就是重新挑选
记者文鹏鹤:就是重新挑一下。
虽然是偶尔才出现的情况,但王基兵仍然没有降低标准,他要求村民重新挑选。
记者文鹏鹤:就是太大了?
村民:明天摘漂亮的,明天摘好的。
王基兵对桑叶的要求这么高,他收了不为养蚕,到底要拿这些桑叶做什么呢?其实一开始,当地村民也都非常好奇。
在当地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桑树,除了养蚕,桑叶没有其他的作用,可在2013年,王基兵来到这里收购桑叶,在他的带动下,这几年桑叶的价格不断攀升,现在达到4元多一斤,有些村民在每年3月到10月份,光卖桑叶就能挣到8万多元。因为王基兵的到来,村民找到了新的赚钱方法,有些人还放弃了养蚕,专门种桑卖叶。
村民:他们(一天)摘的有100元、200多元。
记者文鹏鹤:这样算下来的话,一个月得有个4000元、5000,是吧?
村民:最多的6000多元。
记者文鹏鹤:一个月吗?对于你们算不算多?
村民: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早上摘,多了,下午都不用开工。现在有这些,反正赚钱就很容易。
村民:今天来说,一个人摘的叶子肯定就超出了200元。
记者文鹏鹤:这算多的吗?
村民:这算可以了。
靠着这些桑叶,王基兵2016年有800多万元的销售额。不拿来养蚕,王基兵一年收购300多吨桑叶,他到底用来做什么呢?这还要从他娶了自己的老板说起。
王基兵是四川省广汉市人,高中毕业后他就外出打工,2005年,他来到广东省中山市,在一家饭店当厨师,李燕芬是当时那家饭店的女老板,看到王基兵做事勤快、细心,李燕芬对他很是赏识。
王基兵的妻子 李燕芬:我觉得他人挺好,很勤快,又挺会照顾人,我们去买菜,他挺会关心人的。
李燕芬欣赏王基兵,而王基兵也对这个漂亮、能干的女老板很有好感,李燕芬爱吃小核桃,王基兵一有空就给她剥核桃。
王基兵的妻子 李燕芬:他就一个人坐在我们的吧台上面,把一包小核桃肉全部剥开,用什么东西敲开,我当时挺感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