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藤最上面长出来的新芽要剪掉,不然会影响果实生长。”6月25日一大早,拜城县布隆乡托万克布隆村蔬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窦秀宽就来到蔬菜大棚,手把手教种植户如何管理。

托万克布隆村是全乡的脱贫重点村,人均耕地2.5亩,缺乏劳动力,缺乏科学技术,村民大多以种植玉米为主,每亩地年纯收入约600元,经济效益低。

正当村“两委”班子不知该如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时,布隆乡欧吐拉布隆村科技副主任、蔬菜种植大户窦秀宽来到村里,在了解情况后说出了他的想法:“我建议在村里成立蔬菜种植合作社,把现有的大棚利用起来,让贫困户加入,我提供技术培训和蔬菜包销等服务,只要加强管理,保证成活率,收益将是种植玉米的5-10倍。”

听了他的想法后,村“两委”班子成员各持己见,有人认为这是提升经济效益的好办法,有人却认为不该冒险把玉米地改种蔬菜。

“窦主任的想法很好,我们村虽然没有种植蔬菜的先例,但是可以改变,不试一试、闯一闯怎么能摆脱贫困?”托万克布隆村党支部书记胡加米尼亚孜·托乎尼亚孜一锤定音道。

于是,村“两委”决定在村里发展蔬菜种植业。

此时已是三月下旬,正是种植蔬菜的晚期,事不宜迟,窦秀宽立即着手工作,先试行将18户贫困家庭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所有种植蔬菜的品种由窦秀宽统一选定,统一购买种子、化肥等,什么时间播种、放水都由他指导村民进行。

“刚开始我们很担心,但是窦主任手把手教我们怎么种植,翻地、打埂子、搭架子等环节都指导我们怎么干,这让我们心里很踏实。这两天,我早上去市场零售西红柿,一公斤卖3.5元,每天可收入70元。”种植西红柿的农民吐尼沙汗·依布拉音开心地说。

土地利用起来了,窦秀宽又召集贫困户家中富余劳动力,集中管理土地。“农闲时,我来合作社上班,给地里除草、放水,每天有60元报酬。”贫困户艾合买提·托合提说。

为了让村民收获更高的种植效益,窦秀宽还统一将有商品价值的蔬菜销往乡镇学校、企业等。

“只有产品形成规模,保质保量讲信誉,才能吸引客商。我们采取‘专业合作社+蔬菜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行统一购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的一条龙服务,让村民没有后顾之忧。”窦秀宽说。

布隆乡党委书记刘乐告诉记者,现在合作社已带动176名贫困家庭富余劳动力就业。比如种豇豆,每亩产量预计可达4吨,纯收入3000元。随着产量的增加,收入还可逐年递增10%。

“有钱一起挣、有福一起享,我们要坚持精准扶贫,用自己的技术带领村民提高收入,只要大家团结在一起干一件事,再大的困难都能解决。”窦秀宽说。

潘婷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