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勉励他们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乡亲们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
这是对老支书们的嘱托,更是对全省基层党组织的要求。牢记总书记嘱托,我省不断深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在深入推进“铸魂、堡垒、头雁、先锋、稳边”五项工程基础上,今年3月出台了《关于强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的若干措施》,在25个边境县(市)打造“边疆党建长廊示范带”,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在强边固防、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民族团结等方面的引领作用,不断巩固提升边民富、边关美、边疆稳、边防固的良好局面。
建设边境小康村 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近日,在位于中越边境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委会拉祜寨,干部群众正忙着种植朝天椒。拉祜寨临时党支部书记白杰雄说:“土地不能闲着,去年冬天的马铃薯产量达9000多公斤,每公斤卖到了5元,希望今年辣椒也有个好收成。”
过去,拉祜寨是一个典型的“直过民族”聚居村,生产、观念落后。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绿春县派驻工作队组建了拉祜寨临时党支部,村干部、村民组成拉祜寨村党支部,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实现了“一步千年”的跨越。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拉祜寨又被列为云南省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省级配套了专项资金、绿春县继续派驻工作队帮助他们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随着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拉祜寨各种产业遍地开花,通过种植有机茶、花椒、草果、高原梨、中药材,养殖土鸡、稻鱼鸭,2021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余元。
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是我省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2021年11月,省委、省政府在沧源县召开现场推进会,正式启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提出用3年时间,将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初步建成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现代化小康村。州(市)、县(市、区)两级按照每个村平均3000万元项目资金的标准配套,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农村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提升等工程。
目前,全省边境各州(市)把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列为党政“一把手”工程,组建工作专班,推进州(市)、县(市、区)、乡、村四级联动、一体落实。通过实施边境小康村建设工程,边境地区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沿边民生大幅改善,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开发开放水平显著提高。
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需要边境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我省继续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今年共投入资金7.5亿元,扶持壮大全省1500个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其中,边境州(市)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共704个,实现所有抵边行政村集体经济项目全覆盖。
省委组织部、省自然资源厅等9个部门还组织开展了“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动员4万余名公职人员回乡,与乡村干部、党员群众等共同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2021年,4791个行政村规划编制已基本完成“两图一书一表一民约”规划草案编制任务,进入规划成果标准化、规范化及技术审查阶段。2022年,全省将完成5502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为乡村振兴绘就蓝图。
凝聚治理合力 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
夏日,走进勐海县勐遮镇曼恩村曼拉村民小组,彩色稻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一栋栋傣楼花团锦簇,村前屋后瓜果飘香,一些人家门前还挂着“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一起吃才甜,一起抬才轻”等标语。
“以前,我们虽然是一个寨子,却有两个‘寨心’,经常闹矛盾。后来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大会,将两个‘寨心’合并为一个‘寨心’,统一村民思想。”曼拉村党支部书记岩温龙介绍,党支部牵头制定了涵盖公德民俗、生态保护、土地管理、文明建设、婚姻家庭等内容的“曼拉十条”,让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实现了人心齐、事业兴的美好局面。
曼恩村推广曼拉村民小组的治理模式,实现了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汉族和睦相处,探索出了傣族帮其他民族、强村帮弱村、先进帮后进、坝区帮山区等模式,各民族团结一心谋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示范村,获得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荣誉。
党组织有凝聚力,才能保障基层治理有效,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在深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中,我省不断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抓党建引领边疆社会治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各地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健全乡村振兴理事会、乡村治理协商委员会、群团组织等基层自治组织构架,落实“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等决策机制,发挥好驻村干部、老党员等基层治理主心骨作用,通过制定村规民约,以党员积分兑换奖励等措施,确保治安稳定、乡风文明。同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教育纳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广泛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化“自强、诚信、感恩”教育,唱响“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主旋律。
为了让基层党组织更有凝聚力、号召力,我省着力加大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力度。在实施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和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的基础上,今年将全面推行村级组织“大岗位制”,实现村级岗位设置精干高效、村级组织运转规范顺畅、村干部待遇明显提高,不断完善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
坚持寸土必守 党旗飘扬强边固防一线
在云南4060公里的边境线上,一支支举着国旗、党旗的巡逻队在群山密林、阡陌小道中日夜值守。他们是从省直部门或其他州(市)抽调的干部,有的是驻村工作队员或当地民兵、有的是普通村干部或党员……虽然身份不同,却有一个相同的名字——守边人。
位于中缅边境线上的沧源县勐董镇龙乃村边境线长3.9公里。村党总支书记赵爱军说:“我们这里的一级段长是县长、二级段长是镇长,村党总支书记是三级段长,3.9公里划分成四段,由4个四级段长负责,每160米又有一个五级段长负责。”赵爱军介绍,自2020年1月至今,龙乃村一直将“守好边境”当作最重要的任务来抓。目前,全村仍有27名联防队员以及12名基层干部日夜在3个卡点值守。
守护好神圣国土是“国之大者”。云南坚持寸土必守,把每一公里、每个网格都当做阵地,构建全方位立体化边境管控格局。
——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边防”工作责任制和边境线“五级段长制”,边境线上4384名段长分段负责、分兵把守。
——省级单位和内地州(市)抽调150名党员干部,组建6支“强边固防突击队”,边境州(市)同步选派8000余名突击队员,会同13万余名党政军警民力量坚守边境。
——各地普遍构建了“乡镇党委—村级党组织—村(居)民小组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四级联防联控网格体系,让党员“盯”在网格上,作用发挥在网格里。
——边境线5578个防控卡点、边境段、隔离点全覆盖建立临时党组织3851个,统筹整合边防、公安、驻村、群众等党政军警民力量守边、管边、护边、固边。
——在边境各级党组织中开展“心向中央、强边固防”和“请党放心,强边有我”主题教育,同时深化“红旗飘飘”工程,开展强边固防示范村创建,将抓党建促强边固防和边境疫情防控工作优秀的抵边村(社区)评为“云南省强边固防示范村”。
我省还发挥“国门党建”作用,以边境城市、各类口岸、园区等为重点,由县级党委牵头组建“大党(工)委”,整合区域内海关、外事、边防检查、军警部队等部门(单位)党组织共驻共建,推动各领域党建工作有效融入“国门党建”,并通过开展“云岭先锋”示范窗口单位、党员示范岗等系列创建活动,组织党员亮出身份、岗位公示、承诺践诺,更好地服务强边固防和沿边开发开放。
边疆兴则边民富,边民富则边疆稳,边疆稳则国安宁。
随着边疆党建长廊建设的不断深化,我省在边境地区建立起上下联动、系统发力的组织体系,进一步夯实了党在边疆地区的执政基础。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支部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基层治理的主心骨、民族团结的黏合剂、强边固防的红色堡垒。
在边境一线的村村寨寨,联防所、卡点、党旗成为最耀眼的一抹红色。党旗之下,无数个“我”汇成“我们”,一句句“守边有我,请党放心”的誓言转化为行动,构筑起稳边固边兴边的“钢铁长城”。
守边党员这样说
焦锋涛:担当奉献铸忠诚
我是省委组织部公务员三处一级调研员、省委选派临沧市镇康县“强边固防突击队”队长焦锋涛。2021年7月,我接到了省委组织部机关选派干部参加“强边固防突击队”的通知,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和转业边防军人,我立即报了名。7月24日,我和来自省直机关及玉溪市的19名干部来到了镇康县。
初到镇康,我和队员们用近两个月时间,走遍全县边境线和沿线卡点。大山里巡逻的道路坑洼泥泞,在“百里边关第一哨”刺树丫口巡边时,大家调侃:“一爬痛旬、二爬痛周、三爬痛日、多爬舒畅。”
“强边固防突击队”、“防疫包保工作队”,我们的“头衔”有很多,但大家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今年2月23日,镇康县不仅面临内部疫情扩散风险,还要抵御外部输入压力。我第一时间带领队员们在当天凌晨,组织村内党员、护村队连夜完成封控任务,同大家一起开展“网格化管理人员大起底大排查”,即使在督导卡点工作时因接触过两名阳性患者被隔离,我也坚持通过视频、电话等方式关注工作动态、协调解决困难。经过近两个月的坚守,全县疫情防控工作由应急处置转向常态化防控。
一年来,我和队员们组织采样40余场,共服务30余万人次;组织户主会、村组工作会100余场;累计走访群众5万余人次、排查车辆7000余辆次、采集住户信息2000余条……我看到了突击队员在灯火阑珊处的执着坚守、看到了边防战士在青山绿水间的默默付出、看到了边疆干部在田间地头的兢兢业业、看到了广大基层网格员在寻常巷陌的无私奉献……在这百里边关,“守边人”用忠诚和奉献筑起了一道道坚固的安全防线,我会始终铭记这段宝贵经历,继续发扬“守边人”的精神,努力为群众做好每一件事,践行组工干部的使命担当。
郭志鑫:抗疫守边显本色
我是楚雄彝族自治州科学技术局四级调研员、省委选派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强边固防突击队”副队长郭志鑫。2021年7月,省委选派“强边固防突击队”支援边境县市,为期一年。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退役军人,积极响应号召,带领楚雄州16名援孟“强边固防”突击队员驰援普洱市孟连县。
虽说习惯了闻令而动,可真正到出征时,我的心却像被什么紧紧攥住,家中年迈的父母、生病的妻子、年幼的一双儿女都需要我,家中的一切都离不开我。和每名队员一样,我只能把对家的牵挂转化为工作的不竭动力,同孟连人民并肩作战。
“边关冷月,热血无畏”,我们化身“战斗员”,在泥泞湿滑的道路上巡逻,在寂静闭塞的山岭中蹲守,巡查边境线1万多公里;化身“观察员”,走村入寨,推动把支部建在边境一线,让党旗在边境一线高高飘扬;化身“指导员”,指导孟连县出台一批务实管用的制度,合力筑牢边境疫情防控铜墙铁壁。面对孟连数波疫情,我们与各级干部群众一道同心抗疫、共克时艰。我们坚守岗位毫无怨言,牢牢钉在边境一线,与驻地党员群众一道,用脚步丈量边境线,用汗水绘就一幅幅戍边图。
不知不觉已然在异乡度过了300多个日日夜夜,自己厚厚的工作笔记记满了工作日常,也记下了许多守边人的名字。虽然身边的战友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他们的脸庞依然清晰,就如山谷里蜿蜒的边境巡逻路,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一年来,我深刻领悟到立足“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在“强边固防、兴边富民”中的具体体现,思想上受到了洗礼和升华,工作上得到锻炼和提高,我将把在抗疫守边中的所学、所思、所感和所获,转化为返岗履职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动力。
汪立志:青春热血添光彩
我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委政法委边境工作指导协调科科长汪立志。今年1月23日,我被选派到景洪市景哈哈尼族乡土鲁村担任强边固防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同时担任土鲁村联防所党支部书记。
土鲁村边境线长9.8公里,有2个联防所,其中有70多米的地段是监控盲区。去年大年三十,我和村干部一起到该地段值守,度过了一个难忘的除夕。从来到土鲁村到4月,由于边境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我主动放弃节假日和双休,与守边村干部及民兵一起在边境线上守护着祖国的平安,心里感到很自豪。
我所在的土鲁村设置了9个疫情防控卡点,日均投入强边固防和疫情防控力量36人,驻村以来保持了“跨境违法犯罪零发生、境外疫情零输入”的良好工作态势。在守边工作中,我每天带领专职和轮值联防员交叉巡逻,日均巡逻15次左右。每月组织召开一次边防工作分析研判会,查找存在的风险点,督促各村小组严格落实“十户联防”和“班户联建”机制,通过微信群实现实时信息沟通,对人员进出实行“零报告”制度,做到户户有组长,人人底数清、时时情况明、出入管得住。
除了守边,为民服务也是我的职责所在。驻村以来,我协调帮扶资金,解决了帕瓦新寨村小组的饮水难题。带领村务监督委员会理清村组账目,并及时向群众公开。我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强边固防、重点村寨整治、乡村振兴等工作中,将青春和热血融入边疆发展,希望能为党旗增添更多光彩。
郭玉琴:铭记使命护家园
我叫郭玉琴,是龙陵县木城彝族傈僳族乡老满坡村党总支书记,一名民族女干部。我的家乡有20公里的边境线,与缅甸果敢隔江相望。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乡人民不惧不退,筑牢祖国西南边陲疫情防控和强边固防的坚强堡垒。
边境线防控卡点设立在怒江边,这里的天气变幻莫测,时而雨时而晴,大家对这多雨的天气又爱又恨:爱的是下雨天可以缓解怒江边的高温,上涨的江水让想偷渡的人多了几分忌惮,高温让银环蛇、眼镜蛇懒得出没,队员们少了几分危险。恨的是这雨一下就是一整月,大家的手上、腿上全都是被蚊虫叮咬留下的肿块,被子散发着阵阵霉味。虽然环境恶劣,条件艰苦,但动摇不了我们守边的决心,大家日以继夜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认真履行好守边的使命。
我们村负责的卡点有11名党员,大家成立了强边固防卡点临时党支部。成立大会上,全体党员紧握右拳宣誓:“我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号令一下,木城人民应声而动,边境线9个卡点由各村群众自发值守。搭帐篷、架锅造饭;披雨露、边境巡逻;战烈日、驻点值守;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群众的身影。
“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到生命的意义。”我庆幸自己生在这样伟大的国家,我的脚下是国土、身后是家园,我将牢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让疫情过怒江”的誓言,一定守好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请党放心、请人民放心。
刀晓方:风雨苦辛换民暖
我是瑞丽市公安局民警刀晓方,已在边境值守了8个月。
守边确实很苦,我们值守的姐相镇有22.73公里边境线与缅甸山水相连、田畴交错、村寨相依,缺少天然屏障,出入境通道、便道较多,给守边工作带来了挑战。每当夜幕降临,我们就要全力以赴,守好边境,经历了多起惊心动魄的案件,每每想起,恍如昨日。
冬日夜晚的寒风打在脸上,疼到骨头里,夏日狂风暴雨时,值守的战友顶风冒雨,手却牢牢抓住即将要被狂风吹翻的帐篷。寒来暑往,昔日一同守边的战友们陆续离开,前来支援的民兵队员也换了一拨又一拨,而我却一直扎根联防所,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守边“钉子户”。我认为:守好边就是守好我们的家,这是使命也是责任。
守边也有很多温暖的时刻。边境的日落最美、边境线上的值守灯光最壮观、卡点的柴火最温暖、巡逻后的工作餐最可口。每周我都会去姐相镇边境线上的20多个联防所,每一个联防所都是我的“家”,值守的同志都是我的亲人,在这样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会让我忘掉值守的孤单寂寞。
守边生活虽然很苦,但是换来了后方的安宁,这便是我们“守边人”最大的幸福。请党和人民放心,我会坚守初心,用忠诚和担当践行职责使命,用脚步和汗水守好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