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页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7篇”4日晚上9点,王广杰在家里观看央视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当王广杰看到自己与欧阳自远、戴建业等退休老师共同荣获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集体奖“银发知播”时,他感慨地说“我没有他们的贡献大,做得还不够。”在网友们看来,王广杰这话说得虚心了。“王老师的直播间,现在不只是属于他了,更是电工电子电路等电学学问,交流共享的平台。”网友留声机说,王广杰的直播间里集聚了来自广东、江苏、四川等五湖四海的朋友,有的是求知若渴的青年、有的是电学领域的教授以及电路操作的一线老师傅。“有问题的网友可以上麦,诉说困惑。热心的老专家们会示意我,这是他的专长,我就会把他请上麦进行讲解。现在除了讲解《电工电子电路基础》这本教材之外,我更像是一个主持人了。”王广杰笑着说,直播时间定在每周一至周五晚7点半到8点半,开播时能达到千人同时在线。“面对青年电工,直播间是学习传授学问的平台;面对老电工、老教授,则变成了大家相互切磋、一起研讨的渠道。”“春蚕不老,夕阳正红,没有墙壁的教室,不设门槛的大学,白发人制造的流量,汇聚成真正的能量……”王广杰口中反复念着沉甸甸的颁奖词,沉吟片刻后说,“虽然我的贡献不如有名学者专家们,但我也不自卑。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始终拼搏、终身奋斗,就足以无愧人生。这份荣誉既是对我的确定、认可,更是勉励。激励着我向他们学习,努力发光发热,做出更多贡献。”同时,他也勉励青年们,应当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努力奋斗,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篇2江门村山多地少、交通不便,长期陷入贫困之中,村里的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杨宁的父母也不例外。杨宁和弟弟从小便跟着奶奶生活。20xx年7月,杨宁大学毕业,在收到南宁市一家农资公司录用通知的同时,也了解到家乡正在选聘大学生村官。当时,为了照看生病的奶奶,她选择了回家,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到任的第一天,村主任就“安排”给杨宁一个屯。在一次次入户走访调查过程中,亲眼看见的贫困,让杨宁百感交集。一边是喧闹繁华的城市,另一头是尚未脱贫的山村。“进城还是返乡?我彻夜难眠。”几经思索,杨宁决定拼一把:用自己的学问,帮忙江门村转变落后面貌。然而,回村工作伊始,压力重重。贫困发生率达20%、村集体经济为零……杨宁预备大干一场,在村里带头吸纳贫困户发展竹子粗加工、辣椒和葛根种植。但由于作物病害、交通不便等缘由,这些产业的收益都不及预期。担忧杨宁气馁,老支书张有权和她谈心:“城里少你一个大学生不怎么样,但村里多你一个大学生会很不一样。

”杨宁也坚决了信念:“年轻,摔倒了可以再站起来。”经过深化调研,杨宁决定带领村民根据“稻+鸭+鱼”共作模式,探究发展特色水稻紫黑香糯。可开动员会的时候,村民们却默不作声。“你种什么赔什么,我们怎么相信你?”村民张海慧直言。在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的山区,想蹚出一条致富路并不简单。也有村民劝她,不如回城里找个轻松点的工作。但是,一心想转变家乡面貌的杨宁没有放弃。她多方请教专家,带领大家一步步摸索,找到了适合当地资源条件的特色产业——紫黑香糯稻米和高山泉水西瓜等。为了让村民安心,杨宁再一次豁出去。她偷偷把家人为她预备的婚房卖掉,筹集了30多万元,作为产业启动资金。“我免费供应稻谷、鸭苗、鱼苗,你们负责种养,我负责回收,国家还有针对贫困户的产业奖补资金,尽管放心!”她对村民说。在她的带动下,全村63户贫困户参与其中,种了120亩紫黑香糯。一年下来,每亩紫黑香糯增收1500多元,极大激发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高山水果、高山蔬菜、农村电商……山里步履不停,杨宁的鞋子磨旧了一双双。“这几年,江门村成了‘明星村’。”安陲乡党委书记管斌说,在杨宁带领下,江门村创办“苗阿嫂”品牌,销售农产品,户均增收3200多元;一些农村创业青年成立“苗村倌”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年销售农产品900多万元。

20xx年,江门村脱贫摘帽,她又带领大家搞起特色养殖和深加工。杨宁的付出,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20xx年8月,江门村两委换届选举,杨宁成为村里第一个有大学学历的女村委会主任。20xx年,江门村年人均纯收入提高到8000多元,全村实现整体脱贫摘帽,杨宁被推选为村党总支书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篇3徐淙祥为什么能够成为安徽“麦王”?他种地的经历要从半个世纪前说起。1972年,作为一个高中毕业的高材生,他没有留在城里,而是决定回家乡当一个农夫。他很少跟人提及,这个决定与他的大伯有关。因为那一年,徐淙祥的大伯突然全身浮肿、皮肤蜡黄,在病床上面对前来探视他的侄子,许久说不出话来。没几天,不到50岁的大伯就因为长期养分不良而去世了,这件事给了18岁的徐淙祥很深的刺激。徐淙祥:那时候农村全部是肩挑手提、人工操作,想提高产量是特别困难的。那时候的生产技术,农夫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小麦亩产至多三四百斤,大豆亩产不足百斤,吃饱都难,更不用提什么养分了。站在大伯的墓前,徐淙祥悄悄地做出了一个决定。徐淙祥:外国先进国家小麦(亩产)能超千斤,玉米也超千斤,我想咱都是一个地球,咱们国家只要干起来,也能超千斤。

我说我们将来也有这一天,所以我选择了搞农业。他常说:“为了种好粮,俺能不要命。”在进行小麦高产试验时,从麦苗出土起,不管刮风下雨,天热天寒,他都从早到晚蹲在田里。他用放大镜观察农作物的长势、授粉和虫情,连叶面上的小黑点都不放过,而用笔记本记录刮风下雨的时间、风速、雨量,农作物的生长状态,经年累月,从不间断。就这样,他的农田平均亩产1000斤,超出安徽省单产400斤。很快,他成为远近有名的种粮大户。20xx年起,他牵头成立了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他注重科技育种,累计研发推广农业新技术235项,帮忙本村和周边2000多个贫困户、上万名农夫胜利脱贫致富。如今,徐淙祥一家三代,儿子与孙子都加入了务农的行业。爷爷老徐的黑色放大镜“退役”了,孙子小徐的智慧农业App上线了,祖孙三代在新的时代,成为新的种粮明星。徐淙祥的孙子徐旭东: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我觉得我们在搞农业,带领广阔种植户一起多种粮、种好粮,这个舞台还是无比宽阔的。徐淙祥:就是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是要让种粮农夫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篇4今年88岁的沈忠芳,他是《导弹人生》书中12位已过了脱密期的中国导弹总指挥总设计师之一,是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参与者、组织者和见证者。

1934年8月,沈忠芳出生在上海。随着淞沪会战爆发,轰炸机时常对上海进行轰炸和扫射。童年的沈忠芳感受最深的就是颠沛流离和对日寇的痛恨,家园被战火摧毁的瞬间,在他的心里也埋下了一颗种子。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高中毕业的沈忠芳考入北京航空学院飞机设计专业。他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亲自设计的飞机,能够保卫祖国的领空。这里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1958年,沈忠芳大学毕业之后,就始终在这儿工作。当时,美军派出最先进的U2高空侦察机,大摇大摆的侵入我国领空,搜集情报。沈忠芳:美国的U2高空侦察机,它的飞行高度是21000米左右。我们现役的飞机飞不到那么高,炮更打不到那么高,怎么办?为了摧毁U2,我军开始研制地对空导弹系统。一次又一次反复试验,付出终于迎来回报。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款地空导弹“红旗—号”横空出世。沈忠芳:西方国家,他们以美国为首对我们封锁,中央指导我们只能自力更生为主,艰苦奋斗,所以主要靠自己的力气,来发展我们的武器系统。这个很重要,(核心技术)买是买不来的。30岁的沈忠芳又开始参与“红旗二号”研制。新型地空导弹的研究工作量很大,难度也大。为了拿出最优的方案,几百名科研人员始终艰苦奋斗,同时也在争辩不休。

1967年,随着“红旗二号”导弹的研制胜利,迈出我国自主研制防空导弹的关键一步。随后几年,在沈忠芳的带领下,他所负责的导弹型号在许多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并胜利完成了4次飞行试验考核,其中8项成果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92年1月,沈忠芳被任命为第三代中高空中远程防空导弹型号总指挥。经过一次次挑战,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全面完成了攻关任务,突破了五大关键技术,取得了九项科研成果,使得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迈入了正轨。这标志着我国防空导弹研制水平跨入到世界领先行列,大幅度提高了我国防空导弹体系对抗能力和国防的实力。导弹事业让他付出了绝大部分精力,而陪伴沈忠芳一生的伴侣和战友,同样是北航飞机设计系毕业的徐正年,在承担了中国航天工作的同时,还肩负起照看家庭的责任。因为保密的缘由,孩子在年幼时,爸爸就像个生疏人。直到今天,沈忠芳也无法向孩子们和盘托出工作的全部。作为中国国防中国航天武器事业的建设者,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深深地印在沈忠芳心里。沈忠芳:坚持真理,坚守抱负,对党忠诚,不负民族。国士无双,很多像沈忠芳这样为中国航天武器事业而隐姓埋名的英雄们,他们是真正的大国脊梁。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篇51998年,中国女子空中技巧队开始出征冬奥会,24年了,共获得5枚银牌,因此有了“收银员”这么一个戏谑的称号。

20xx年徐梦桃出战索契冬奥会时获得了银牌,也成为“收银员”中的一员。徐梦桃:我当时会感觉到这枚金牌,就是触之可及。索契冬奥会之后,徐梦桃开始乐观备战平昌冬奥会,但在20xx年全国冬运会的赛场上,徐梦桃受了重伤,左腿膝关节韧带断裂,她不得不接受手术,切除了将近70%的左膝外侧半月板,并在膝盖中打了3根钢钉。徐梦桃:整个20xx年当中都在用电击片,提高你的肌肉质量,那个腿电完之后,就会疼好久好久。这种痛苦,就会让你感觉到始终在抽筋,犹如触电了一样。重新回到国家队的徐梦桃,为了不影响平昌冬奥会的发挥,她始终没有做取钢钉手术。就这样,徐梦桃带着钢钉如期站在了20xx平昌冬奥会的赛场上。平昌冬奥会成了徐梦桃的噩梦,这一次她摔得更重,无缘夺金。徐梦桃:我当时会感觉到,天啊,我真的是拿不了冬奥会冠军,我现在已经28岁了,冬奥会是四年一届,青春有几个四年,尤其是空中技巧女运动员又有几个四年,可能将来我没有机会了。我是不是就注定了与冬奥会金牌无缘。在平昌冬奥会摔倒后,之前缝合的半月板再次裂开,原本被切除了大半个外侧半月板的左膝,又再度被切除了60%的内侧半月板。那段时间,徐梦桃的情绪特别低落,她真的准备退出冬奥赛场。

为了备战冬奥,别说结婚了,就连父母都难得相见,也就在养伤的这段日子里,才有了父母久违的陪伴。徐梦桃的父亲徐学君经营烤串店为生,却酷爱体育,正是他发觉女儿在体育上的天赋,在小梦桃心里种下了当奥运冠军的种子。在平凡人看来,他是一个狠心的父亲。徐梦桃:我爸爸也跟我说了一句话,他说万里长征都走过来了,不差这一步了,北京冬奥会我们再坚持一下。其实没有任何一件事是比我能参与自己家门口的冬奥会更让我憧憬的。备战北京冬奥这四年比之前更困难。年龄越来越大,加上切除掉如此多的半月板后,膝盖没有了缓冲带,基本上是两块骨头在摩擦了,当从高台上跳动落地时,无法想象会给腿部带来多大的冲击和伤害。2021年12月和2022年1月,徐梦桃在空中技巧世界杯分站赛芬兰和加拿大赛场先后夺冠,个人职业生涯的世界杯冠军数达到27个,成为世界第一人。只差一枚冬奥会金牌,来成就她职业生涯的全满冠。2022年2月14日,她站在了北京冬奥会的决赛场上。徐梦桃直接挑战三周台BACK/FULL-FULL-FULL,向后空翻三周加转1080度,这也是女子赛场的顶尖难度。108.61分,这是女子决赛的最高分,这一次徐梦桃是第一,她为自己和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女队赢得了首枚冬奥金牌,终于破除“收银员”魔咒,制造了历史。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篇6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前夕,一群来自大山里的孩子在做登台前的最终预备。他们将在全世界的关注下,合唱《奥林匹克颂》。他们能够从大山深处走向世界瞩目的舞台,都源于一位纯真挚诚的老人18年的坚守。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马兰村,有一位北京来的邓老师,从20xx年开始,在这里义务教孩子们学习音乐。这里距离北京有350多公里,在高速公路开通前,邓小岚每次要从北京坐一个半小时火车到河北定州,换长途车三个小时到阜平县城,再换乘公共汽车走一个小时山路到马兰村。十几年来,风雨无阻。最初来到马兰时,邓小岚发觉村里的孩子都不会唱歌,缺少童年该有的欢乐。当时,村里的许多孩子都是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童年生活显得尤其寂寞。邓小岚:我就觉得这样的童年太……不说凄凉吧,反正是太寂寞了,我想我要有时间,我肯定教他们唱。邓小岚一家两代人,和马兰村有着一份特别的情缘。这里在抗战时期是《晋察冀日报》报社所在地,邓小岚的父亲邓拓就是报社的社长,在敌后一边打游击,一边办报纸。1943年,日寇对晋察冀边区进行扫荡,19位马兰乡亲为掩护报社同志壮烈牺牲。在报社突围的过程中,邓小岚降生,此后三年,她始终被寄养在四周的老乡家。

邓拓曾署名马南邨发表文章,以示自己对马兰村战斗生活的怀念。邓小岚也始终珍藏着两枚印章,一枚是父亲的马兰村人,一枚是母亲送给她的马兰后人。邓小岚从小喜爱音乐,一把小提琴始终陪伴着她。几十载人生岁月,音乐始终是她最好的旅伴。新校舍建好后,来参与音乐课的孩子,从20个增加到上百名。孩子们对音乐表现出的热忱,让邓小岚有了新的想法。邓小岚开始组建马兰小乐队。她从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家里搜罗来各种闲置的乐器,并托付退休前的单位,将乐器运到了马兰。对于这些从未见过的乐器,孩子们都表现得爱不释手。从五音不全,到能完整演奏一个乐曲,孩子们用音乐回报了邓小岚的坚持和付出。在邓小兰不懈努力下,马兰的孩子们终于登上了属于自己的舞台。20xx年,马兰的孩子们第一次走出大山,来到北京演出,之后他们的脚印     延长到湖南、浙江等地。十几年间,一批又一批孩子从拘谨怯懦变得自信阳光,而在他们的背后,邓老师温暖的目光始终未曾转变。邓小岚:我说我跑到70岁,我就不跑了。结果到了70岁,我觉得我身体还挺好的,不行,我还得跑。北京冬奥会,马兰村的孩子们站上了举世瞩目的舞台,来自太行山深处的清亮童声,响彻夜空,惊艳了世界。北京冬奥会闭幕后,在家没待上几天,邓小岚又去了马兰,然而这一去竟成永别。

在马兰村筹备儿童音乐节时,邓小岚突发脑血栓,经医治无效离世。在马兰出生,在马兰谢幕,邓小岚用温暖、真挚的坚守,回报了这片生养过她的土地。家人决定把她安葬在马兰,安葬在“晋察冀日报社革命烈士墓”旁。邓小岚在烈士们牺牲的那年出生,79年后,她又安眠在先辈们身旁,守望着她牵挂一生的地方。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篇7钱七虎,我国防护工程学家。7岁那年,父亲临终前嘱咐他“要干一番事业”,他铭刻在心。六十多年里,他参与了许多重大国防工程,他牵头制定了我国首部城市人防防护等级标准,创建了我国防护工程人才培养体系,解决了核武器和常规武器工程防护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截至2022年,他资助了584位困难学生,将自己的院士津贴、获奖奖金、工资等捐助慈善事业累计超过1800万元。钱老说,“为国家和人民平安贡献心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