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钦州10月14日电 题:广西农民的致富经:争当首富不如与众共赢

记者 肖欣

“阿公啊,今天下蛋了没有啊?”村里人在海边遇见林鼎秀,半开玩笑地跟他打招呼。他一点儿也不气,笑呵呵地回应,“一早都卖光啦!”

林鼎秀每天清晨都得陪他的1200只海鸭“赶海觅食”。阿公赶着鸭子出海,阿婆梁永瑞这时便到鸭舍里捡蛋、装箱。900多个鸭蛋不愁卖,提前好几天预订的顾客一早已在门口等着取货。

“人们亲眼看见我的鸭子在海里游泳,吃小鱼小虾,是纯天然的,就过来买”,梁永瑞告诉中新社记者,这两年来旅游的人多了,以前6块一斤的海鸭蛋现在涨到10块,仍然供不应求。按照村支书的预计,等竹山村“渔家乐”旅游合作社发展起来,这海鸭蛋的价格“还得继续涨”。

孙志成是竹山村旅游合作社的股东。面朝大海和百里红树林,他在渔家乐餐馆里跟记者聊起了“致富经”。因为海产新鲜、红树林景美、拉大网谐趣,这里的顾客八成是回头客。孙志成说,熟客多介绍朋友过来,旺季他就把客人介绍到同村其他渔家乐,“我不怕被别家抢生意,反而怕冷清,大家一起搞,游客多了才有干劲儿。”

竹山村政府“以少带多”发展当地旅游业的想法跟孙志成不谋而合。村委牵头,村民入股办起的旅游合作社,先集资修路、建停车场和游客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再以分红形式返还给入股的村民。孙志成去年投入几万元,年底收益翻倍。

按照防城港市东兴镇竹山村政府的说法,全村1000多户村民刚有6、7户加入了旅游合作社,“一切才刚刚开始,得慢慢来。”而在距其不到200公里的钦州市南郊万亩连片对虾养殖场,这样的“合作致富”已悄然进行了近10年。“与其争当首富,不如与众共赢”,成为记者近期于广西部分沿边沿海城镇采访过程中的突出感受。

钦江农场副厂长陈承锋指着面前的连片虾塘告诉记者,1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咸酸田荒废海滩。农场按“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将其改造成虾塘。现在,钦江农场、犁头咀村养殖基地和排榜村养殖基地万亩连成一片,年产对虾收入逾亿元,使当地500多户虾农受益,更以技术配训、提供信息等方式辐射带动了几千户虾农。

说话间,虾塘正有一网虾出水。捕捞队把虾从网中直接倒进拖拉机车斗,运到距虾塘几百米的路边,再由等在那里的工人分装,称重,搬上货车。

俗话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来自台湾的史庆章到钦州念起了致富经。虽然他开在久隆镇白鹤台村的台湾农场还在兴建中,但已有青瓜、百香果、九色香莲等新奇的台湾蔬果挂上枝头。“不急着卖,村民都可以免费来尝尝”,史庆章说,“如果觉得还蛮不错的,大家跟我一同来努力,赚了钱共享。”他认为,农民赚到钱,自己才有机会获利。

史庆章的设想是,免费向周边农户提供种子和生产技术,收获后农户优先把产品卖给农场,再进行统一售卖或深加工。这个外来的和尚“野心”不小,几千亩的规划中包括了水果、花卉种植,鱼、畜养殖,加工厂和度假别墅,不仅要让当地村民参与进来,他更想吸引东盟各国农户,把农场办成东盟农业示范基地。(完)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