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视 :他,是查干湖最年轻的鱼把头,一直固守着在零下20度的冰面上使用最原始的冬捕方法。他,用的却是现代化手段。能多用机器,就多用机器,是他的选择。同样规格的2000米大网,一网10多万斤的鱼,几千至上万人的观看,其中隐藏了哪些商机?2个多月的冬捕时间,3个多亿的收入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冬捕产业链条中人们,又是如何各显神通,巧抓商机的呢?

天还没有完全亮,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寒冷,查干湖的捕鱼队开始出发了。压在马车下的不是陆地,而是一米多厚的冰层。

这里,依然在使用最原始的冬捕方法。这些拉车的马,还能帮着捕鱼。

查干湖,蒙古语为查干淖尔,意思为白色圣洁的湖。在查干湖,人们管指挥捕鱼队的人叫鱼把头。总共60多万亩水面的查干湖,只有4名鱼把头。今年42岁的陈大军就是其中的一位。

陈大军:对,再舀两勺水,这呢,老李。

陈大君是查干湖最年轻的鱼把头,2014年10月刚刚上任。

陈大军:12嘿啊,12嘿啊,后面挪。

尽管更为先进的冬捕工具早已在别的地方被广泛使用,可直到现在,查干湖仍使用近似于1000多年前的工具和方式进行冬捕。这种人工凿冰的方法,比起用机器凿冰不仅慢,而且费力。

陈大君:主要是咱们要这个原生态。说查干湖嘛,是最原始的渔猎部落。

查干湖正是利用这种原始的捕鱼方法来吸引更多的游客

探寻冬捕背后的财富 4月13日 21:17

每搁10米的距离就需要凿一个冰眼,目的是为了控制冰下一根17多米长的穿杆,陈大军用这个钩子来控制冰下的穿杆。

陈大军:它(钩子)是为了把这个杆子摆正,前面有个钩子完了我摆正以后碰着他那个钩子。他勾住这个杆之后,往前送,往下一个小眼送。

串杆通过200多个这样的冰眼,在1米多厚的冰下串行2000多米,才能从最终的出网口出来。

记者刘青青:这根串杆有多长?

陈大军:178米。

记者刘青青:178米?

陈大军:哎。

记者刘青青:我看这木头都有点软了。

陈大军:它就是软的,它要是太硬了,在这个水浅的地方往出拿,该不好拿了。

穿杆是用来牵引这根细绳的,细绳后面系着这根黄色的粗绳。黄色粗绳连接着这张周长2000多米的大网,这张网在水下铺开有8个足球场大。只有用马拉绞盘的力量才能拖动整张大网。

张大军:一开始用1个马2个马3个马4个马,最后网下完以后就用5个马,网越来越多越来越沉。

200多个冰眼全部打完,查干湖今天的冬捕进入了最后一步:收网。中午12点,拉绞盘的马越来越多,冰上也已经聚集了上万名从全国各地赶来看冬捕的游客。

记者刘青青:您是从哪过来的?

游客:我老家是在西北那边,但是已经嫁到这边来了就是从这边过来。嫁到东北第一次看冬捕。

游客:广州。

记者:广州,怎么跑这么远来看这儿(冬捕)?

游客:好玩。

游客:我们从内蒙呼伦贝尔来的。

记者:也还行不算太远。

游客:对,我们坐了一天的火车10个小时来的。

从这么多看冬捕的游客中,有人看到了另外的一种商机:查干湖烤鱼。

游客:好吃。

游客:鱼新鲜。

游客:广东人嘛,吃东西比较清淡,我主要被它的咸味已经盖住了,但是还是蛮好吃的。

[致富经]探寻冬捕背后的财富(20150413)

烤鱼的味道不错,但显然还无法满足所有游客的胃口。出网2个小时,只能看到零星的小鱼小虾。

这一网到底能捕上来多少鱼呢?鱼把头陈大军却很担心。因为几天前,他刚打了一次空网。

陈大军:当然担心了,要是打不着鱼的时候回家吃饭都不香。打不着鱼,下面的小工也都不佩服你了,看不起你。

鱼把头都想打更多的鱼,但从2009年开始,查干湖就限制冬捕产量,在冬捕季节增加冬捕的天数。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梅里斯湖距离查干湖有400多公里。

正领着大伙儿凿冰的这个人叫杨东升。

杨东升:透水之后呢,抓紧把这个碎冰都清理干净。

2012年,杨东升花400多万元承包了1500多亩水面的梅里斯湖。杨东升看好冬捕带来的商机,同时梅里斯湖也具备冬捕的条件。2015年,杨东升第一年组织冬捕,并举办了冬捕节。

梅里斯湖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境内,紧邻嫩江。头一年组织冬捕的杨东升,却遇到了当地10多年来都没有遇到的异常天气,整个腊月就没下过一场雪。梅里斯湖面结出了透明的冰层。这让杨东升更容易使用这种省时、又省力的布渔网工具。

[致富经]探寻冬捕背后的财富(20150413)

杨东升:这个你别看它小,但是这个是我们冬捕最重要的一件工具,学名叫串网器,这个照以前那种古老的方式节省了很多人力。像他们那种串杆,10多米就要打一个冰眼,2000多米的网就要打上百个冰眼了。有了它我就是最多不超过20个冰眼,2000米的大网就是铺好。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