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蛙,学名棘胸蛙,是我国南方山区特有的珍稀品种,其生活在深山老林山涧小溪的石隙或附近岩石中,是地区生态环境的晴雨表,被誉为山泉中的“活人参”。
“北有林蛙、南有石蛙”,石蛙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极高,自古被作为皇家宫廷宴席中的上等佳肴,更是现代人的滋补良品。目前,由于人们大量捕捞和人为破坏石蛙栖息环境,导致野生资源急剧减少,市场价格昂贵,没有走进大城市就被抢购。随着石蛙野生资源的急剧减少,其人工养殖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经过近30年的养殖摸索,国内学者初步建立了石蛙人工养殖技术。然而,当前石蛙养殖以家庭作坊式养殖为主,养殖成本高企,养殖效益低下,规模化养殖依然有极大的难度。笔者根据调查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和浙江等地石蛙养殖现状,分析当前石蛙产业的难点以及思考未来发展的方向,以期为石蛙从业者提供参考。
养殖石蛙要求苛刻科研力量投入不足
配套饲料难石蛙属两栖动物,按生长阶段分为蝌蚪期、幼蛙期和成蛙期。蝌蚪阶段生活在水中,其食性较杂,期间摄食不同的营养会影响到蝌蚪的生长以及能否变态成功。在自然环境下,蝌蚪会寻找适合自身营养需求的食物,然而在养殖过程中,其饲料基本来源于人为配制。在不十分了解蝌蚪食性的情况下,投喂任何一种食物都会导致不同的养殖效果。因此,在管理上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另外,不同的食物能量积累对蝌蚪接下来的变态也会产生重大影响。投喂植物性食物过多,蝌蚪变态时间长,变态后体质较差;投喂动物性食物过多则存在营养过剩,导致变态困难,甚至不变态。石蛙蝌蚪营养需求仍然是个难题。另外,对于石蛙成蛙养殖模式也大多模仿野生环境来开展。无论从环境营造还是食物配套都是不同层次的模仿,对石蛙了解越多,成功率越高,然而失败者居多。失败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对石蛙营养的了解不够,甚至存在误区,造成大量营养性疾病。早期研究调查表明,石蛙在野生环境中以昆虫、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还有草和树叶为食。鉴于食物的易得性,养殖者大多采用黄粉虫作为石蛙主要食物来源。黄粉虫不仅营养丰富,而且产量巨大,且主产区集中在山东境内。于是有人专门从事鲜虫的运输,将山东鲜虫千里迢迢运到南方山区石蛙养殖者手中。养殖石蛙以黄粉虫为唯一营养来源会导致两个结果:一是养殖石蛙成本高企,两年下来,养殖一斤石蛙成本超过40元,养殖户负担重。二是黄粉虫为高蛋白食物,石蛙长期吃食会蛋白营养过剩而产生中毒。同时由于黄粉虫营养不全面,带来石蛙各种营养性缺失疾病。因此,对于如何配套石蛙营养,还有很多基础性研究工作要做。
养殖环境要求苛刻石蛙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常栖息于海拔150米~1000米的密林峡谷中间,昼伏夜出,喜在水上觅食,畏烈日。每年11月底至翌年3月中旬为冬眠期。根据石蛙的自然分布情况可知,石蛙养殖环境需要建造海拔较高且常年有水流的地方,如果人为塑造环境则需要极大的投资。另外,石蛙对温度和光照有严格的需求,不同发育阶段需求也不同。蝌蚪期水温高于26℃就会影响成活率和变态率;而水温低于18℃则变态缓慢,变态率低。成蛙对环境要求也较高。石蛙昼伏夜出,傍晚时爬出洞穴,晚上异常活跃,但其活动范围不大,多在洞穴周围20米范围活动,白天则潜伏于石穴或草丛中。另外,还具有畏光怕声、惧寒怕热等特点。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如何选址,如何营造石蛙适宜生存的环境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只有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才有成功的可能性。当前家庭式养殖大多实施设备简陋,很难满足石蛙对基本养殖的需求,因此也就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科研力量投入不足,基础研究匮乏目前,已有不少关于石蛙养殖与研究的报道,从20世纪80年代初,福建、江西等地开始有人尝试驯养石蛙的报道,到安徽、江苏、湖北、浙江、云南、贵州、广东等省陆续进行的人工试养石蛙,不断有人进行相关的养殖尝试。然而由于大多以捕捞野生群体自繁自养,缺乏科学选种、繁育亲本群体过小、近亲繁殖等,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种质退化,导致生长缓慢、病害频发,严重制约石蛙的大面积推广养殖。另外,石蛙的地理群体间遗传分化明显,各自然分布区栖息环境、气候条件千差万别,地理群体遗传背景资料严重缺乏,这些都严重影响到石蛙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研究方面杨伟国和陈国英等1990年对石蛙的生态习性、生物学特性进行了野外调查,为石蛙研究打开了一扇门;接着丁松林等科研人员2008年开始对石蛙繁育特性和人工养殖进行了研究。后面接着有学者相继在石蛙疾病和养殖方面开展研究。然而,纵观石蛙养殖和研究历史,会发现研究大多比较零散且不成体系,没有专门的学者或机构持续专门从事石蛙这项事业。科研的缺位以及行业发展的不成熟,导致石蛙产业依然处在起步阶段。
市场推广难石蛙虽然自古就作为名贵山珍和滋补佳品写进古籍药典,然而现代人很少有人知道,报道也极其有限,尤其是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更加难以接触到石蛙。如何将这山珍美味送到城市,并且让城市居住的人们了解它,爱上它,还需要更多更大的投入。
石蛙产业向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石蛙营养与良种选育研究是决定石蛙产业发展的基础。石蛙养殖业发展已经近30个年头,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黄粉虫产业的发展,催生了专门生产昆虫蛋白作为饲料和营养原料公司;而魏海波等人发明的石蛙投食机以及配套保鲜虫技术为石蛙产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未来石蛙产业的发展必然是走向集约化和标准化方向。广东省英德市盈信农业公司目前在英德市黄花镇建立了国内最大的石蛙养殖基地,致力于开发和利用石蛙资源,并通过整合高校资源,与贵州大学产学研成立棘胸蛙良种联合研究中心,以期突破石蛙良种选育和营养配套技术,大公司的进入和“产、学、研”推动必然会推动石蛙产业发展。
在消费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越来越注重营养保健。而这一变化从湖北地区悄然兴起的吃蛙热潮就可以验证,而石蛙自古就作为滋补佳品而被传颂,更具有开发价值。另外,美国牛蛙的大行其道催生了互联网吃蛙餐饮品牌“蛙来哒”。因此,借用互联网思维,推广以石蛙为主题的饮食和养生节目,将为石蛙市场营销插上腾飞的翅膀。
王政委刘木金陈敦学张进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