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河蟹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探析
文/王正彬
作为一种水产养殖特色品种,河蟹一直深受人们喜爱。湖北省黄石市河蟹产业发展较早,品牌有“氵韦源口螃蟹”“河口螃蟹”“黄金湖大闸蟹”等,其中前两种是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优质品牌。在水体资源有限和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推动河蟹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值得深入探索的话题。为此,2022年湖北省黄石市结合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工作,在一处“五大行动”骨干基地运用“3+5”分段养殖模式进行了河蟹养殖试验。
“3+5”河蟹绿色健康养殖是指用围网将池塘分成3:1大小的蟹塘和苗塘,投放扣蟹在苗塘养殖3个月,撤网后在蟹塘养殖5个月,此法既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又可以有效剔除残蟹、病蟹,提高了河蟹存活率,增加了经济效益。
一、材料与方法
(一)池塘改造
选择黄石市某公司的5口220亩池塘进行改造,改造后池塘平均水深1.5m,池堤坡比1:2.5~1:3,堤面宽3m,用围网将池塘分成3:1大小的蟹塘和苗塘。疏浚整修进排水沟渠,使进排水分离且通畅。安装防逃设施,设施由竹竿支撑,下方为80cm高10目防逃网,土下预埋10cm,防逃网上方接30cm黑塑料膜。修缮电力设备,安装微孔增氧设施,配置3个7.5kW的罗茨风机,接PVC主管后以橡胶软支管架于池塘水面上,再接距水底15cm的微孔曝气管,微孔曝气管条式安装,每亩120m,每4m开微孔。
(二)蟹苗投放
上一年12月前清塘消毒,使用100kg/亩生石灰或15kg/亩漂白粉化水泼洒。1月底从上海崇明岛选购规格整齐(120只/kg~180只/kg)、体色有光泽、无残肢、活力强的优质扣蟹苗2300kg,放养于苗塘,放养密度4000只/亩~6000只/亩。蟹苗到达塘口后,透水2次~3次,放置岸边让其自行爬入苗塘。泼洒VC防止河蟹应激反应,第二天泼洒复合碘消毒。
(三)河蟹管理
1.投喂管理
1月底~10月,从扣蟹到成蟹养殖,全程采用正规饲料公司生产的粗蛋白含量30%以上的河蟹养殖专用料饲喂。水温低于15℃时每3d~4d喂一次,投喂量为其体重的1%~2%;水温15℃~20℃时日喂2次,投喂量为其体重的3%;水温25℃以上时日喂2次~3次,投喂量为其体重的4%~5%,傍晚投喂量占全天67%。
根据天气情况调整投喂量,闷热、阴雨、光照不足可少喂。1月~3月水温较低河蟹吃食量较差不要过量投喂,定期内服中药及维生素提高河蟹活力,提升蟹苗存活率。为丰富河蟹生物饵料,同时净化水质,可于3月向苗塘投放活螺蛳(100kg/亩)等底栖动物,8月向蟹塘投活螺蛳(300kg/亩)。
2.蜕壳期管理
4月~9月,蟹苗1壳~2壳在苗塘进行,3壳~5壳在蟹塘进行,蜕壳期要及时补充矿物质促进其蜕壳,蜕壳期河蟹吃食量会下降,因此要及时减料。蜕壳结束后及时用复合碘做好消毒工作。蜕壳期同时是河蟹病害发生的高峰期,要加强河蟹营养,增强河蟹体质。
3.蟹苗转塘管理
5月蟹苗蜕完二壳,规格达到20g/只左右,蟹塘轮叶黑藻生长旺盛时,直接撤除围网即可。转塘期间要加大饲料投喂量,防止河蟹夹草,转塘完成后要及时使用复合碘杀菌消毒。
4.病害及日常管理
河蟹病害主要有因水质恶化导致的水肿病、甲壳溃疡病、黑鳃病、纤毛虫病,因饲料变质导致的肝脏坏死症、肠炎病,以及由前两种原因导致的颤抖病等。河蟹的病害防治以生态防控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注重增强河蟹体质,提高抗病力。养殖上要对水草、水质、饲料严格把关,保持蟹塘清洁卫生。定时巡塘,做好养殖记录。
表1 2022年基地220亩池塘不同
表2 2022年基地220亩池塘养殖成本和效益情况
(四)水草管理
上一年清塘消毒7d后在苗塘内栽种伊乐藻、苦草等水草,4月~5月蟹塘栽种轮叶黑藻、短叶扁担草等水草,水草株距3m、行距4m,4行1厢间距约8m,留足河蟹活动及喂食通道,厢与厢间的喂食通道不能长有水草,若有则连根清除,水草面积占养殖面积的50%~60%。
5月前每月使用2次~3次生物肥料,使用水草专用颗粒肥料促进水草生长,但要防控青苔。7月~8月高温时期控制水草高度,一旦露出水面即割除,水草保持在水下20cm。此外应注意防范水草病虫害,发现后及时处理。
(五)水质管理
始终保持池塘水质良好、生境和谐。水温低于15℃时每10d~15d换加水一次,7月~8月高温时期每星期换加水一次,定期使用经审批后的微生态制剂和底改、解毒等产品以调节水质、改良水体环境。水体透明度保证大于40cm,溶解氧大于4mg/L,p H7~8.5。
(六)增氧管理
利用水质监测设备及时查看溶氧情况,确定底增氧设施开机增氧的时间和时段,保证水体溶氧在4mg/L以上。4月~5月,阴雨天半夜开机;6月~10月下午开机2h,日出前后开机2h,连续阴雨或低压等不良天气,要全天开机。9月进入养殖后期,要勤开机,促进河蟹生长。
(七)套养品种
上一年清塘消毒后每亩投放100g/尾以上的鲢、鳙(1:1)鱼种40尾,5月下旬每亩投放100g/尾左右的翘嘴鳜鱼种20尾,套养品种不单独投喂饵料。11月河蟹捕捞完成后,干塘捕捞。
二、试验结果
(一)池塘收获
主要集中在9月~10月,11月捕捞收尾,220亩池塘捕捞销售情况见表1,收获河蟹32939kg,平均重量150g/只以上,亩产量149.7kg。11月捕捞收获翘嘴鳜1086kg,亩产量4.9kg,鲢、鳙4733kg,亩产量21.5kg。
(二)成本分析
220亩池塘养殖年成本情况见表2,年总成本为195.8万元,年亩成本8900元。其中蟹苗40万元,翘嘴鳜鱼种2万元,鲢鳙鱼种1万元,饲料39万元,渔药消毒等2.5万元,池租18.7万元,人工费27.5万元,抽水、增氧、冷藏等项电费12.7万元,底增氧设施等按使用3年计费用3.8万,池塘改造等费用40万,捕捞工具及其他等养殖成本8.6万元。
(三)效益分析
220亩池塘养殖年效益情况见表2,年总收入341.25万元,除去成本,纯收益达145.45万元,亩纯收益为6611.3元。
三、讨论与分析
养殖河蟹全程投喂饲料是可行的。一般河蟹养殖过程中会投喂冰鲜鱼增加河蟹重量和鲜味,本养殖试验中投放螺蛳、河蚌等底栖动物和投喂专用河蟹饲料养殖河蟹,并未投喂冰鲜鱼,但河蟹养成规格、总产量均未受到影响,且未发生重大河蟹病害。不投喂冰鲜鱼也降低了水质恶化和河蟹患病的风险。
底增氧设施有助于促进河蟹生长。应用池塘底部微孔增氧设施,减少了池塘底部氧债的发生。通过搭配溶氧监测设备,实现了全天候、全时段按需增氧,极大改善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稳定了水质,减少消毒、改底等药物使用量,促进了河蟹生长,具有稳产增收效果,且微孔增氧设施安装简单,造价不高。
适当套养鳜鱼和鲢鳙鱼可以提高养殖效益。在河蟹养殖池内套养少量鳜鱼和鲢鳙鱼,不影响河蟹生长。鲢鳙鱼为滤食性鱼类,可以净化水质,防止水质过肥;鳜鱼为凶猛肉食性鱼类,可以控制水体野杂鱼,减少饲料浪费。在不增加饵料投入下,每亩可增收300元以上,提高了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