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云南祥云县红梨飘香,桃李满枝,让人倍感惊喜的是,魔芋产业的发展,使得昔日的荒坡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绿地,坡地里、山林间到处生机盎然,魅力十足。
加强技术培训。
近年来,祥云县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导向,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科技支撑”的思路,积极探索“党支部+挂包帮单位+企业+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打造“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示范基地,魔芋产业悄然兴起,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叠加效应”,还打通了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条“新渠道”。
“把脉开方”,打开发展“绿色通道”
祥云县作为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滇西边境片区县之一,又是云南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其特殊性在于贫困乡和贫困群众大多居住在山区、半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成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拦路虎”。
为克服地理环境缺陷,补齐基础设施落后短板,祥云县走“多样化+多层次+多效益”发展的路子,通过“领导+专家+驻村扶贫队员”的培训指导,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共发展核桃、特色水果、蚕桑等特色种植产业40884.799亩。
“魔芋是一种喜阴作物,适应范围广,可林下种植,管护容易,非常适合祥云发展。”祥云县园艺工作站站长李洪坤介绍,祥云山多、地多、特色林果多,为发展魔芋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土地资源。
魔芋长势喜人。
各乡镇通过小面积试种,从零星种植到规模化发展,从小户种植到10个乡镇铺开,小小魔芋瞬间成了全县人民茶前饭后讨论的热词。
“魔芋长势喜人,看来又是一个丰收年。”9月10日,阳光透过高大的核桃树,星星点点地洒在高于人头的魔芋叶子上,祥云县园艺工作站站长李洪坤淹没在魔芋的海洋,正在认真查看魔芋的生长情况。
作为新兴产业,魔芋的生长时刻牵挂着农业专家们的心,祥云县农业农村局整合园艺站、植保站、农科所等职能部门的技术力量,对魔芋病虫害防治、土肥需求时刻做好监测,并组织农户学习育苗种植、病虫防害、施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到目前为止,全县共组织开展魔芋等特色产业专题培训12期420人次,发放技术培训材料约250份。为魔芋产业的发展打开了一条“科技服务绿色通道”。
弥长村规模化发展。
“先锋树旗”,铺开发展“美好钱景”
每一个新兴产业的诞生,都会成为基层干部的阵痛。“林下套种魔芋是新模式,以前没有接触过,万一魔芋种不好,还影响经济林木的效益怎么办?”
为了消除群众心中的疑虑,祥云县10个乡镇各显神通,米甸镇采取“挂包单位+党支部+党员”双联系双推进发展模式,普淜镇采取“党支部+党员+群众联贫困户”发展模式,东山乡采取“致富带头人+党员+贫困户”发展模式……着力打造魔芋示范种植基地,走出了“支部领、挂包单位牵、党员带、群众跟”的魔芋发展新路子。
深入田间指导
米甸镇是祥云县核桃产业发展大镇,核桃虽然经济效益高,但收益周期较长,土地闲置造成资源浪费,“核桃+魔芋”既可以提高土地使用率,增加土地产值。但是,“各村魔芋发展还停留在小面积种植、零星分散、自取自用的阶段。”祥云县供排水公司党支部书记罗顺昌介绍,作为挂包帮扶责任单位,他们以村党支部为依托做好宣传,鼓励党员和村干部带头种植魔芋,着力发挥党员引领作用,通过培育一批有实战经验的土专家,帮助群众科学种植、管理魔芋。
“刚开始自己不敢种,但看到党员们种魔芋赚钱后,我也在自己家的田里种了1.5亩魔芋,种子都是县供排水公司提供给我们的。”祥云县米甸镇插朗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黄中平说。
通过“县+镇+村+组”四级发力,以及党员干部带头发展做出示范,2019年,祥云县发展魔芋4176亩,产量9772吨,产值3950.9万元。
据李洪坤介绍,2019年商品魔芋均价在6.0元/㎏左右,2020年一代种50元/ ㎏、二代种16元/㎏左右,每亩投资约5000元左右,投资一年可收益多年,后期每年都有一代、二代种,种植一亩魔芋收入可达万元以上。按这种计算,祥云又将多了一个亿元产业,魔芋将成为祥云人民增收致富新的增长点。
做好发展规划
“政策亮牌”,走出发展“康庄大道”
看着邻居们种魔芋赚了钱,插朗哨村世白么村民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陈光华家也想种,可听说每亩要投入成本5000元左右,这让他有些犹豫。
“为降低农户种植成本,我们采取‘核桃+’‘桑园+’‘果树+’等套种模式,按照建档立卡贫困户1000元/亩,非建档立卡贫困户500元/亩的标准,给予农户种植补贴。”祥云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何国永说。
“有了政府部门的种植补贴,今年我家种了4.5亩,按每亩1万元的收益计算,到魔芋成熟时,我家至少也有4万元收入。”陈光华对魔芋种植充满了信心和底气。
2020年,祥云县10个乡镇多点开花,314户种植户,共发展魔芋8523.06亩,其中建档立卡户发展魔芋1537.7亩。
从小范围试点到大规模种植,魔芋已真正成为祥云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成为全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力产业支撑。
云南网记者 熊强 通讯员 杨丽芳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