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农民日报》刊发《“花小桃”里的大梦想》,报道了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出发,对水果产业进行转型升级,按照有机农产品种植标准,综合考虑农残、主要营养成分理化指标等,制定出花溪黄桃的新标准。今年6月,章星江的果园出产的黄桃得到了“花小桃”品牌的授权,首届黄桃采摘节暨“花小桃”品牌首发仪式也在他的果知然果园举行。全文如下:
“十月中旬最后一批‘花小桃’采摘结束,我们就把主要精力转到农家乐,每个周末都是这样忙。”刚刚承接完一场百日宴的章星江告诉记者,从六月份“花小桃”发布仪式至今,他的农家乐大部分时间都被预订得满满当当。
章星江口中的“花小桃”是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推出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之一。2019年以来,花溪区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出发,对水果产业进行转型升级,按照有机农产品种植标准,综合考虑农残、主要营养成分理化指标等,制定出花溪黄桃的新标准。今年6月,章星江的果园出产的黄桃得到了“花小桃”品牌的授权,首届黄桃采摘节暨“花小桃”品牌首发仪式也在他的果知然果园举行。
得益于“花小桃”采摘的引流,章星江的农家乐办得火热,除了接待游客,由于环境优美,物美价廉,也受到十里八乡村民们的青睐。娃娃的百日宴,老人的过寿宴,亲戚朋友的聚会,都会选择这里。
“在宁波打工时,我就想哪天回家能干一番事业。”返乡创业是章星江多年的梦想,黄桃种植初见成效,章星江离梦想也越来越近,回首种黄桃这条路,还得从3年前说起。
合作社社员在黄桃基地采摘黄桃,喜获丰收。刘诗佳 摄
返乡转行建果园
生于1988年的章星江,有着比同龄人丰富的人生经历,黝黑的脸上略显沧桑和稳重。“我做过农活,在灯具厂打过工,干过工程与土石方打交道,现在种果树。”
燕楼镇谷蒙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和大多数农村青年一样,章星江很早就走上了“打工路”。2007年,19岁的章星江外出打工,在浙江宁波的一个灯具厂里带班,一干就是五年。2012年,听闻家乡的发展颇有起色,考虑到父母日渐年迈,章星江果断带着妻儿返乡。
时值谷蒙村旁边的燕楼产业园开工建设,有过大城市打工经验的章星江迅速捕捉到致富良机,投入自己打工的全部积蓄,干起了土石方的转运,成了村里第一个“包工头”。
日子逐渐红火起来,但敏锐的意识让他时刻保持清醒——在工地每天睁眼就是砂子、水泥,又脏又累,“这样不行,产业园总有建好的一天。”章星江开始思索新的出路。
2018年,花溪区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发展大力挖掘返乡人才,强化村级“能人”的培养和带头作用。在花溪区农业农村局组织的学习会上,章星江结识了来自江苏徐州的西梅种植专家,深入交流后,搞种植业的念头逐渐萌生。
“搞种植的可持续和长效发展路子很吸引我,搞工程不可能搞一辈子,感觉这个才是长远的事业。”在邀请专家实地考察和给出可行性建议后,章星江花了两个月,跑遍了贵阳市区的大小超市和水果店,做了一次详尽的市场调研。
“西梅市场很好,能卖到接近30元一斤。但我发现大部分都是新疆的货,本地基本没有。”说干就干,章星江邀请专家到现场指导开挖、栽种、管理。
套种黄桃,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西梅种下去以后,章星江又算了一笔经济账,西梅从栽种到看到效益,至少要五年,这五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这样下去可吃不消。于是章星江又和专家联系,探索套种模式,最后根据谷蒙村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综合时间安排,最终选定黄桃。
“我自带‘第一’属性,我是村里外出打工比较早的,搞工程也是最早的,搞果园也是第一个。”可是乐观的心态很快就被焦虑替代了,种黄桃远比在工厂带班和当包工头的学问大,这次当“吃螃蟹第一人”就没那么容易了。
套种之前章星江反问自己,黄桃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省内其他地区已经有种黄桃的成功案例,如果盲目地栽种,可能会带来更大的亏损。于是他又开始市场调研,上网查资料,询问专家。最后得出结论,种早黄桃。“要种就种在最前面,别人没有我有,五、六月份就能吃上黄桃,这样才有竞争力”。
由于大部分黄桃的成熟期在8月份,如果章星江的早黄桃能够提前两个月上市,应该供不应求,可以保证市场价格。但早黄桃种植成功案例极少,很多品种也才刚刚走出实验室。章星江左右权衡,还是决定试一试。
在老师指导下,2018年10月末他到江苏徐州、安徽等地考察买苗,跑遍十几个区县,在12月份就完成了300亩的栽种。第一年种植投入巨大,几百亩树苗种下去,因为缺水,浇水、打泥浆、修蓄水池,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保苗。干农业都是亲力亲为,那段时间章星江每天都在果园里,微信运动都是3万步起。他打趣地说,每天和果树打交道,睡觉都梦见黄桃苗,现在他都成了半个黄桃种植专家了。
2020年,章星江的黄桃终于挂果。“吃到第一口黄桃,心里的大石头才算落了地。”
搞采摘,有不一样的想法
谷蒙村距离贵阳市区不过10公里,花安高速、贵阳南环高速、田园路等主干道穿行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近年来,作为贵阳人“后花园”的花溪大力发展乡村游,周末到花溪去,成了贵阳人的新风尚。
在外打工和承包工程的经历,练就了章星江精明的商业头脑。抓住谷蒙村的区位优势,从种树开始,他就想好了走采摘的“农旅融合,高端有机”发展方向。章星江介绍,他有意规划不同熟制时间的黄桃分片种植,从5月份到10月份,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他的果园一直可以采摘。
“走采摘不走批发,一方面价格有优势,另外可以帮助我开农家乐。”为了培育市场,2020年第一批黄桃成熟时,章星江倒贴邮费免费送给周边的企业和住户较多的小区。知名度打响度以后,今年5月,章星江的农家乐也顺势营业。
今年章星江的果园黄桃总产量在10万斤左右,以平均每斤20元的价格售出,接待游客近4000人次,农家乐开业至今每月营业额都在5万元上下,“花小桃”让章星江的创业梦成了现实。
绿了山野,富了农家
“我家19亩地,全部流转给果园,拿到了流转费,我在果园工作,又多了一份收入。”村民徐杨宝告诉记者。
燕楼产业园的建立吸引了谷蒙村的年轻人,随之而来的是大量耕地的撂荒和年迈村民的失业,徐杨宝就是其中之一。
当好致富“带头人”,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也是章星江建果园的目标之一。章星江以每亩800元每年递增50元的价格流转了500多亩土地,其中大部分为荒地,同时以每月3000元的月薪吸纳了8个像徐杨宝这样的村民作为果园的长期工人。果园的高端定位发展方向,也决定精细化的管护对人工的大量需求,除草、施肥、授粉、套袋、浇水,每一项都是人工处理,果园最多时一天有50多人工作,章星江以每人每天100元的报酬结算。不仅解决了耕地撂荒和村民就业问题,还为村民们增加了收入。
“都是一个村的,有些还是看着我长大的长辈,只要是身体健康,年纪大点我们也要。”据章星江介绍,目前他和其他几位村民成立了合作社,预计未来5年果园盈利后,合作社将出钱建立谷蒙村公益基金,作为谷蒙村的公益支出。
“他可是我们村年轻人的代表,有经验有干劲,我们也积极地争取将他吸纳进组织。”村党支部书记章振玉说。2020年,章星江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谈及成为党员的事,章星江黝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现在心里的使命感更强烈了。”当地农业部门也积极支持果园的发展,划拨资金帮忙修建了冷库,今年又为果园修了直达路。
现在,章星江又开始着手进行新的土地流转,准备规划鱼塘搞养殖垂钓,进一步丰富果园业态,带动更多村民就业、增收。
如今,“花小桃”不仅承载了章星江的创业梦,也承载了谷蒙村村民们的乡村振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