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我市涌现出一批特色产业村,涵盖特色种植、林产品加工、生态旅游、多种经营等多个方面。它们焕发出蓬勃生机和独特魅力,对全市农村特色发展、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从今天起,牡丹晚报开设“走基层·魅力乡村行”栏目,聚焦全市23个特色产业村,探寻它们的成功之道、致富秘笈,敬请关注。

生态大棚,种出“致富路”

牡丹晚报记者 郭卫东 韩 波

大棚种草莓一年赚多少_大棚种植草莓怎么样_草莓大棚种植致富

李祥领在大棚里摘黄瓜

11月18日,在菏泽开发区佃户屯办事处双庙社区,123座蔬菜大棚显示出勃勃生机,收菜的机动车络绎不绝,菜农忙活着收菜装车。

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建强说:“社区已划入菏泽市高科技农业生态园区,整个园区建设蔬菜大棚500座,葡萄、樱桃、苹果等林果1000余亩,陆地蔬菜3000余亩,黄瓜、苦瓜、西红柿、小油菜等产品2010年已通过国家级绿色食品认证。这些年,老百姓大多在家种蔬菜,腰包也鼓了起来。”

从“走乡串户”到直供超市,观光大棚建到城市里

11月18日,在菏泽开发区佃户屯办事处双庙社区,一辆崭新的商务车停在一座大棚外,棚主李祥领夫妻在棚里忙着摘黄瓜。“祥领是村里最早搞蔬菜大棚的种植户,快20年了,不仅在本村有2亩多大棚,还在穆李附近搞了几个观光大棚,生意越做越大了。”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建强说。

早在1996年,李祥领就开始在村里搞蔬菜大棚,那时候仅有半亩多地。

“刚开始经验不足,经常出现病虫害或其他问题,黄瓜的产量上不去。”李祥领回忆说,妻子刘莲金常抱怨,说刚嫁过来就天天在地里摸爬滚打,也没赚几个钱。“不仅产量上不去,销路也不好,骑车子走街串巷,一天卖不了多少。”说起往事,他笑了。

从半亩到一亩,再到现在的两亩多,随着经验的积累,李祥领种植黄瓜的规模越来越大。

“现在还下乡卖黄瓜吗?”牡丹晚报记者问。“哪有时间下乡啊?再说了,现在种的都是高档黄瓜,直接供应大酒店和超市,根本到不了集市上。”李祥领一边说,一边摘了根黄瓜给记者看。

“现在,我又在穆李跟人合伙承包了一片地,主要搞观光农业,有草莓、西红柿、葡萄、西瓜等,为城里居民周末休闲游提供了好去处。”李祥领自豪地说。

5年建大棚12个,一年净赚十余万

“早五六点钟到大棚,早饭、午饭都在大棚里解决,晚上八点后才回去。”高现琅这样对记者说。

2008年,高现琅放弃了在菏泽城区打工,返乡种植大棚,遭到妻子、父母的极力阻拦。“如果赔了怎么办?几年都翻不了身。”妻子说。一向颇有主见的高现琅,没被吓倒,一边安慰父母,一边说服妻子,贷款建起了大棚。

2009年,高现琅试着种植西红柿,前前后后投资了5000多元钱,最后却仅收入百十块钱。“我们村主要种黄瓜,种西红柿的技术不够成熟。地温高导致西红柿坐果率低,对我来说是个教训。”高现琅总结说。

多次到外地“取经”,高现琅最后还是选择了种植黄瓜。

“由于种黄瓜的技术比较成熟,很快就发展起来了,不到5年就发展到12个大棚,还雇佣了8个工人打理。”高现琅说。

“一年收益怎样?”牡丹晚报记者问。

“除去人工、种子、肥料等各种成本,净赚十多万元。”高现琅搓搓手说。

“现在家里人支持了吧?”牡丹晚报记者笑问。

“虽说一开始阻拦,但真正干起来了,家人都拧成一股绳支持我。”说这话时,高现琅也笑了起来。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