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蛙的功效及种植模式
1功效
1.1护田卫农黑斑蛙是青蛙的一种,属于无尾目、蛙科、蛙属的两栖动物。黑斑蛙,俗称“农田卫士”、“庄稼保护神”,其生性凶猛,跳跃能力极强,是捕食螟蛾、稻苞虫、蝗虫、蝼蛄、叶蝉、蟋蟀等30多种水稻害虫的能手,日食害虫70多只,年均消灭害虫万余只。目前,因为滥用化肥农药、非法过度捕捉,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黑斑蛙几乎销声匿迹,生态失去平衡。对于濒临灭绝的珍稀品种而言,最好的保护就是开展养殖。在人为条件下,如果在稻田中投放45 000只/ hm 2左右的蛙,不仅可以消灭虫害,而且会产生大量有机蛙粪,可节省碳铵1 500 kg/ hm 2,磷肥375 kg/hm 2,钾肥225 kg/hm 2,从而大大节约农业成本,实现良性循环 。
1.2营养丰富黑斑蛙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口感极佳,其脂肪少、糖分低,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 A、 B族维生素、维生素 C及尼克酸、肌酸、肌肽等营养成分 [2]。因其“擅长跳跃,营养好、品质高,药食同源”而被誉为“青蛙中的王子”。黑斑蛙是上等的绿色食品和滋补佳品。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南人食之,呼为田鸡,云肉味如鸡也”、“食之至美”。
1.3药食同源黑斑蛙也是集食品、保健品、药品于一身的药用动物,药食两用。据《东北动物药》记载:“青蛙鲜用或阴干行用,可全体入药”,有“利水消肿,解毒止咳”之功效,能“治水肿喘咳,麻疹、月经过多等”,其成体的胆、肝、脑、皮均可供药用。幼体蝌蚪有延年益寿之作用。关于青蛙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中药大辞典》、《中国医学大辞典》、《实用中草药大全》、《现代本草纲目》等20余种中医药书籍上均有记载 。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黑斑蛙肉性凉,味甘,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补肾益精、养肺滋肾之功效,其机体中亦含有多肽类、多种维生素、诸类生物激素、酶和保湿因子。两栖动物国际拯救组织泰莱教授认为:“青蛙能造福人类,因为它们的外皮含有对付疾病的化合物,包括抗菌和抗病毒物质,从青蛙皮提炼出的药物‘几乎是无限的’,‘青蛙可提供大量的新药’,它们俨然是‘随街跳着的药房’” 。
2养殖模式
2.1基础建设
2.1.1精心选址。在选址上要满足以下条件:附近水源充足,且水质好, pH为7~8;周围无工业废水、生活垃圾等污染;有可靠的电力供应保障;排灌方便,要求进水便利,排水顺畅,确保抗旱排涝;要远离自然灾害频发的地方。另外,还要充分考虑周围环境,预留发展空间,签订土地长期租赁合同,避免土地租赁纠纷。
2.1.2开沟建池。以面积667 m 2的田地为例,以长20 m、宽4.5 m为规格(可依地形而定大小)开沟建池,池间距为0.8 m,便于人员通行。内池长20 m、宽1.5 m、深0.4 m,池底铺设黑色防渗地膜,用泥土将两沿及底部压实。内池两边分别留有宽1.5 m的陆地面积,可供黑斑蛙栖息活动。池的四周埋设高1.5 m的水泥柱子,围上高1.2 m的聚乙烯细目围网,防止黑斑蛙逃跑。按此规格,每公顷可建90~105个精养池。此后,在所有池子上方架设距离地面2 m(可供人自由穿行)的天网,以防止白鹭、鱼鹰、麻雀等天敌入侵。这样便形成一套立体式防逃防天敌保护体系。此外,池内前后要设计进水、排水管道,以保证养殖期间进、排水畅通便捷。
2.1.3营造环境。精养池内两边陆地上每隔6 m设置1个简易料台(将化肥包片清洗干净,剪开后将内衬朝外铺在空地上即可)。料台上方接通电源安灯走线悬挂1盏功率7 W的节能灯,晚上可诱集飞蛾等昆虫,为黑斑蛙补充食源。料台左右两边可稀稀疏疏种植几棵黄豆,长大后供其遮阴纳凉之用。黄豆无须打理,全程不会生虫,蛙便蛙粪是有机肥料,可促其茁壮成长。池内蓄满水后可间隔种上水葫芦,能够吸收水中脏物,净化水质。水葫芦生长旺盛,一旦生长过密要适时清理。此外,黑斑蛙变态期结束后(由蝌蚪转为幼蛙,登陆上岸)可在池中投放6~10条鲫鱼苗或鲤鱼苗,以吃掉水中蜉蝣生物帮助活水。如此便形成一种相对封闭的仿自然生态环境,为黑斑蛙营造一个安全、幽静、舒适的理想栖息场所。
2.2生态养殖
2.2.1饵料选取。从生理角度审视,黑斑蛙眼睛高度近视,只能看见并吞食眼前的活物。在黑斑蛙养殖过程中,活性饵料的选择尤为重要。黄粉虫和蚯蚓属于上等饵料,但其饲养成本高、环节繁琐、产出周期长且劳动量较大,在实际操作中不可取。蝇蛆养殖最为简便易行。蝇蛆即苍蝇的幼虫,无头、无足,色白,生长繁殖速度极快,其体内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全面[5]。蛆虫活性更强,适口性更好,更易被黑斑蛙发现并摄食。蝇蛆养殖易于管理,周期短,成本低,产量大。
2.2.2骨头生蛆。该方法就近取材,采用野外诱集和骨头生蛆法即可获得蛆虫。可到附近卤肉店寻获或廉价购买其剩下的猪骨头,市场价格一般为0.8元/ kg。然后,将骨头置于修砌好的水泥池(规格自定)中,整齐摆放堆积成长方体,用水管将其自上而下浇湿淋透,并使池中保留10 cm水位。因为卤制过后的骨头上还附着有残肉和油脂,遇水便散发腥味吸引大批苍蝇聚集产卵。2~3 d后便会有小蛆蠕动,可根据需要提取。一般而言,每100 kg骨头可生蛆30~40 kg。7 d后,骨头发白营养尽失,可清除干净卖到骨粉厂家,市场价位一般为0.6元/ kg。这样,骨头生蛆成本只有0.2元/ kg。
2.2.3其他方法。此外,还可以配合其他生蛆方法,如利用低价购买的翻塘鱼和捡拾菜市场的鸡、鸭、鹅、鱼类内脏以及猪下水等腥物。可将其直接置于水泥池中,无需用水浇淋,自然会有苍蝇飞来产卵。3 d后便可采集蝇蛆投喂使用。喂食时间可固定在每天6:00和18:00,每天2次。将蝇蛆用 EM菌消毒5~10 min后直接撒于料台即可,黑斑蛙便会群集围餐。
2.3养殖效益
2.3.1效益分析。黑斑蛙养殖在国内刚刚起步,属于朝阳产业,市场前景广阔。研究证实,黑斑蛙养殖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周期短、致富快的新兴项目,如利用精养池高密度养殖。一个宽4.5 m、长20 m的池子可投放8个卵团,孵化出20 000只蝌蚪,大约成活16 000只幼蛙,除去自然损耗,以成品24~28只/ kg计算,最后可产出商品蛙150~200 kg,按照目前市场保守价格40元/ kg,减去成本可获利润5 000~6 000元,折合经济效益450 000~600 000元/ hm 2,最高可达900 000元/ hm 2。
2.3.2市场定位。根据黑斑蛙的养殖周期,年后4~5月抱对产卵,9~10月商品蛙长成上市。最佳上市时间为国庆节、春节和端午节,此时与野生蛙错峰上市,价位更高,品质更具有竞争力。当然,春节上市需要运用一些技术储藏才行。销售范围可选择极富消费潜力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一线城市,也可锁定在农家乐、度假村、旅游景区、特色餐饮及大型商超等高端市场。
3管理措施
黑斑蛙养殖“三分养,七分管”,重在管理,要做到“严防死守”。
3.1防逃逸精养池外面的围网主要是为了防范黑斑蛙逃逸,因其野性难驯、擅长跳跃。要经常检查围网是否有破洞或小孔,及时缝补、堵塞。
3.2防天敌围网可防止蛇、刺猬、黄鼠狼等天敌进入精养池内。天网可防止白鹭、鱼鹰、水鸟、麻雀等天敌入侵。使用井水水源,前期可防止泥鳅、鳝鱼、黄颡鱼等吃掉池中蝌蚪。要经常巡视养殖场,察看天网、围网破损情况。
3.3防人为 一般而言,正规的黑斑蛙养殖场谢绝外人参观。首先,访客身上很可能携带细菌、病毒等传染源,会引发疫情,从而造成不必要损失。其次,过多打扰容易导致黑斑蛙应激反应,表现为四下逃窜、拼命触网、角落扎堆等惊恐状,严重者会发生大面积死亡。围网和天网也起到隔离人群的作用。此外,应再设置一道纱窗门,以防不速之客进入。
3.4防疫黑斑蛙是野生动物,生命力较强,一般情况下无重大传染疾病发生。但是,要注意以下方面:①在水源不洁或野外黑斑蛙(未经消毒处理)混入时,会出现腐皮病,有局部传染。需及时清理出病蛙并进行隔离,用青霉素钠溶液,注射大腿白色皮肤部位,注射量0.1 ml/只,再用“碘类”药物药浴。②黑斑蛙会由于水质不洁、高温天气、惊吓等原因导致免疫力下降甚至失明,从而无法正常觅食而发生死亡。防治办法如下:酷暑高温时尤其要保持养蛙池区域安静,避免人为惊扰;增加换水次数和时间;加强场池、水体的消毒措施。另外,因为跳跃撞网碰破嘴皮的青蛙,只要食源充足,3~4 d后即能自愈,不需要特别处理。若发现池中有死蛙,应及时清理,避免恶化池中环境。
3.5防水藻要定期清理精养池内的水藻等各类水草。特别是在蝌蚪期,网状水藻是蝌蚪的致命克星。蝌蚪一旦钻入其中,便如进入迷宫被死死缠住难以脱身,很快就会窒息而亡。要保持池内环境,不能一刀切清除干净,但要控制各类水藻的生长,以达到和谐共生为宜。
3.6“死守”黑斑蛙养殖不仅需要管理经验和技术支撑,而且还要比拼耐心与毅力。若要避免养殖场可能发生的一切意外,必须坚持全天候蹲守和常规性巡视。只有“人不离场,场不离人”,才能保证养殖最终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