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沁源县按照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工作要求,结合当地实际、依托独特优势,重点围绕“特”“优”战略培育现代化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吸引农业示范项目、优质资本、先进技术、高端人才集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不断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努力蹚出了一条符合沁源实际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乡村能人成长于乡土、情系于乡愁,大多具有创业、营销与技术等方面的能力,在乡村振兴中,他们带动当地特色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从而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内生动力。

在沁源大地上,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

水泉村:养蜂酿出甜蜜路

法中乡水泉村位于县城东南部,森林覆盖率高,气候湿润。近年来,该村依托优良的生态资源,大力推动中华蜂养殖特色产业发展,让小小的蜜蜂甜了群众心田,鼓了群众腰包,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 基础。

吴云是地道的水泉村人,十几年来一直钻研养蜂技术,从创业起步的15箱发展到现在的 780箱,走出了一条自己致富,带动村民也增收致富的甜蜜之路。

在福云源中华蜂养殖基地,一个个蜂箱错落摆放在草地花丛中,寻着“嗡嗡”声望去,蜂箱入口处勤劳的蜜蜂进进出出,成群的蜜蜂穿梭在花丛中采蜜。

种植致富记录_种植致富案例_致富种植记录怎么写

吴云告诉记者:“中华蜂采集力强、利用率较高、采蜜期长且营养丰富、滋补保健,是人们的健康益友。法中乡水泉村景色秀丽,植被丰富,物种繁多,是养蜂产蜜的绝佳‘秘境’。这些蜜蜂特别有灵性,每天7点起来给蜜蜂喂水,进行巢门观测。晨雾退去、太阳升起后,打开蜂箱,工蜂以紫外线定位,出窝寻蜜,发现蜜源后,通过跳八字舞、圆圈舞的方式传递讯息,通知伙伴进行采集。”

该村于2018年成立了沁源县福云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目前,该产品已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检测认证,注册蜂蜜商标为“蜜鹊”。

“蜜蜂全身都是宝,蜂胶可以杀菌、蜂蜡能够补船、蜂蜜护肤美容、蜂王浆增强人体免疫力。按市场 均价每斤 20 元计算,100 箱一年能产蜂蜜 5000多斤,毛收入达10万呢。”谈到蜜蜂养殖带来的收入,吴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春。为了使全乡养蜂产业形成集约化、规模化,吴云积极引导当地有经验的养蜂能人带动周边村民参与其中,定期进行指导培训,通过政策、资金、技术扶持措施统筹协调,稳步推进中华蜂产业的发展壮大。每当这里忙时,附近村民都过来务工,像这花丛里勤劳的“蜜蜂”一样,通过在家门口辛勤的劳动,增加一份收入。

种植致富案例_致富种植记录怎么写_种植致富记录

法中乡水泉村村民吕耀明告诉记者:“我农闲的时候就来这儿打个工,一个月能赚 2000多,还可以学到养蜂的技术,挺知足的。”

除了中华蜂养殖这个生态、高效的富民项目,近年来,法中乡坚持党建引领,立足当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种养殖产业,聚焦“特”“优”战略,大力发展牛、中蜂、林麝等生态养殖业,小米、黑木耳、羊肚菌等特色种植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官军村:种植中药材致富有良方

走进沁源县交口乡官军村中药材育苗示范基地,浓郁的药香味扑鼻而来,放眼望去,黄芪、党参、黄芩、连翘等中药材绿油油铺满田间,仿佛山川间铺着一条绿地毯。

种植致富记录_种植致富案例_致富种植记录怎么写

交口乡官军村位于县城东北部,全村有240户、807人,近年来,由于务工、就学等原因,村里年轻人都外出远走他乡,村里仅剩年龄较大的孤寡老人,除了种地,几乎没有生活来源。

近年来,交口乡官军村以党建为引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不仅培育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实现了土地效益最大化,帮助群众实现多渠道增收致富。村民们都说,这一切和中药材基地分不开。而该村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王慧敏。

以前在外当过水泥匠等杂工,王慧敏苦于没有技术和资金,也找不到合适的项目回乡发展。当他在一家中药材种植基地打工,并掌握了一定种植经验后,才萌生了要回乡种植中药材的想法。

“这里气温恒定,土质为砂土泥土混合,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非常适合中药材种植。” 社长王慧敏介绍,他在多方考察后,在该村找到了一片比较适合种植中药材的林地,这才有了如今的中药材种植基地。

“我将几年打工攒下的积蓄投了进去成立了合作社,合作社主要经营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社员种植面积2000余亩,带动农户种植1800余亩。现已现流转土地1000多亩,荒山、荒坡3000余亩,现已建设有一个350亩的有机中药材育苗育种基地,可以为全县提供2000亩的高质量种苗,1000亩种子。”

“我们主要采取起陇种植的方式,可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等诸多作用。当然,其中最明显的效果是增加产量,减少劳动力成本。”王慧敏告诉记者,“中药材具有周期短、见效快、市场好、可持续等特点,中药材项目的顺利实施,对盘活沁源县农村土地,提高农户积极性,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将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62岁的高胜旗以前就靠种植玉米土豆谋生,收入并不乐观,他告诉记者,“自打洪腾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以后,让他守着家里就能挣钱。除了流转了他家部分土地赚取收入后,闲暇时还在地里干活,每天光劳动就能挣成百块钱,对家庭的开支也有相当大一部分好处。”

为带动周围群众发展,合作社不定期聘请困难群众做工,每月达100人次。他还优先聘请脱贫户,只要用工就会召集30个固定工人前来,而他们不仅能挣钱还可学技术,此举也让当地农户发展中药材种植成为可能。

合作社在交口乡其他村还种植黄芩600余亩,林下种植党参6000多亩,可带动村民45户,平均每户增收4500元。同时,合作社还与山西农业大学签订《沁源黄芩机械化育苗技术研究与示范》横向科技项目协议,共同研究黄芩育苗整地,黄芩机械化育苗播种量试验,黄芩育苗田灌溉技术,黄芩机械化育苗基地建设与示范,制定沁源黄芩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五项内容。

“种植技术逐步成熟后,可带动周边劳动力200多人,平均每人每年增收4300元。一人富了说明不了什么,要大家一起富裕才是好事。下一步,我们将建设自己的加工基地,带动辐射周围村庄,实现种植加工基地农业产业化一体化发展模式,带领更多的百姓致富。” 王慧敏如是说。

如今官军村,荒芜的田地绿了,村民的腰包鼓了,每一寸土地都涌动着勃勃生机。

农业部门:送“技”下乡助农增收

盛夏时节,随着气温升高,谷子、药材等经济作物陆续进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为切实提高产量,确保种植户增收,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作技术指导。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采用玉米带与大豆带复合种植,让高位作物玉米株具有边行优势,扩大低位作物大豆受光空间......”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正高级农艺师窦贵新和同事每天奔走在乡间,向种植户传授和推广农业生产技术,与农民面对面,就防治病虫害、田间管理等问题进行现场交流。

农民种植离不开农业部门科学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在康丰源农业有限公司的马铃薯基地看到,一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正在喷撒农药,这是夏季农田苗期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为的就是让农作物更好地生长。

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刘学东告诉记者,“目前,沁源县主要农作物正处于生长阶段,苗期的病虫害以小地老虎为主,我们主要采取以下三个措施:一是杀虫灯“诱伤”成虫,二是人工捕捉幼虫,三是化学药剂进行喷雾防治,通过以上方式就能够使小地老虎扑灭在关键时刻,保证苗期正常生长。”

连日来,县农业农村局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主动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邀请长治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相关技术骨干在全县开展种植培训会,深入田间地头,针对目前种植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因地制宜将各项技术措施落到实处。

“乡村致富带头人,致富是前提,带动是重点。我们为这些致富带头人提供优质资源倾斜、项目资金扶持、相应政策激励,为其产业发展添柴加火。同时积极对接当地周边企业,为种养殖户牵线搭桥,拓宽销售渠道。我们还对当地致富能人进行积极正面的宣传,营造辛勤劳动、创业致富的良好氛围,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鼓励当地有想法的农户直接或间接参与其中,形成‘先富带动后富’的良好局面,让致富能人真正发挥其‘领头雁’的作用。”沁源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说。

村美民也富。田野正绿,家园正美,沁源大地正焕发着蓬勃生机,在这片沃土上,沁源人民正在描绘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融媒记者:崔淏斐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