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良小草坝天麻是麻中名品。
从只能入林寻麻到人工种植成功,再到通过有机认证的天麻种植基地……改革开放40年,也是三代“天麻人”不懈努力发展天麻产业的40年。
周铉教授:天麻是可以种植的
1966年,中国科学院云南植物研究所40岁的周铉教授怀揣《毛主席语录》,走进了小草坝。他的任务是让更多的小草坝天麻出现在世人面前。因为在这以前,天麻只能依靠有经验的农民到深山老林中去寻找。由于无法种植,天麻异常稀缺。
那个年代的小草坝,许多农民连煤油灯都点不上,照明只能用“干竹亮篙”,充饥常常是蕨草根。周铉在“朝天马”背后的一条深山沟——花包树建起了试验基地,这一试验就是13年!这13年中,周铉教授吃粮要到几十公里外的彝良县城去背,煮饭用吊锅,还需要时时防范野兽的威胁。但任何困难都没能动摇周铉的决心。
1966年至1979年的13年里,周铉教授在小草坝进行天麻无性、有性繁殖实验获得成功,从此改写了天麻只能野生不能种植的历史,周铉因此被称为中国天麻有性繁殖法的创始人。
这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
“70后”农民杨洪述:把天麻种成“金坨坨”
彝良县小草坝镇有个“70后”农民,名叫杨洪述。
1995年,高中毕业回乡的杨洪述,与妻子郭天茂将打工、卖海花、卖笋子好不容易积攒下的5000元作为发展天麻的启动资金,在自家的承包地里开始试种天麻。由于技术尚不成熟,杨洪述饱尝了失败的滋味。后来,在周铉教授指导下,逐步掌握了种植天麻技术,并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成为较早通过天麻种植致富的人。
2012年,杨洪述注册成立了彝良县原生态天麻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更多乡亲通过种天麻致富。
通过4年的努力,到2016年,该合作社从最初的五六户社员发展到140多户,辐射带动附近海子、高坎、文庙等10多个村民小组500多户群众种植天麻,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00多户。2015年,合作社社员年收入户均超10万元,种植天麻最多的10余户农户每户收入甚至都超过了30万元。村民李途林家原来非常贫困,种天麻后,他家建起了小洋房。天麻成为贫困群众致富的“金坨坨”。
“90后”农民彭家念:我要打造天麻产业链
“90后”的彭家念,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16岁就辍学到外地打工。几年后,彭家念把目光放在了天麻种植上,但他的“天麻梦”并不顺利,几经失败,彭家念始终初心不改。
2012年,市委、市政府将天麻作为最富有昭通特色的高原产业来抓,组建昭通市天麻特产局,统筹推进天麻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彝良县结合实际,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天麻种植与林木发展相结合,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天麻产业。
消息传到小草坝,彭家念立刻行动起来,多方奔走,筹集了40万元,买了10吨乌天麻种,在小草坝大雄村建起一个林下种植商品麻基地,进行天麻林下无性繁殖。2014年,彭家念商品麻销售额达60万元。当年年底,彭家念成立了彝良天桓农业种植发展有限公司。2016年至2017年,彭家念的公司成功入驻昭通市互联网创业孵化园,并在高寒的彝良县洛泽河镇仓盈村流转300余亩荒山,建立标准化天麻育种基地。彭家念计划下一步建立标准化加工厂,注册商标、开专卖店,依托互联网,真正打造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天麻产业链。
彭家念说,让全国人民都吃上小草坝天麻是他的梦想。
40年,三代“天麻人”的逐梦之旅。
今天,周铉教授被誉为“天麻之父”,2014年,彝良授予周铉“彝良县荣誉市民”称号。
通过周铉教授,杨洪述、彭家念等“天麻人”努力追梦,40年间,小草坝天麻从一种中药珍品,转而成为群众致富的“金坨坨”。40年间,小草坝天麻从稀缺难寻走向城乡角落,以“天麻汽锅鸡”为代表的天麻美食和以“天麻醒脑胶囊”为代表的天麻药品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2016年12月,以小草坝天麻为主的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通过国家认监委验收,彝良成为全国第二批、云南第一家“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
近年来,彝良县按照“保护优先、规模控制、规划引领、基地种植”的发展理念,坚持优质良种繁育、标准化基地化种植、研发加工同步推进,有序发展天麻产业,取得了丰硕成果。
据统计,截至2017年,彝良培育有机天麻种植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天麻种植专业合作社已达175家,运行较好的54家;天麻种植面积达到5.6万亩,覆盖14037户49231人;年产值从2010年的1.9亿元上升到2017年的17.01亿元。
彝良县还建成了天麻良种繁育中心、天麻研究实验室、天麻“两菌”厂、天麻野生种质资源保护区、占地1700亩的昭通市高原特色农业天麻示范园和全国首个天麻专题类博物馆(中国天麻博物馆)。
目前,具有先进保鲜、储存、加工生产线的山益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加工企业入驻彝良,以天麻等特色农产品为主,着力加工绿色环保品牌产品。
“彝良天麻种植、加工、销售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采访中,彝良县林业局局长彭泽源说,“没有改革开放,没有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产业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等政策,彝良以天麻为主的产业发展就没有今天的格局。”
40年来,彝良在广阔领域书写了奋进篇章,全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1051万元上升到2017的61.98亿元。62万彝良人民正在新征程上砥砺前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