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三元朱村因种植蔬菜大棚被人们熟知,经过近28年的发展,村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这一切的变化离不开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的付出。在他的带动下,冬暖式蔬菜大棚得到推广,千万农民脱贫致富。作为十九大代表,王乐义表示,作为一名党员,活一天就要为党做一天工作,为人民服务一天。

潍坊大棚种植致富_山东潍坊大棚种菜基地_潍坊致富大棚种植基地

王乐义(左一)在大棚内传播种植技术。

山东潍坊大棚种菜基地_潍坊致富大棚种植基地_潍坊大棚种植致富

王乐义回村宣讲十九大精神。

村里建养老院,老人可免费住

11月7日,记者走进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在村里的广场游园内,孩童们在戏耍,老人在下棋娱乐,一派祥和景象。

对于现在的生活,村民心里非常满足。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元朱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村里所有的道路都硬化了,村民住进了新楼房,冬天集中供暖。另外,自从住进楼房后,村民的习惯也比以前好了,更加注意卫生,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元朱村不仅注重村里配套设施的建设,还一直把民生事业放在重要位置。村里每月都会给60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金,70岁以上的老人每个月可以领到200元。

另外,村里还有养老院,6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免费在养老院里生活。“养老院优先向退伍军人、贫困户和为村里做出贡献的老人开放,现在住着30名老人。”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说,为了鼓励年轻人上学深造,年轻人考上大学后,村里会奖励1万元。

“这么多年了,乐义就是再忙也不忘这些老人。”村民张传贤老人说,他生活困难,王乐义每年都资助他1000元,平时还经常给他送些茶叶和酒。

顶压力冒风险,建第一批大棚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三元朱村村民以种地为生,生活不是很富裕。而如今,经过近三十年发展的三元朱村,可谓是家喻户晓,也与蔬菜大棚紧紧联系在一起。

村里现在富裕了,但提及当年发展蔬菜大棚的经过,党员们仍然记忆犹新。1989年,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顶着压力,冒着风险,带领着三元朱村的17名党员干部建起了村里第一批冬暖式蔬菜大棚。当年12月24日,三元朱村17个大棚的越冬黄瓜采摘了,在市场上卖了“独份儿”。

王乐义回忆说,当年越冬黄瓜开秤每斤10元,入夏算账,棚均收入2.7万元。在当时人均收入只有几百元的三元朱村,一下子冒出了17个“双万元户”。小村沸腾了,第二年不用动员,村里一下子上了181个大棚,户均1个多。从那时起,三元朱村和大棚、蔬菜联系在了一起。

1989年,王乐义靠着勤劳、智慧、胆识,带领村民创造了“绿色奇迹”——试验成功了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结束了中国北方冬季吃不上新鲜蔬菜的历史,掀起了一场以种植大棚蔬菜为标志的“白色”浪潮,被称为当代中国农业的第二次革命。

开展技术培训,30多万人受益

目前三元朱村共有218个蔬菜大棚,而且全部都是新式大棚,一年能为村民增收2000多万元。另外,村里集中盖楼后,腾出了100多亩地,全部建成了新式大棚,现在村里种植大棚面积为850亩,还有400多亩的樱桃园。

作为全国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源地,三元朱村还有一个使命就是传播大棚蔬菜技术,让更多的老百姓发家致富。患过直肠癌的王乐义不顾身体不适,坐着吉普车一年跑了4万多公里,在寿光指导建起了5130个大棚。在陕西延安冒着高烧为1000多人连续讲课4个半小时,无偿帮助当地发展起数万亩大棚。先后14次赴新疆,让大棚技术在天山南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还免费办起了各类种植培训班。

三元朱村向全国推广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先后向400多个县派出技术员4000多人次,累计为全国各地30多万名农民培训。

近年来,三元朱村与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进行合作,成立了“国家乐义蔬菜培训中心”,配套建设了多功能培训大厅,今年已经有7000多人参加培训。

创新种植模式,蔬菜远销海外

2009年,三元朱村开发了蔬菜安全二维码追溯系统,将二维码制成标签贴在绿色食品包装上,消费者购买产品时,只需手机拍摄、发短信,即可快速、准确地查询到产品的信息。王乐义说,菜销往哪里,质量追溯到哪里,要是出了问题就能一追到底。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王乐义又带领全村走上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路。他不仅在村里成立了专门搞蔬菜加工、营销的公司,而且注册了“乐义”牌商标,走出了“公司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模式。

时至今日,三元朱村的大棚已成了“蔬菜联合国”,种植世界各地的优良品种,使用世界各地的先进技术,“乐义”牌蔬菜也销往俄罗斯、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王乐义说,“蔬菜联合国”来之不易。当年,带着三元朱村大棚里产的高品质蔬菜去国外寻找商机,可是东南亚人不喜欢黄瓜有刺,俄罗斯人嫌西红柿切开后流汁……

明白了其中“道道”的王乐义,很快就带领村民种出了无刺黄瓜、果肉型西红柿,把寿光蔬菜端上了外国餐桌。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