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济南举办的“创新发展、合作共赢”——(2016)山东禽业发展大会上,新希望六和鸭线路总经理韩青海作《肉鸭养殖模式和技术创新探讨》专题报告,基于国内养殖发展现状,和大家分享了新希望六和在养殖模式、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探索和成果,以下为水禽网独家整理的报告,供行业内交流探讨。
肉鸭养殖模式和技术创新探讨
一、肉种鸭养殖发展的现状
(1)国内主要肉种鸭品种概况:
樱桃谷,北京鸭,奥白星,枫叶,南特等。经过育种专家的努力和规模化养殖企业的生产实践推广,各品种生产性能均已达到不同程度的推广水平;当前樱桃谷因优秀的料比、适应性等特点,市场占比达80%以上。
(2)饲养模式不断演变升级:
通过饲养模式的逐步转变,最新的密闭鸭舍饲养有如下优点:
1.环保可控;
2.生物安全更便于管理;
3.降低运动场的建设投资;
4.节约土地;
5.降低外界环境对鸭群的影响;
6.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指标
(3)饮水方式持续向节水型改进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控制源头才是根本,具体到我们种鸭养殖业,控制污水的产生就是要控制饮水的浪费,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很大的改进。
(4)营养调控重视科学合理
1.控料方案:限时/限量
目前规模化养殖企业能够做到饲养全期精准控料,生产性能的发挥不受影响,同时做到降低饲料成本;散养户相对不够精细,仍多数使用限时控料、固定周龄料量的方式。
2.营养配方:
① 针对不同饲养阶段进行精准调配,有利用种鸭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
② 同一饲养阶段,如高峰期料,进行不同蛋白、能量配比,寻找最佳的能蛋比
(5)光照制度向节能和更人性化转变
传统的种鸭饲养管理光照制度为从育雏期第7天开始即实行17小时,直至淘汰。这种光照制度是否合理化,是否有改进的空间?我们也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6)公母配比改进节省公鸭饲养成本
(7)生物安全体系不断完善
(8)管理技术革新推进经营水平
如种蛋处理流程的改进:
二、肉种鸭养殖模式和技术创新探析
(1)半开放式和密闭式鸭舍养殖模式分析
半开放式和密闭式鸭舍目前采用进雏密度3.2-3.4只/㎡。通过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各项生产指标的发挥较为理想。
小结
缺点:饲养模式发生改变,鸭子生活习性被打破,对鸭子健康影响较大,同时增加了生产成本。
优势:有效解决雨污分流和环保问题。
改善效果:通过改善饲养管理水平,提高饲养技术,认真执行生物安全措施。各项生产指标发挥平稳,加之密闭饲养具有环境可控等优势。
(2)饮水系统的节水、卫生升级改造
试验推广的鸭用乳头水线使用分析:
综合试验结果(不同饮水方式只鸭日耗水量)
饮水方式
只鸭日耗水
量(kg/只/天)
国产普拉松饮水器
2.59
进口普拉松饮水器
1.84
自制U型水槽
1.20
乳头水线
0.84
自制加格栅和
斜挡水板水槽
0.87
(3)饲料营养精准配方技术改进
饲料营养调整过程中关注霉菌及毒素影响:
(4)光照制度向节能和更科学转变
■■■ 试验1
A场作为试验组,实行16个小时的光照制度(5:00-21:00);B场作为对照组,实行17小时的光照制度(4:00-21:00)。统计产蛋期(25W1—75W7)每周的生产指标,试验结果如下:
实验数据分析:
(1)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产蛋率P=0.28,合格率P=0.45,受精率P=0.67,死淘率P=0.19,受精蛋健雏率P=0.36,入舍母鸭周产合格蛋数P=0.69,均为P>0.05,差异均不显著。
(2)从产蛋率数据中可以看出试验组进入产蛋高峰期的时间要晚于对照组(光照时间少导致母鸭性成熟后延),但中、后期生产指标维持较对照组要好,后劲足。
试验结论:
从试验结果来看,樱桃谷父母代肉种鸭16小时光照制度和17小时光照制度,在整个产蛋周期内产蛋率、合格率、受精率、死淘率、受精蛋健雏率、入舍母鸭周产合格蛋数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说明16小时光照制度对生产指标没有明显影响,樱桃谷父母代肉种鸭16小时光照制度是切实可行的,这样可以节约1/17的电费,同时增加员工工作的舒适度。
■■■ 试验2 育成期光照程序
不同光照时间对产蛋影响
组别
对照A组
对照B组
试验组
各组鸭数量
2263
2272
2238
总产蛋数
561450
560957
554129
入舍母鸭
只产蛋数
248.1
246.9
247.6
结论:3日龄-18周龄每日14-16小时光照,19周龄以后每日16-17小时光照可行。目前正在试验产蛋期15-15.5小时光照程序。
(5)养殖环控升级:风机+湿帘+卷帘+无动力风机等
环境监测设备在夏季的即时应用:
(6)生态循环养殖升级改造:节水、发酵
发酵垫料的使用,能够有效改善鸭舍空气质量,同时减少稻壳用量、减少鸭粪稻壳的产生量,也是有机肥的重要有益来源。
(7)推广无抗、微抗种鸭养殖
(8)孵化管理技术升级提升品质
邀请国内外同行企业、专家的交流,通过学习更新孵化技术,对孵化技术管理的提升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孵化工艺、参数更加科学合理,如660小时孵化理念,尽早开食开水,肛门温度判断存储环境,欧洲指数综合评价鸭苗质量等。
孵化环控以及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
(9)育成期体重控制关键技术升级探讨
1、体重控制是产蛋期生产指标高低的决定性因素。
2、育成期生产管理依据种鸭不同阶段生理发育特点制定各阶段管理要点。
3、通过人为干预努力将个体体重100%达标。
公鸭饲养总结
1)密度低:公鸭栏饲养密度2.5-2.7只/㎡。
2)公鸭体重全部达标:公鸭育成期实施3次全群称重。区别大小鸭,针对性加料。
3)匀速加料:根据周末体重及全群称重结果匀速加料。加料力求平稳,切忌忽高忽低。
4)自16W后快速加料:侧重于累计料量及开产前的能量储备。公鸭性器官快速发育。对前期受精率指标发挥起到了重要作用。
5)混群比例1:5.0:19W进行混群,挑选头大颈粗,体型健硕,胫骨粗、性欲明显的公鸭留作种用。原则:首先满足量,才能保证质。
6)努力改善环境尤其是稻壳质量:始终保持稻壳干燥,为公鸭提供更加舒适的生长环境。
7)增加运动量:从5W开始每天下午1-2小时对公鸭进行人为驱赶,人为增加公鸭运动量。
母鸭饲养总结
1)母鸭饲料密度大:努力改善母鸭栏饲养环境,尤其是稻壳管理并降低舍内潮湿度。
2)母鸭体重大:1-18W体重曲线一直超标准。1-5W体重超标准在60g内。自5W采用全群称重,6-12W体重每周超重都在100g以上。18W平均实际体重超标准125.1g。
3)1-15W平稳加料:尤其要避免前期因加料太快后期必须控制料量增速,而导致10周以后出现体重超标周增重不达标的现象。加料时尽量保证种鸭周增重与标准周增重接近。16W后快速加料。
4)全群称重提高体重达标率:密度大,前期体重、均匀度指标不易控制,采用全群称重后精准加料,母鸭达标率100%。母鸭分大、中、小、次小四个体重级别。
5)撒料均匀:饲喂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本场制定的撒料注意要点(合伙撒料、听号进行、确保均匀)。
6)坚持日常调群和挑鸭工作:利用免疫、周末称重机会对各栏中大小鸭换栏调群。
育成饲养调整改善生产性能的主要结论
①体重控制是确保产蛋期生产指标发挥高低的决定性因素。
②1-4W体重紧贴目标体重,5-12W是骨骼发育的最快阶段,也是最有效阶段。通过料量调控,使机体骨骼快速发育充分拉伸,为后续脏器发育打下良好基础。
③18W末公鸭略高于标准50g-100g,母鸭高于标准100g比较里想。
(10)育成期均匀度关键点控制改善母鸭生产性能
1、均匀度控制是指鸭群个体发育的整齐度:包括体重、体型、性成熟等方面。
2、高受精率/高产蛋率指标的维持时间决定于公鸭/母鸭均匀度高低。均匀度高:指标爬高峰快,高峰维持时间长、下高峰慢;均匀度差:指标爬高峰慢、高峰维持时间短、下高峰快。
3、同时,母鸭体型均匀度的高低还体现在种蛋蛋形和蛋重方面,从而不会出现太多过小、过大的种蛋,给良好的孵化指标奠定了基础。
实践证明
提高均匀度可使鸭群性成熟体成熟同期化,开产日龄与品种标准要求相接近,可有效提高高峰生产指标,延长高峰期时间。
■■■ 细节管理改善指标
公鸭各批次均匀度情况
改善后的生产指标情况
指标
某种鸭1场
某种鸭2场
平均产蛋率
82.38%
87.01%
只供合格蛋
264.81
283.17
只供健雏
235.40
247.79
合格蛋受精率
93.53%
92.83%
入孵蛋健雏率
89.04%
87.96%
结论
1、在确保体重达标的前提下。努力改善均匀度指标,18w均匀度指标各批次均在70%以上,利于生产指标的发挥。
2、育成期间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机会(例如:免疫等将大小鸭区分)
3、建立超小栏,通过3-4w的单独补料,体重能迅速赶超大群。
4、公母鸭骨骼发育最快的4-12w间,通过人工强制干预将大、中、小、超小分栏饲养,区别加料。从而为产蛋期良好的生产指标打下基础。
5、体重控制+均匀度控制两者兼顾,可有效确保产蛋期生产指标的大幅提升。
三、肉种鸭养殖未来发展的思考
(1)未来几年新品种培育多样化竞争
(2)养殖管理技术提升的几个关注点
①精准营养和饲料安全:根据生长生产阶段,精准调控饲料配方,利于品种生产性能的发挥,同时为商品代品质打好基础
②品种标准修订:随着育种进步、饲料原料变化、养殖环境波动,体重标准、喂料标准、产蛋率、受精率、死淘率等品种标准的调整应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灵活。
③光照、密度、配比:最佳光照不仅有利于节能降耗、同时更有利于性能发挥;合理的密度需兼顾土地利用效率和生产指标与成本;配比改善的基础是公鸭饲养技术的进步,有利于减少饲料消耗。
(3)规模化养殖加快是必然的趋势
(4)养殖自动化提升效率的速度将加快
欧洲种鸭养殖企业不论是饲养环节还是孵化环节,能够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的都采用了自动化,工二作效率高、质量有保证。
国内种鸭养殖企业这几年也探索安装使用了一些机械化、自动化的设备,但自动化程度仍然很低,跟欧洲发达国家差距很大。
在目前招工困难的局面下,更有必要加强械化、自动化,但具体的进度还要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综合经济和社会效益来考虑。
国外:父母代种鸭场
自动化与人工效率对比分析
欧洲饲养场的人工效率远远高于我们,一个有2-3栋鸭舍、8000只左右的场育成期只有1人、产蛋期1.5人(一个人只帮助拣蛋),还负责在饲养场完成洗蛋工作。我们一个4000多只鸭子的舍是2个人,并且一些辅助性工作还有其他人员帮助,差距较大。
我们需要在尽量改善自动化条件的情况下,通过试验等减少用人、提高人工效率。我们的种鸭养殖业机械化、自动化任重而道远,但是也是必然的发展方向!
(5)低成本是养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行业产能的快速发展,暴利已经成为过去式,在当前的产能饱和状态下,要想盈利就是要指标更好、成本更低。把成本细化落实做好就是未来竞争盈利的基础。
成本因素可视化分解导图:
(6)养殖环控升级是养殖成功的关键
养殖环控是应激管理、疫病防控的关键措施,对鸭群健康、体质与生产性能发挥起到最根本、最关键的作用。
产蛋舍分区管理
(7)生态循环养殖将逐步普遍推广
欧洲:干稀分离,自然发酵,灌溉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