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蓝山鸡怎么养殖_山鸡孔雀蓝图片_孔雀蓝山鸡致富经

孔雀蓝山鸡致富经_山鸡孔雀蓝图片_孔雀蓝山鸡怎么养殖

局长谈

湘潭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铁平

湘潭市人社系统持续深入地开展“三送”贫困户活动,把国家的政策、交通补贴、一次性求职补贴都送到每个人。通过“三送”政策,点对点、面对面、实打实地让我们干部走出去,干群一家亲。所以湘潭市上半年统计的各项扶贫指标全面完成,在全省一类地区我们排名第一位。下一步我们主要是按照国、省的相关要求,进一步把“三送”送精准、送到位、送到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典型说

湘乡市:精准“滴灌”浇开就业扶贫幸福花

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面对经济下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影响,湘乡市切实推进就业扶贫工作,精准施策,真抓实干,多管齐下,不断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努力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用精准“滴灌”浇开就业扶贫幸福花。

扎好退捕渔民就业“网”

“我在村上搞卫生,每月能拿到800元的工资,再到镇上帮别人跑点运输,也能拿到千把块的酬劳,还可以干点零活挣外快,只要双手勤劳,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家住山枣镇金白沙村的陈勃飞满意地告诉记者。

2020年,长江全线禁捕后,陈勃飞一家的生活曾一度像被拍上岸的鱼,没了养家糊口的“活水”,生计问题成为摆在眼前最大的困难。

如何让退捕渔民顺利洗脚上岸,湘乡市人社局副局长陈育荣将“点亮万家灯火”精准扶贫暨退捕渔民专场招聘会和专场技能培训班送到了陈勃飞等退捕渔民的家门口。

拿到养老护理技能资格证的陈勃飞,打算先用所学一边照顾家人,一边谋求一份附近的工作。“每个贫困户的情况不一样,就业诉求不一样,我们的就业工作必须精细化,才能出实效、有长效。”

通过多次上门摸底,对接诉求,陈育荣带领队伍精准施策,加大公益性岗位兜底力度,聘用陈勃飞为村保洁员,总算实现了他的心愿。

截至目前,全市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926个。尤其是今年疫情期间,湘乡市开发350个临时防疫扶贫公益性岗位,共补贴资金112万元。

培养家门口的“上班族”

一大早,中沙镇和谐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黄卫国推着手推车来到车间领取竹胚。一捆捆切割好的原材料,只需要通过钻孔、开槽、削薄三道工序就能制作成一根根小伞骨。这对于身体不太好的黄卫国来说,不仅容易上手,而且做起来也不费劲儿。

黄卫国的儿子离婚后,精神受了刺激,黄卫国原本打算等儿子病情好转让他出去打工,但又担心儿子在外出事,自己身体不好一个人在家也多有不便。现在村里有了伞骨加工项目,他和儿子就在家里加工伞骨,业务忙的时候,每人每月能赚到2000多元。

解决村民就近就业问题,就是为贫困群众谋长远、解远忧的真招实招。2018年3月,量身定制的荆峰莉伞骨加工“扶贫车间”正式落地,以“村委+公司+贫困户”的发展模式进行产业扶贫,人社部门给予吸纳贫困劳动力的“扶贫车间”场地费补贴、物流费补贴、以工代训补贴、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创业补贴等系列政策扶持,帮助车间稳稳托住贫困户的幸福生活。

像荆峰莉这样的“扶贫车间”,全市共32个,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500余人;就业扶贫基地10个,吸纳贫困劳动力近300人,让村民变身家门口的“上班族”,实现村民生活富裕节节高。

技能培训为贫困户“强筋健骨”

“拿到了电工证,我就是持证上岗人员,就不是临时工了,可以放开手脚接空调安装业务了。”在白龙村参加完电工证考试的刘永强高兴地说,“仅安装空调这一项,今年预计的收入在10万元以上。”

这是今年6月,在湘乡人社局、湘乡驻村办的大力支持下,由湘乡五里桥技校承办的电工培训班上令人欣喜的一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围绕“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湘乡市将提升贫困劳动力技能作为其“强筋健骨”的利器,技能培训专业从原有的电工、焊工等11个专业,扩展到工程测量、缝纫等39个专业,仅今年5、6月就开办技能培训班达100余场。

让贫困户拥有一技之长后,湘乡市人社局接着张罗起了他们的对口工作。在“湘乡就业”线上招聘平台,入驻企业1915家,提供岗位信息6万余个;今年来,线上线下共达成就业意向3027人。

精准“滴灌”拔穷根,幸福花儿开满地。据了解,湘乡市贫困劳动力15548人,已就业12250人,占比78.8%,其中有就业意愿的未脱贫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率达到100%。“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劳动力拥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岗位,是我们不竭的动力。”陈育荣说。

我的脱贫故事

技能培训助我“创”富路

人物名片:姜福平,25岁,湘潭市雨湖区鹤岭镇龙安村人,2019年脱贫致富。

福平,福气满满、平安健康,我的名字很简单,但饱含着家人对我的美好希望与祝福。我的出生对于我们家来说并不容易,那时爸爸已经年过40,我是妈妈二婚后生下的独子。

爸爸身体不好,没办法外出打工,妈妈有精神问题没有劳动能力,一家子只能靠着低保维持生活。这种生活持续到我读初二,那年我15岁。家里一个亲戚的新湘菜馆招聘学徒厨师,想到自己马上就要初中毕业,而高中学费更贵,家里能否负担都是问题。考虑到种种现实问题,我来到了这个餐馆,成为了一名学徒。

2015年是我在餐馆的第3年,也是我的学徒生涯转折点——我学完了所有的基本功,可以独当一面掌勺做菜,但对我来说,这一年还发生了另一件更有意义的大事。

《致富经》是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的一档节目,专门介绍各行各业的致富经验和创新做法,其中,一个养殖家禽的致富故事吸引了我的注意。主人公养殖的不是普通家鸡,而是野鸡,这种鸡好动好斗,肉质更紧实丰盈。野生野鸡受国家法律保护,严禁猎杀和非法经营,人工养殖的野鸡市场一定不错。

2015年6月,花了半年时间准备筹划,我的养鸡之路就开始了。6000块钱是我两个月的工资,我用它从长沙宁乡市的一家养殖基地买入60只雏鸡,养在了老家橘园里。

“这鸡长得还真不一样,我预定一只。”

“我也要!我也要!”

……

养野鸡成了街坊四邻口口相传的“新鲜事 ”,大家纷纷来我家看鸡买鸡。5个月时间,第一批野鸡就销售一空。

要真正实现盈利,仅靠着零售绝不是长远之计。2018年,我的野鸡种类扩大到了七彩山鸡、孔雀蓝山鸡、五黑绿壳蛋鸡等多个品种,数量也增到了500只。也在这时,野鸡出售进入了滞销瓶颈期。养殖方法可以学,但销售要学可难多了。

通过村委会介绍,我报名参加了雨湖区就业服务中心组织的SYB创业培训,在创业指导老师们的指导下,我打开了一扇新大门——以前只顾埋头苦干,忽略了养鸡场的经营管理,随着规模扩大,管理工作必须要提上日程。

通过多种渠道,我联系上了几个经销商。我提供货源,他们进行售卖,联手之下滞销的野鸡全部成功销售完毕。

老师们的鼓励还激发了我对销售的兴趣。为了提升与人交流的水平,我还做过电动车销售的兼职,因为业绩不错,老板一度要我管理一家分店。我的心思在养鸡场上,自然拒绝了这个邀请,但回想起那段经历仍然觉得非常有意义。

“你脑子灵光又勤劳肯干,咱们能帮的一定都帮。”扶贫干部们来到我家时,总是会这么说。今年我又参加了雨湖区人社局组织的直播带货系统培训,一点也不愁自己家养的鸡的销路了。

就像我的家人给我取的名字一样,我最大的梦想就是靠双手让他们过上幸福平安的生活,如今这个梦想正在一步步进入现实。

(以上内容为受访者口述,中人社传媒记者张丹妮整理)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