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是北方“冬闲”时节,有一个村却迎来一年中最忙的时候。走进山东聊城市茌平区耿店村,处处可见一幢幢蔬菜大棚,棚里乡亲们正热火朝天地忙着给菜苗定植。“抓紧这50天的时间,等春节前后我们的黄瓜、西红柿和辣椒成熟了,正好供应紧缺的春节市场。”把“冬闲”变“冬忙”,是耿店村党支部书记耿遵珠下的一手好棋。
耿遵珠,2002年开始担任耿店村党支部书记。17年来,他带领村民摸爬滚打、艰苦创业,依靠发展大棚蔬菜产业把一个贫穷落后的“烂杆村”,打造成习近平总书记口中的“鲁西小寿光”。乡村振兴实施两年来,他们建成47栋高标准智能大棚,围绕蔬菜打造出“产业一条龙”……耿店的乡村振兴事业正在鲁西大地如火如荼地展开。
耿店村全貌
“我们村原来有个名号,叫‘芸豆之乡’,村里的大棚都种芸豆。”耿遵珠说,“后来因为农民不懂如何改茬,连续重茬导致地力下降,使得种芸豆‘早晨拉晚上拽,一天赔十几块’。再加上育苗难等问题,许多乡亲便到城里打工,再不种菜了。”2002年,耿店村只剩零零散散几十栋老大棚,里面是为数不多的芸豆苗。
耿遵珠不忍心看到村里产业凋敝,他中断了干了七年的粮食生意,回到村里当起了党支部书记。耿遵珠分析发现,缺人、缺钱、缺技术,是“重振蔬菜产业”面临的三大难题。
没有人怎么办?——耿遵珠带头建蔬菜大棚,还把村里的老党员全都发动起来。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历经17年打造出一支能致富、懂致富的好班子。2008年,耿遵珠牵头组织92户农民集资32万元按“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创建了茌平县绿冠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几乎涵盖蔬菜的产前产中产后全环节。实实在在的收益让村民见到了种植大棚的新希望,还吸引了很多“棚二代”回乡创业。
没有钱怎么办?——探索股份合作制,每100元为一股,号召村民集资。2003年村里自建蔬菜批发市场时,耿遵珠带头入股1万元,并鼓励35户村民入股,共筹集资金15万元。蔬菜批发市场建成当年,入股村民就领到了40%的股金分红。2012年,耿店村成立资金互助会,为入会成员提供储蓄存款和小额贷款业务,最大限度帮助菜农解决了前期资金困难的问题。截至2019年,耿店村全村已经集来超过1800万元的股金,全部用于发展生产和提高村民福利。
没技术怎么办?——拉起一个“蔬菜班”,请寿光技术员来耿店实地指导。为了解决芸豆重茬问题,耿遵珠上任之初就请来了寿光的蔬菜种植技术员,解决“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在技术员的提议下,他们将芸豆连作变为芸豆与黄瓜、辣椒、西红柿等多种作物轮作,土地养分均衡了,蔬菜的品质也能维持稳定的水平。之后,耿店还建设了高标准育苗基地、智能育苗温室等“高大上”的蔬菜育苗设施,结束了从外地进苗的历史。
耿店村支部书记耿遵珠(左)在蔬菜大棚
没想到,重振蔬菜产业这件事一干就是17年。2002年,耿店村只有几十栋老大棚,现在已经有2400亩大棚了,耿店村家家户户种大棚蔬菜,而且种菜的事儿全都通过合作社解决,不用村民操什么心。绿冠果蔬合作社还注册了“棚二代”“耿店村”“茌星”三个商标品牌,日产销大棚蔬菜10万多斤。
在耿店村绿色蔬菜包装加工车间内,工人们正忙进忙出。一筐筐新鲜蔬菜正在进行初加工,贴上商标和二维码之后就被装进身旁的保温箱。经过整体打包、装车,两个小时后,这批蔬菜就能到达济南,成为顾客们的新鲜食材。如今的耿店村不仅发展蔬菜种植,还配套了精包装加工厂等数十个相关企业,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蔬菜产业链条。
耿遵珠身上有一种“吃亏精神”。2012年,村里拿出多年积累的集体资金建起新楼房,采用抓阄方式分给48家回迁户。其中一户底楼门头房被遮光、紧挨婚宴大厅,村民都不愿选,耿遵珠便毫不犹豫选了这户房。2013年冬,连降大雪,育苗场50万株茄苗被冻死,耿遵珠当即带领村干部冒雪到外地买来种苗并个人垫付资金,只恐耽误了春节蔬菜上市,“不能让老百姓受损失!”
“数年前的一天,几个年轻人拿着外出打工攒下的几十万元找到我,要入股村里的合作社,参与种大棚。”耿遵珠说。大棚盖起来了,收益旺起来了,村里许多青壮年回来了。耿遵珠瞄准这一趋势,先后吸引56名“棚二代”回村创业,现在从事大棚种植的70后、80后、90后占到90%,人均拥有4.4个大棚。其中一户回乡“棚二代”种了21个大棚,年收入过百万元。“现在我们村人人都是‘技术员’,年轻人更是一把技术好手!”耿遵珠十分自豪。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耿店村的“家业”也越来越大。目前,村民已经全部搬进了明亮舒适的楼房。建设文体大院,改造全村电网,耿店村还建成全县第一个五星级敬老院。“户户都有大棚菜,家家都有小汽车”,蔬菜产业的兴旺让全村百姓过上了满意的生活。
截至2018年底,耿店村集体资产累计达1200多万元,人均年收入达3万元。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高度评价耿店村典型经验,点赞“棚二代”回乡创业,称赞耿店村变成了“鲁西小寿光”。17年摸爬滚打,17年艰苦创业,17年默默付出,耿遵珠带领村民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打造成被总书记点赞的“明星村”。
“得到总书记的点赞,我们压力不小,但动力更足了。”谈及下一步的发展,耿遵珠信心满满:“工业要‘新旧动能转换’,我们也要。上新棚、改老棚是我们村正在做的,要把自动卷帘机、水肥一体化设施配齐了,建设智能大棚,让农民坐在家里就能掌握棚里的事。”
“缺少长远规划和高端人才是目前耿店面临比较大的问题。”耿遵珠坦言。下一步,耿店村将加快建设“棚二代”乡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和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吸引支持更多人才返乡创业,为耿店村引来振兴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