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3月28日电 题:贵州山区:金银花成为村民的致富之花

新华社记者何天文、汪军、吴嘉林

三月的贵州山区乍暖还寒,在海拔约1200米的遵义市绥阳县金银花主产区,薄薄的晨雾弥漫在山间。透过晨雾,可见路边山上的金银花树已是嫩芽满枝,再过一个月,金银花就会开满山坡并为村民带来“真金白银”。

“我种了180亩,最多的一年赚了40万元。”小关乡小关村村民何文强是金银花种植大户,记者见到他时,他刚从乡里参加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培训回到家里。作为当地致富带头人,何文强通过流转10多户农民的土地种植金银花,同时也给周围农户带来增收的机会。

“村民帮我除草、施肥,我包吃包住,还要支付每人每天80元工钱;采花期按件计价,村民一人一天能挣120元左右。一年中来我这里打临工的村民不下700人次。”今年47岁的何文强说,他新建的400多平方米的住房,多半是给远处来打工的村民居住。

位于黔北山区的绥阳县,海拔、气候、土壤适宜金银花生长,是我国南方金银花传统产区之一,被誉为“中国南方金银花之乡”,但这一产业优势过去却未得到充分发挥。小关乡副乡长田茂勇介绍说,以前当地村民大多以种植玉米、辣椒、烤烟等传统作物和外出务工维持生计,一些农户生活贫困。随着近年来金银花价格回升,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产业发展迅速。全乡已种植金银花6.8万亩,去年金银花产业为全乡八成农户带来户均1万多元的收入。

绥阳县金银花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廖祖勇介绍,金银花一年种、四季花、多年收,农民每种一亩可增收2500元左右,是种植玉米的两倍多。2013年以来,绥阳县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推动金银花产业发展,引进推广优质苗木并对种植户进行补助,建立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组织农民免费参加技能培训班,请专家和种植大户面对面传授技术。

为解决农民种花的销路问题,当地政府注重培育深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金银花既可入药,又可制成饮品,还成为企业生产牙膏、香皂、沐浴露、洗面奶等日用品的重要原料。

廖祖勇说,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下,公司为农户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种植过程使用有机肥,确保产品绿色、无公害,并实行保底收购,农户不用担心产品销不出去,价格上涨时还能随行就市。

如今,“绥阳金银花”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为农民脱贫增收的支柱产业。全县共种植金银花18.4万亩,种植户达8550户,产业辐射13个乡镇,覆盖贫困户824户近3300人。目前已进入丰产期的近12万亩金银花,年产干花2400吨,叶子1800吨,年产值约1.4亿元。一批先富起来的农民建新房、买汽车,日子过得像金银花一样灿烂。

记者在绥阳县郑场镇万亩金银花种植基地看到,标准化种植的树形金银花犹如盆景般连片镶嵌在山间;山脚下、公路边,绿树掩映的一排排新楼房,白墙灰瓦,独立成院,与房前的溪流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产业精准,脱贫精准。金银花核心种植区小关村800多户3000多人,去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9000元,实现整村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姜洪兴对记者说,他从广东打工回乡后种了10亩金银花,加上给种植大户打工的收入,一家4口去年收入3万多元,“金银花已成为村民的致富之花。”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