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泥鳅的养殖技术大全内容提要:台湾泥鳅是指台湾本土泥鳅与大陆泥鳅混合杂交的品种,相比于普通的泥鳅,台湾泥鳅生长速度明显要快上许多,从厘米的寸鱼到可上架出售的...台湾泥鳅是指台湾本土泥鳅与大陆泥鳅混合杂交的品种,相比于普通的泥鳅,台湾泥鳅生长速度明显要快上许多,从3厘米的寸鱼到可上架出售的成鱼只需短短的三个多月时间,再加上泥鳅本身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深得消费者的喜爱,养殖户热情高涨。目前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带以及广东省东部地区的揭阳、汕头、汕尾等地区进行规模养殖。由于台湾泥鳅作为近几年新兴的一个水产养殖品种,部分养殖户对台湾泥鳅生活习性、饲养环境以及病害防控不是十分了解,在养殖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损失,最终导致亏损严重。本文将通过对台湾泥鳅的生长特性、养殖模式以及病害防治等多方面展开介绍,希望能对养殖户提供一些技术性的参考。一、生长特性台湾泥鳅属于温水性底层鱼类,喜欢栖息在池塘四周的浅水区域,或是腐植质多的淤泥表层,或在杂草多的地方活动。泥鳅适宜水温为15-30,最适水温为25-27,当夏天水温超过30、冬天水温低于10时,台湾泥鳅的摄食会明显下降。3.耐低氧台湾泥鳅的耐低氧能力远胜于其它养殖鱼类,这主要跟台湾泥鳅特殊的呼吸方式有关。
台湾泥鳅除了鳃呼吸以外,还能通过皮肤、肠道进行呼吸,在池塘精养的其它养殖鱼类因缺氧而发生死亡时,台湾泥鳅仍能正常活动。4.善逃逸.台湾泥鳅很善于逃跑。春、夏季节雨水较多,当池水涨满或者池壁被水冲出缝隙时,泥鳅会在一夜之间全部逃光,或钻进池塘壁缝里,尤其是在水位上涨时会从进出水口逃走。因此,务必加强防逃管理。检查进出水口防逃设施是否完好,池塘壁是否有缝隙,要及时排水,防止泥鳅逃逸。5.食性台湾泥鳅属杂食性鱼类,常摄食水蚤、蚯蚓、水草以及底泥中的微小生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以堆放鸡粪和牛、猪粪等方法(需要进行生物发酵),繁殖生物饵料,投喂商品饲料可以加快其生长速度,提高养殖效益。但台湾泥鳅特别贪食,建议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以免泥鳅因吃得过饱而妨碍肠的正常呼吸,最后导致消化不良。6.养殖周期台湾泥鳅与普通泥鳅相比,最大的特点是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在正常水温下,台湾泥鳅从寸苗养至成鳅的时间一般在120天左右,具体情况还应结合苗种质量、饲料营养水平以及池塘日常管理而定。二、养殖技术1.水质选择台湾泥鳅对水质要求不高,井水、河水、湖水、地下水、自来水都能适应,然而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对泥鳅生存和生长不利。
除水质外,土质对泥鳅质量也有较大影响。在以沙土为底质的水域中养出来的泥鳅,体乌黑,脂肪少,骨骼硬,肉质较差;在黏土底质的水域中养出的泥鳅则体黄色,脂肪多,骨骼软,味鲜美。所以,最好应选择含丰富腐殖质的黏土底质的地方进行泥鳅养殖。2.池塘选择养殖台湾泥鳅,池塘不宜过大,以5亩以内为宜。池塘需整修.池埂、田埂,加设防逃设施。要求池埂高出水面30厘米,水深1.5-2.5米,池边无杂草,做成斜坡状,四周池壁无缝隙。池塘内可配台叶轮式增氧机(一台备用),一台水车式增氧机。等泥鳅长大至100头/斤左右规格后,可在池塘中种植水葫芦、空心菜等漂浮性水生植物,占池面10%左右,起到遮阳、吸收水中过剩养分的作用,吸引水生昆虫作为泥鳅活饵料。水生植物的嫩根、嫩芽也可被泥鳅摄食,以增加营养供给。3.放养密度建议台湾泥鳅苗放养密度在3-5万尾/亩,选择大小均匀、饱满有活力的泥鳅苗,可套养鳙鱼10-20尾/亩、白鲢15-30尾/亩,用以调节水质,防止蓝藻爆发。4.投喂管理由于台湾泥鳅的惰性以及喜游边性,为保持台湾泥鳅长势均匀,饲料沿池塘四周进行投喂。建议放苗后的前一个月投喂粉料和小破碎饲料,一个月后可饲喂小粒径浮水料,预防泥鳅翻肚及肠道疾病。
在饲料选择方面,由于台湾泥鳅生长速度快,营养需求高,更需选择营养均衡、蛋白优质的配合饲料,选择大厂家口碑好的配合饲料。不建议使用草鱼料、罗非鱼料等其它鱼类配合饲料饲料,由于食性和品种差异,没有针对性,不利于泥鳅的营养均衡与健康快速生长。注意事项:每天实际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温度、水质等情况做出调整,为了及时了解台湾泥鳅喂料量,建议在池塘四周设置4-6个喂食观察盆(如图3),以30分钟左右吃完为宜。在7-9月高温季节,建议每半个月停料一天,以调节泥鳅肠道健康,降低肝胆负荷,预防肠炎以及肝胆疾病等。此外,建议每10次,以增强台湾泥鳅免疫能力。三、病害防治台湾泥鳅抗逆性强,病害较少,但由于在养殖过程中投料量大,.粪便、残饵多,尤其到了高温季节,水质容易败坏,引发各种疾病。台湾泥鳅常见病害有:鳅苗气泡病、白嘴白尾病、烂皮烂身病、肠1.气泡病症状:气泡病主要发生在鳅苗阶段,由于水中溶氧或其他气体含量过多,易导致气泡病。病鳅肠中充气,腹部鼓起,浮于水面。防治措施:发病重池,可用食盐水全池泼洒,浓度1g/L,或加入新鲜水体。平时投饵要注意少食多餐,并加强水质管理,可以预防此病的发生。症状:病鳅从吻部到眼前的一段皮肤呈现乳白色,唇肿胀,嘴部周围的皮肤腐烂,可看到有絮状物粘附在嘴部,病鳅成团聚集在防治措施:外泼聚维酮碘溶液,连用2-3天,同时配合内服氟苯尼考、黄连解毒散与黄芪多糖、多维等,要连喂3-5天。
平时的管理中要定期使用增氧改底药物及EM菌、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改善池塘水质,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定期使用消毒剂给水体消毒,定期内服黄芪多糖、多维之类的保健药品。症状:泥鳅身体两测,腹部,尾部,鳍根部,肛门等部位的皮肤发炎,水肿,表皮脱落,出血,皮肤溃疡、腐烂,严重的肌肉腐烂。溃疡灶容易感染车轮虫等寄生虫。有的泥鳅并发肠炎病,肛门红肿。病鳅食量减少,消瘦,出现死亡。防治措施:内服氟苯尼考、肝胆康与三黄散,连用3-5天,外用戊二醛,聚维酮碘,二氧化氯等,任选一种,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泼3次。可适度换水,改善水质。加强管理,降低养殖密度。总之,台湾泥鳅病害防治的原则是以防为主,治疗为辅,以减少经济损失。.四、日常管理1.要防止泥鳅浮头和泛池,特别在气压低、久雨不停或天气闷热时,如水质过肥则极易浮头泛池,应及时更换新水。2.巡塘管理:平时要坚持早、晚巡塘,主要查验水质,看水色,观察泥鳅活动及摄食情况等,发现活动能力差或死鳅应及时带鳅检3.水深管理:寸苗养殖第1个月水深控制在0.8-1米,中苗养殖第2-3个月水深控制在1-1.5个月水深控制在1.5-2米。水温低于10,可将水深加到2.5米进行越冬,且保持增氧。
水温高于30,可抽井水进行降温。4.防逃管理:泥鳅逃逸能力很强,尤其在暴雨、连日大雨时应加强防范。平时应注意检查防逃设施是否完整,塘埂是否渗漏等。5.天敌防御:台湾泥鳅养殖能否成功、能否获利,天敌防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其天敌主要包括水蜈蚣、蝌蚪、青蛙、老鼠、水蛇以及鸟类。水花培育阶段:放苗前彻底清塘,使用50-100公斤/亩的生石灰全塘消毒,进水后使用40-50公斤/(亩middot;米)的茶籽饼杀死野 杂鱼、水蜈蚣以及蝌蚪等。进水管需装滤网,防止野杂鱼随水进入 池塘。 成鳅养殖阶段:建议在离岸30cm的四周进行围网,如图4 所示, 使泥鳅不靠近池壁,以此来预防老鼠和蛇,也可以使用蛇笼进行捕 捉。此外,在池塘上方搭建天网,防止鸟类对泥鳅的攻击。 五、捕捞 普通泥鳅由于爱钻泥,只能靠地笼经行捕捞,捕捞工作强度大, 而且捕捞率低,严重制约了泥鳅的人工养殖发展。而台湾泥鳅与土 鳅习性不一致,喜游水面,不钻泥,可采取拉网式进行捕捞,地龙 式适用于存塘量少的池塘。采用拉网式捕捞时,网具最好采用尼龙 材质,防止泥鳅拉伤。一次拉网后可泼洒高锰酸钾使泥鳅浮头进行 .再次拉网,如此操作可提高起捕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