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笋壳鱼是淡水鱼类经济价值较高的品种,学名褐塘鳢或尖塘鳢(Oxyeleotrismarmoraus),为暖水性经济鱼类,在广东及东南亚的华人俗称为笋壳鱼,因该鱼最早由泰国进口至国内,又称为泰国笋壳鱼。我国在1988年开始从泰国引进亲鱼,进行人工繁育苗种研究,1999年批量从产地国进口苗种开展试养,但至今未能在国内形成规模化商品性的养殖生产。
主要原因:
1.是进口苗种成活率低,本土苗种繁育未能规模化。
2.是养殖方式不同于产地国,未能完成其各生长阶段的食物链特性及病害防治技术研究等因素,限制了该鱼在国内的养殖推广和发展。本文将最新养殖技术研究成果介绍给广大读者,以供参考。
一、泰国笋壳鱼主要生物学特征
1.外形特征泰国笋壳鱼最大个体长60厘米,重达5-6千克。体形略;延长,粗壮,前段呈圆柱形后部稍扁,头扁平、较大,体宽约为体长的2/7,嘴宽,嘴角下斜,与眼同宽。体表颜色会随着周嗣水质和环境而变化。
2.生活习性泰国笋壳鱼属肉食性、底栖、喜穴居性鱼类,畏光、喜欢藏于石头缝隙、洞穴中,不喜游动,与其它肉食性鱼类乌鳢、鳜鱼相比,它生性并不凶猛。平时只是静静地呆在水中,只有当它的食物(小鱼、小虾)游近时才变得凶猛。捕食的时候,会变得很灵活,能迅速地追逐猎物。养殖水温范围15-3℃,适宜温度为25-30℃,下限温度为10℃,上限温度为37℃,适宜pH值为7-8.5。能在pH6.5的酸性水体和盐度为10%的半咸水中生长。
3.食性泰国笋壳鱼以肉食性为主,其食物组成根据鱼的生长阶段而变化,身长2-2.5厘米的鱼苗,以微生物枝角类、桡足类(鱼虫)等活饵为食,养殖中可通过分隔养殖水体,增施有机肥培育微生物,集中育苗的办法解决。当鱼苗达体长4厘米以上,多表现为静候捕食活饵料,适口饵料为摇蚊幼虫、虾苗及鱼苗等,可选择培育体型小、繁殖快的朋鱼类鱼种(俗称大肚鱼)及淡水青虾苗,或定期分批投放已淡化的罗氏沼虾苗。
此阶段是鱼苗快速生长期,饵料充足,鱼苗长得粗壮,避免饵料不足造成相互残食,有效地提高成活率,俗有“养好小鱼、虾,肥了泰国笋壳鱼”之说。身长10厘米以后主要饵料为小虾、小鱼。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当鱼苗身长10厘米以上,体重20-50克,活饵料不足时,较适宜进行人工饵料驯化,可投喂冰鲜鱼肉碎块或人工配合饲料。
4.生长特性养殖条件适宜,各生长阶段饵料充足的条件下,由身长2-2.5厘米的鱼苗长到身长4-5厘米的鱼苗约1个月,由身长4-5厘米的鱼苗生长到,身长10厘米以上、体重20-50克的鱼种约3-4个月,由体重20-50克的鱼种生长到400克左右的商品规格约6-7个月。温度适宜,养殖周期为11-12个月。
二、养殖方式
1.池塘养殖
(1)养殖泰国笋壳鱼的池塘面积3亩为宜,通常不大于8亩,水深1.5米,淤泥少,水源良好。亩放养苗种3000-3500尾。初次养殖泰国笋壳鱼,选一次养成方式为宜。
(2)放苗前要进行清塘消毒,除去杂鱼类,塘底要布设人工鱼巢,可采用直径11厘米、长35厘米的塑料管,用两根2米木条将9个塑料管扎成排,视养殖密度每亩约80排。人工鱼巢管要离开塘底20厘米,用桩架固定,并稍倾斜,避免管内积聚泥土、鱼粪。人工鱼巢是有效扩大养殖生态面积,增加养殖密度,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
(3)当池塘水温在22℃以上,容易培育生物饵料时,可投放鱼苗。池塘水深1米,用塑料布分隔出1/3的水面,根据塘底的肥力,在这1/3的水面施放250-500千克经发酵的粪肥或机制有机肥,施肥同时用5克/米3的强氯精消毒水体,经5-7天培养出大量水蚤等浮游生物后,可投放苗种,如果全池塘的生物饵料充足,青虾资源丰富可不用分隔方式。放苗时苗种袋与池塘水温相差不应超过2℃。
(4)由于泰国笋壳鱼苗种体表鳞片的特殊性,规格3厘米以上的苗种在运输过程中易擦伤,放养前消毒处理不当,会降低成活率,因此选购经消毒包装,规格为2-2.5厘米可直接放养的苗种为宜。苗种集中在这1/3的水面进行第一阶段的培育。在饵料充足的情况下,1周鱼苗即可长至3厘米,1个月可达4-5厘米,这时可以撤去分隔池塘的塑料布,让鱼种进入大塘进行第二阶段培育。
在此之前,在池塘另外2/3的水面放养培育活饵料。活饵料最好是放养体型小、繁殖力较强的鱼类鱼种,每亩不少于1万尾,在鱼种进入第二阶段培育时,同时投放可在淡水条件下自然繁殖的青虾苗,每亩不少于50万尾,或分批投放已淡化的罗氏沼虾苗,按养虾标准定时、定量投喂虾料,鱼苗捕食塘中的虾苗、鱼小虾、小鱼,养成成活率一般在80%以上。3-4个月后司长至10-12厘米、20-30克体重,转入成鱼养殖,在成鱼养殖期,可每亩套养白鲢50-100尾,有利于控制水质。
(5)当养殖水体中的活体小鱼、虾量不足时,泰国笋壳鱼转向摄食人工饲料,要适时投放冰鲜鱼肉块或人工合成饲料、人工合成粉状饲料,蛋白含量不低于3日%,投饵料时要设食台,每亩分布6-8个吊篮,距离池底约20厘米,以适应泰国笋壳鱼不喜游动的特性。将经加工后的块状饲料或冰鲜鱼肉块投放在吊篮中,每日下午投喂一次,次日清晨检查清洗吊篮,根据摄食情况,酌情增减饲料量,剩余饵料可倒入池塘中喂养小鱼、虾。饵料系数:投喂小杂鱼为6-8,投喂人工合成饲料为2-2.5,养殖6-7个月可达到商品规格。小鱼、虾与泰国笋壳鱼混养,构成了良好的食物链,小鱼、虾不仅是泰国笋壳鱼的最佳饵料,同时也有效地起到清理剩余饵料,保持水质稳定的作用。
2.池塘网箱养殖泰国笋壳鱼进入养成期时,使用地笼箱捕获大规格鱼种,分规格转入在同一池塘内设置的网箱养殖,是解决一次养成规格差异性,分批养成上市的一种养殖方式。养殖密度10-20尾/米2,捕获时造成体表损伤的鱼,应按鱼体表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处理。
(1)通常用网箱养殖的池塘面积6-8亩,水深1.5米以上。高温季节,1米水深处不宜超过32℃,可在水面放养浮萍、水葫芦降低水温,采用流水方式或设置叶轮式增氧机,定时增氧,改善水质。
(2)养殖网箱材料采用无结网制作,30-50克/尾的鱼种,使用无结网目为1.5厘米,100克/尾的鱼种使用无结网目为2.5厘米。网箱规格可根据条件选用3米×4米、4米×6米,网箱采用浮性材料使箱口高于水面20厘米,底部离塘底20厘米。
(3)根据网箱大小,安放人工鱼巢3-4排,设置1-2个吊篮作为食台。
3.大水面笼箱养殖自然水温24℃以上时,在水资源丰富的水库、湖泊、流速平缓的河流中,可采用笼箱养殖,这是一种投资省、产量大、效益高的好方法。
(1)选择适合设置笼箱的养殖地点,水质要好,无工业污染,水流速平缓,水深不少于2米,附近机动船较少,交通方便,便于运输。
(2)笼箱规格很多,但最常用是4米×6米×2.5米,笼箱材料可选择无结网、竹片、镀锌压花铁网制作,网目按投放苗种的规格,不能逃逸、卡负即可。使用浮性材料(泡沫、浮桶)使笼箱上部高出水面40-50厘米,顶部可用木板封平,防阳光曝晒,在顶部开两个40厘米×50厘米的可活动的投饵料窗口。通常数个笼箱连在一起,设于水库、湖泊中,上面住人,便于饲养管理。笼箱养殖必须放养健康的大规格鱼苗,采购外场大规格鱼苗,应实地查看、仔细挑选,经消毒、暂养,待运输造成的损伤康复后再放入箱内养殖。
(3)放养密度。投放50-80克/尾以上规格的鱼种,密度30-50尾/米2,在早上或傍晚进行放养鱼种,要同一笼箱同一种规格,用桶将鱼种带水放入笼箱,让鱼种自行游开,切不可将鱼倒入箱内。喂食应在放养后的第三天开始,把饲料放进饵框,沉入水中,离箱底30厘米。每天投喂2次,根据实际吃食情况增减饲料量。笼箱四周要经常清洗,去除青苔保持水流畅通,用小水泵吸出箱底部的垃圾。养殖6-7个月可达到商品规格。
4.水泥池养殖利用具有保温条件的养鳖业设施养殖泰国笋壳鱼,不仅可使养鳖业的温室重新发挥效益,又是逐步实施工厂化养殖泰国笋壳鱼的好方式,适宜冬、春气温低的地区养殖。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5月水温达到22℃时,青虾大量繁殖,用池塘养殖笋壳鱼,9-10月起塘转入温室养成,次年可达到商品规格。
(1)在池中设置人工鱼巢,使用微循环水或定时充气增氧,定期抽污,防止水质恶化。使用食台投喂饵料,每日下午投喂,次日检查清洗食台。
(2)养成池面积不少于30米2,30-50克/尾以上大规格苗种的放养密度为8-15尾/米2,在掌掘该鱼的养殖技术特点后,养殖密度可逐步实现30-50尾/米2的高密度工厂化生产。(摘自科学养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