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时许,东方吐白,广西龙州县甘牛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大湾总园渐渐苏醒。园中的牛群开始躁动,空气中养牛场特有的气息愈发浓烈,此起彼伏的“哞哞”声打破乡村的宁静。
广西龙州县甘牛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大湾总园项目是粤桂扶贫协作龙州甘牛生态循环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为巩固脱贫成效,龙州县在江门鹤山的带动下,立足当地实际,着力打造粤桂扶贫协作龙州甘牛生态循环产业链,带领群众发展扶贫产业。肉牛肥起来,村民钱包也鼓起来。
在龙州县甘牛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大湾总园中,秦会春正在清理牛棚。
鹤山企业牵来“牛”财
天刚蒙蒙亮,家住下冻镇扶伦村那渠屯的黄德义和秦会春夫妇就骑着电动车从家出发上班。到大湾总园的30分钟路程里,他们要经过蜿蜒的山路,要穿过成片的甘蔗地和玉米地,这既是他们的上班路,也是他们的致富路。
“以前种甘蔗,没什么收入,甘蔗价格也不稳定。”黄德义告诉笔者,他家中有两个老人和两个小孩需要照顾,但做农活收益甚微,直至去年1月来甘牛集团务工,日子才红火起来。“现在夫妻俩每月加起来有6000多元工资,还能接受养牛技术培训。”黄德义说。
在龙州,不少像黄德义和秦会春夫妇一样的农户,得益于粤桂扶贫协作龙州甘牛生态循环产业链,纷纷走上脱贫致富路。
这一切都要从2018年说起。2018年,龙州县正式脱贫摘帽,摘帽之后如何巩固脱贫成果?龙州县粤桂扶贫协作领导小组决定:结合龙州县甘蔗种植面积大的资源特色,打造全产业链的扶贫模式。
扶贫组马上找到鹤山市第四代养牛世家的企业家温兆轩,邀请其到龙州县考察。当地的养牛方式和淳朴民风吸引了温兆轩,加上在社会责任心的驱动下,温兆轩与投资伙伴发起成立广西龙州甘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如今,走进大湾总园,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牛正低头吃饲料,牛舍内干净整洁,闻不到粪臭味。肉牛在吃的饲料正是以前被当作废料焚烧、丢弃的甘蔗尾叶。
甘牛公司养殖场场长夏拥军介绍,大湾总园占地1399亩,年存栏育肥牛2万头,出栏6万头以上,年产值12亿元以上。光是大湾总园和甘牛养殖那渠园两个养殖场,就可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150个,还可为贫困户提供实地培训。
“贫困户在这里务工,每月至少有3000元工资。”龙州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姚新介绍,农户还可以将甘蔗尾叶、玉米杆等供应给养殖场,价格从每吨150元到300元不等,光是这一项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多管齐下增加农户收入
除了向农户提供就业岗位和收储饲料外,甘牛集团还通过村级养殖小区、家庭农场等多种合作模式,为农户指准更多致富路。
位于下冻镇春秀村河渡屯的龙州县金秀专业种养合作社,就是龙州甘牛生态循环产业链带动当地合作社、群众参与养牛的一个例子。2018年,合作社发起人之一黄华昌与其他6名伙伴在龙州成立了金秀合作社,并于隔年引进养殖15头母牛和15头肉牛,创建龙州县第一个与甘牛合作的养牛小区。
在甘牛公司的技术支持下,合作社目前已繁殖出14头牛犊,现存栏肉牛44头。尝到甜头的黄华昌计划带动周边群众开展肉牛养殖,同时扩大养殖规模。
在距离金秀合作社13公里外的下冻镇驮江村声江屯,脱贫户凌志刚同样走出了脱贫致富“牛”路子。依托甘牛公司“管引牛、管技术、管回收”的政策,凌志刚引进了3头良种受孕母牛和1头牛犊。5月12日,其中一头母牛产下了1胎小牛犊,另一头母牛也准备产仔。
凌志刚预计,2020年仅销售牛犊一项,可实现养殖纯收入2万元以上。
鹤山驻龙州县扶贫组组长杨海泉介绍,甘牛集团通过“政府管建、企业管牛、农户管养”“企业+村级养殖小区+家庭农场”“贷牛还牛、借牛还牛”等模式,在全县各乡镇建设养牛小区120个,家庭农场1068个,总养殖规模8万头,预计可带动1.3万名群众参与养牛,其中包括1500户以上贫困户,每户年均纯收入可达8000元以上。除此之外,由政府建设牛棚出租的收益可带动47个贫困村增加集体收入,并通过提供公益性岗位等惠及26153名贫困户增收脱贫。
【撰文】叶芷晴 任龙 周颖森
【摄影】叶芷晴